撖建平

撖建平

撖建平(1958~今),內蒙古烏海人。著名現代農民企業家。中共黨員,中國西部葡萄酒新秀——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獲獎榮譽

2006年,烏海市市委、市政府授予撖建平“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稱號;2006年入圍CCTV-7評選的三農人物50強,並當選“蒙古王”內蒙古自治區2006年度經濟新聞人物。2007年任烏海市農牧業產業化協會副會長,並被授予為烏海市海勃灣區紅十字愛心企業家稱號。2008年被推選為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產業話協會副會長,同年8月被評為中國沙產業十大先進人物。2010年被評為“綠色中國2009年度焦點人物創新獎”。

業內貢獻

漢森酒業集團地處毛烏素沙漠和庫布其沙漠交匯處,風沙大、植被稀少,自然環境惡劣。在當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撖建平創新性發展沙草產業與葡萄種植產業,並長期致力於改善當地惡劣的植被條件,使得當地沙漠治理實現了由國家輸血到企業造血的功能性轉變,為沙漠綠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他的率領下,歷經十年奮戰,漢森酒業持續進步。葡萄酒產量由初期的1000噸增長至20000噸,葡萄種植基地1萬餘畝,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葡萄酒產量迅速提升,質量也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漢森乾紅”在國內外各類葡萄酒質量評級中,獲獎無數。踐行著可持續發展之路,在荒涼的西北沙漠,釀造出瓊漿玉液,並逐漸為世人所識、所知,所信賴,這正是撖建平及其團隊一直以來堅持追求的理念與目標。

人物經歷

撖建平1956年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曾在地方國企擔任領導、在烏海市政府部門任職,後下海經商。2001年成立了內蒙古泰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任烏海市商會副會長、烏海市房地產商會會長;2004年接過兄長撖生平英年早逝未竟的事業,出任內蒙古漢森葡萄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專心致力於葡萄酒事業。

人物妙語

沙漠是純潔的、綠色的,沒有污染,沙漠裡種出的葡萄是天然綠色的有機食品。

沙漠是有生命的,葡萄酒也有生命,我們要對生命負責。

漢森要做百年品牌,沙漠治理更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千秋功業。

先贈予大家喝,一旦喜歡上漢森的口感與品質,再不買它都不行了。

漢森十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投資。

漢森在做減碳經濟,這比低碳經濟的要求更高、更有價值。

公司業績

盛開在西部沙漠的奇葩

漢森葡萄酒位於內蒙古西部工業城市烏海。烏海屬於荒漠性草原,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撖建平帶頭種植葡萄和梭梭等經濟作物萬餘畝,積極植樹造林綠化荒漠,並提出合理開發利用沙生植物資源,從單純的防沙固沙,逐步轉到全面開發利用沙漠資源的軌道上來。在撖建平的帶頭示範下,其它企業和個人也積極參與進來,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2001年漢森酒業成立,將烏海地區的葡萄從單純的農產品帶向深加工,逐漸使葡萄品種多樣化,品質優良化。2004年撖建平接手漢森之後,在技術上,與法國COMTAT公司合作建成了內蒙古最大的葡萄苗圃公司,同時引進義大利一流生產設備進行葡萄的壓榨、發酵與葡萄酒的灌裝、陳釀。漢森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高端的釀酒師隊伍,其中國家級品酒師3人,負責葡萄酒技術的研發和提高。

公司聘請國內知名銷售專家,拓展銷售網路。在內蒙古,漢森葡萄酒不但覆蓋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海、赤峰等主要城市,產品還延伸至每個旗縣市場,成為當地政府的指定接待用酒,是內蒙古繼乳、肉、絨之後的第四品牌。放眼全國,漢森酒業初步建成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市場,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市場和以福建、廣東為中心的華南市場,並實現了產銷量逐年翻番,真正成為一朵盛開在中國西部荒漠裡的奇葩。

經營沙草產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撖建平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條科學、創新的企業發展模式。即以沙草產業為基礎,先治沙後發展,改變脆弱的生態環境,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放在首位,最終達到生態、社會、經濟三效並舉。以偉大科學家錢學森同志的“沙草產業理論”為指導,撖建平提出“葡萄與牧草間中,防沙與種植並重”思路,把沙地葡萄產業從單一的種植業發展成為集種植、養殖、釀酒、旅遊於一體的複合型產業,實現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

從2008年開始,漢森葡萄酒啟動“內蒙古西部地區沿黃河兩岸百萬畝配套種植計畫”,這一項目將對減輕風沙危害、水土流失,保護並改善自然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撖建平說:“這項事業投入大,見效慢,但有益於社會和百姓,值得!”一位民營企業家,以其卓越的眼光和偉大的胸懷,鋪就了一條有益於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撖建平登上了2009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頒獎典禮。漢森開創的以沙草產業為基礎的有機葡萄培育與種植模式,林草結合打造的減碳、循環經濟產業鏈條,讓外界驚喜地看到,漢森不僅釀造出醇香的有機葡萄酒,更為改善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拉動沙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漢森擁有自行種植管理的葡萄基地1萬餘畝,從2004年開始,漢森酒業實行“種、產、銷”一體化、“公司+基地+農戶”的協作方式,在葡萄收購方面,以高出市場價0.6元——1元/公斤的價格全數收購當地全年的葡萄,並實行了訂單農業,和農民簽訂了10年的訂單契約,保證葡萄的收購價高於市場價,給種植葡萄的農民吃了定心丸。

“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推動了葡萄標準化種植,帶動了周邊農戶大面積種植,使葡萄產業成為烏海地區農業的支柱產業,保障並提高了周邊農民的收入,形成了社會效益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秉承國際品質

2010年第四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漢森酒業選送的四款葡萄酒經過大賽評審嚴格品評後,獲得了“三金一銀”殊榮。其中窖藏蛇龍珠、五星解百納、珍藏梅鹿輒獲得金獎,遲采霜紅葡萄酒獲得銀獎。

激情牽手世博

漢森葡萄酒憑藉過硬的品質、出色的科技創新、良好的社會責任形象等綜合實力,成功攜手2010年世博會,成為上海世博會DEVNET館唯一指定用酒和禮品酒。國際友人對這款來自沙漠河谷的葡萄酒給予了極高評價,踏上了世界的舞台,為其產品遠銷國外奠定了根基。

關於漢森葡萄酒

2001年:漢森被烏海市確立為“烏海市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06年:公司被確立為首批“內蒙古自治區扶貧龍頭企業”;

“漢森解百納”乾紅葡萄酒榮獲第二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金獎。

2007年:漢森葡萄酒及葡萄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

公司被評為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

“漢森”葡萄酒評為內蒙古自治區60年大慶宴賓用酒;

“漢森四星解百納”榮獲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

2008年:漢森葡萄酒被呼和浩特、包頭、烏海、鄂爾多斯市政府指定為接待用酒;

公司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2009年:企業通過了HACCP、ISO9001、ISO14001三項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遲采霜紅釀造工藝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0年:第四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獲得“三金一銀”殊榮;

總工程師楊少海獲得“亞洲優秀釀酒師”稱號;

漢森世博專供紅酒成為上海世博會DEVNET館唯一指定用酒;

漢森酒業順利通過國家出口食品衛生註冊評審,成為內蒙古首家獲得國際出口通行資格的乾紅乾白系列葡萄酒生產企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