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位於內蒙古西部烏海市,是一個多元化發展的產業集群,涵蓋葡萄酒、白酒制酒業,建築、房地產業,投融資、典當金融服務業和煤礦、鐵礦等礦業。葡萄酒產業是集團公司的主導產業,葡萄酒業公司創建於2001年3月,註冊資金2.3億元,總資產約5.3億元。以頂級葡萄酒生產為核心,逐步形成釀酒葡萄苗木培育和種植、葡萄酒文化推廣、葡萄酒文化交流、葡萄酒主題休閒旅遊、高效設施農業等複合型產業。

基本信息

簡介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位於內蒙古西部烏海市,成立於2001年3月,註冊資本23000萬元。年葡萄酒生產能力2萬噸,自有葡萄種植基地1萬畝。現有員工296人,是集育苗、有機葡萄種植、有機葡萄酒加工、銷售、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循環經濟企業。2007年,公司葡萄及葡萄酒通過有機食品及綠色食品AA級認證,同年,被評為2007年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烏海市首屆十佳企業、內蒙古自治區著名商標。2008年被認定為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扶貧龍頭企業。

經過9年的發展,公司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了質量保障體系。依託沙地有機葡萄的原料優勢,公司的目標是建立國內第一優質健康品牌,並最終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同時,公司在發展沙地陽光產業和穩定葡萄優勢產業,轉移安置農村勞動力就業和帶動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龍頭作用。2008年“漢森”牌商標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著名商標,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及“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自治區林業龍頭企業”和“沙草產業先進企業”。

概況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現有職工397人,其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占60%以上。同時,公司採用全套義大利葡萄酒加工設備和流水灌裝線,年生產能力2萬噸,釀酒技術、工藝水平已達到國際標準。公司現有漢森普通乾紅、霞多麗、赤霞珠、三星解百納、四星解百納、枸杞酒、沙漠風暴等十幾個品種的產品,2008年紅酒實現銷售收入9549萬元。2006年,“漢森解百納乾紅葡萄酒”榮獲第二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金獎,2007年“漢森四星解百納”榮獲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葡萄和葡萄酒於2007年獲得國家綠色AA和有機認證。2009年企業通過了HACCP、ISO90001、ISO14000認證。企業財務運行良好,2008年審計,公司資產總額40879萬元,固定資產10898萬元,流動資產14269萬元,負債總額12336萬元,所有者權益28543萬元,實收資本23000萬元,營業收入9459萬元,淨利潤2257萬元,營業利潤率40.43%,淨資產收益率7.80%,投資報酬率8.90%,資產負債率30.18%,流動比率1.92,速動比率1.17,2008年被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評為AA級信用企業,漢森葡萄酒品牌已成為烏海市及內蒙古的一張名片。

烏海地區位於北緯39度,地處毛烏素和庫布其沙漠的交匯處,這裡屬於荒漠性草原氣候,是沙塵暴的源頭。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但是獨特的氣候確適合優質有機葡萄生長:日照時間長、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產出的葡萄酸度適中、色澤鮮艷、香氣濃郁、含糖量高,具有天然無污染的優秀品質,是釀酒的優質原料。大量數據表明,在水熱係數、濕度、溫度等方面,這一地區與法國波爾多等世界著名產區一樣優秀。

依託烏海產區的地理和氣候優勢,公司堅持農業循環經濟的科學發展觀,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科學、創新的“葡萄種植模式”,即“養殖—種植—釀酒”和“農業—工業—旅遊”的循環經濟模式,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公司實行區域化布局,以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對農戶實行訂單農業,使烏海市葡萄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20,000畝,使葡萄產業形成了烏海地區農業的支柱產業。

公司從西班牙引進一整套的葡萄酒加工設備和流水灌裝線,釀酒技術、工藝水平已達到了國際標準。主要產品有:漢森普通乾紅、霞多麗、赤霞珠、三星解白納、四星解白納、枸杞酒、沙漠風暴等十幾個品種。2006年,“漢森解佰納乾紅葡萄酒”榮獲第二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金獎,2007年“漢森四星解百納”榮獲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公司正努力把漢森葡萄酒業發展成為中國葡萄酒企業中極具發展潛力的生力軍。

在我公司的帶動下,拉動了烏海及周邊地區的農業產業,特別是葡萄產業的迅速發展。2008年,公司啟動了“內蒙古西部地區百萬畝葡萄種植計畫”,這一項目將對減輕風沙危害、水土流失、保護自然環境、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優勢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一、地域的氣候優勢

烏海市及周邊的巴彥淖爾市西南部、鄂爾多斯市西部、阿拉善盟東南部沿黃河兩岸的沙漠地區,地處北緯39度左右,屬於世界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屬於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光熱資源豐富,全年太陽輻射量155.8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國較高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時數3666小時,其中4~9月份的日照時數占全年的55.8%,年平均無霜期157~165天,年平均降水量166毫米,全年平均相對濕度43%。沙漠性的氣候條件最適合優質釀酒葡萄的生長,是我國“極有發展潛力的葡萄優勢栽培區域”。
二、區域的土壤條件 

本區域土壤大部分是在草原荒漠化環境下發育的淡棕鈣土,是灌溉種植生產較好的土壤類型之一,高溫乾燥的氣候條件對土壤具有強烈的礦質化作用,土壤腐殖厚度為30~50厘米,土壤質地多為沙壤和輕壤,土壤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差,適宜水肥人工調控,有利於開發技術含量高的現代化種植業。
三、區域的水利資源

本區域水資源豐富,主要有黃河水和地下水。黃河流經本區域年徑流量在317億立方米以上,河床固定,水勢平穩,平均河寬250-500米,最寬處1500米。年平均流量1080立方米/秒;地下水較豐富,上部為潛水,下部為承壓水或半承壓水,水量多大於100噸/時,埋深50-150米,水質良好,礦化度1克/升左右。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形成互補系統,生產生活用水充足,是發展現代農業及配套產業的理想地區。
四、地理優越條件

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位於賀蘭山北麓內蒙古西部的烏海市,地處北緯39度,這裡光熱資源豐富、水土條件好、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特徵、土壤結構,使烏海葡萄具有含糖量高、酸度適中、香氣濃郁、無病害、無污染的特點,富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烏海葡萄以其風味獨特,品質優良享譽國內外,曾榮獲1995、1996年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國家名牌產品稱號。烏海產區已成為我國新型的最適合酒葡萄種植的地區之一,也是內蒙古西部較大的無公害優質葡萄生產基地。

漢森葡萄園

漢森葡萄園漢森葡萄園

漢森葡萄園卓越的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是生產高品質釀酒葡萄的關鍵。高品質的葡萄成就了高品質的漢森葡萄酒。

漢森葡萄基地規劃占地近四萬畝,分布在烏海市的烏達區、海勃灣區和鄂爾多斯的杭錦旗境內;基地總部在海部灣區,西臨黃河、烏海飛機場,東面和京藏高速毗鄰。
公司肩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著先治沙,發展沙產業改變脆弱的生態為理念,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放在首位,最終實現生態、社會、經濟三效並舉目的。
漢森葡萄基地位於北緯39゜、東徑110゜的葡萄最佳生長帶內,雖然地處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三面包圍的乾旱地區,但是富含礦物質的沙質土壤、黃河水的灌溉和深層地下水的滋養,造就了漢森有機葡萄的高品質。糖度高、無污染、無病害、綠色、有機、礦物質積累豐富的特點,並完善了“沙生葡萄”的概念。
除了具備良好的種植環境之外,漢森酒業還引進了國際最新品系的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為主的20多個脫毒品種,貝達、5BB等十多種抗逆性極強的砧木。
在引進品種、品系的同時,還掌握了法國的育苗技術,公司和法國合作成立“烏海共達葡萄苗木研究所”,用於葡萄苗木的研究和種植。

漢森酒業葡萄基地技術隊伍在國內堪稱一流,目前有研究生6人、本科生12人、專科和中專畢業生21人,聘請了國內會管理、懂技術的管理團隊,引進了一批有經驗的技術工人。除了人才優勢外,在組織機構上為確保葡萄基地健康、穩步地發展,漢森酒業成立了路橋公司,農機公司、葡萄苗木研究所、林草公司、水電公司等,為葡萄種植保駕護航。

和諧草原行——沙窩裡的葡萄王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內蒙古西部應該是茫茫無際的大草原和戈壁灘,而不是出產水靈靈葡萄的地方。來到烏海市卻東部地區的人吃了一驚,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把這裡造就成一個葡萄生長的天堂,撖建平就是這裡賦予葡萄靈魂的傳奇人物,請聽“和諧草原行”西部採訪組採制的報導:沙窩裡的葡萄王國
長期以來,烏海這片極適合葡萄生長的土地卻一直與葡萄無緣。20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開始鼓勵農民大量種植葡萄。很快,葡萄種植面積發展到上萬畝,但因為當時當地沒有成規模的葡萄酒加工企業,葡萄銷路不暢,價格也忽高忽低,所以出現了三次大面積種植和三次大面積砍伐的現象。後來,地方政府也曾扶持過幾家葡萄酒生產廠家,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烏海地區無人再敢進軍這一產業。

內蒙古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內蒙古是一個草原農業大省,提供牲畜製品、奶製品等,本次盤點內蒙古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