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成立於1953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建立較早的高等學校之一。在半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內蒙古和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甘肅、新疆、青海、雲南、四川、西藏等兄弟省區和中央有關單位培養了2萬多名蒙古族各類人才,為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事業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具有廣泛的影響,被譽為“蒙古族人才的搖籃”。截至2010年5月,學院已為中央、自治區和蒙古語文協作八省區培養了3萬多名少數民族各類人才。學院先後被評為國家和自治區兩級“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和“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學院以其獨具的民族特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基本信息

簡介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是具有濃郁地區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主要來自蒙古族聚集區。學校面向八省區招生,現設有經濟管理系、政法系、公共管理系、新聞系、外語系、音樂系、美術系、計算機系、數理系、語言文學系、體育系和馬列教研部、蒙古學研究所、民族經濟研究所、草原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繼續教育中心、電化教育中心、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單位,26 個專業,學校占地面積270 畝,教職工462人,其中專任教師312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25%,中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37%,在校生3120人。學校占地面積270畝,校舍建築面積 98085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5000多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872萬元,教學用計算機420台,語音實驗室2個,校園網聯通教學與管理服務區。現有圖書資料22萬冊,期刊650種,電子閱覽室和圖書檢索系統已建設完畢。
近年來,學校新建和擴建了圖書館、計算機中心和藝術教育中心,購置了先進的教學器材,教學手段日臻完備。學校承擔著全區蒙語授課專科層次國小教師的培養任務,也是全國蒙古族聚集區蒙語授課國小教師的重要培養基地。學校的英語、俄語、日語專業,拓展了我國英漢、俄漢、日漢翻譯的傳統學科領域,促進了英漢蒙、俄漢蒙、日漢蒙文化的交流,隨著國際交流的擴大和西部大開發的推進,該專業在內蒙古及全國蒙古族聚集區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中將發揮出重要的的作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主要培養蒙漢兼通的播音和主持人才,該專業畢業生遍布自治區新聞事業各條戰線。音樂教育、藝術教育專業以挖掘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為基礎,兼融其它文化藝術精華,是我區宣傳和弘揚蒙古族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品多次在國家和自治區大學生作品比賽中獲獎。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的思想,分別與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日本國東京大學日本國新瀉產業大學、福山YMCA商務專科學校、蒙古國國立大學蒙古國人文科技管理學院等國內外院校建立了互派教師、留學生等合作關係,學校每年邀請美國、日本、加拿大等近10個國家的高等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日本國萊昂斯俱樂部、岡松慶久財團分別在我校設有獎學金和助學金。占地 12000平方米的教學綜合樓現已投入使用。 學生公寓、 外籍專家公寓和飲食服務中心、 洗浴中心設施齊全、 環境整潔,可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為配合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政策,促進產學結合,學校的科研工作在面向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加強了對草原環境與生態的研究,其中“草原畜牧業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 等課題已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立項。學校主辦了自治區級大型學術會議“遊牧文明與草原畜牧業發展”研討會,研討會對遊牧文明、遊牧民族傳統生態觀、草原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等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有較高價值和學術水平的草原生態發展理論,受到國家和自治區有關部門的廣泛關注。《內民專學報》(蒙古學研究)是全國乃至世界研究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期刊,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科研價值。
學校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並嚴格執行國家的民族政策、教育政策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少數民族學生學費減半的規定,學校建立多種獎勵制度,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全面發展,對家庭經濟確有困難的學生,學校撥出一定經費予以補助,並設有勤工助學崗位。學校承諾——決不使我校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進入21世紀,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將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校內各項改革,期待著與社會各界和國內外同仁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歷史沿革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
1953年,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成立。
1955年,呼和浩特第二師範學校和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合署辦公。
1955年,呼和浩特第二師範學校創建。
1957年,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和呼和浩特第二師範學校分校辦學。
1958年,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中專部,原呼和浩特第二師範學校)改建為呼和浩特第二師範學校。
1960年,呼和浩特第二師範學校更名為內蒙古教師進修學校。
1961年,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和內蒙古教師進修學校合併,仍稱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
1962年,內蒙古教師進修學校併入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
1981年。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中專部,原內蒙古教師進修學校)改建為內蒙古民族師範學校。
1981年,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和內蒙古教師進修學校再次分立,師範類專業獨立建校,稱內蒙古民族師範學校。
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內蒙古民族師範學校合併組建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
2009年,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5月,學校有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少數民族語言分中心基地1個、國家民委第二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研究中心3個、校級科研機構6個。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少數民族語言分中心基地(1個):蒙古語文基地
國家民委第二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蒙古語言文字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研究中心(3個):八省區蒙古語文規範化研究中心、八省區蒙古語文規範化培訓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語言與翻譯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6個):蒙古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民族經濟研究所、草原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繼續教育中心、電化教育中心、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3年,學院教師共發表論文215篇(其中核心期刊33篇),出版專著9部;學院共組織申報了14類院外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申請總數達到133項,成功立項27項(國家級2項、省部級25項),立項率達到20.3%,共獲得223.5萬科研經費;同時,實現了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零的突破。此外,《哈撒兒祭祀與成吉思汗祭奠比較研究》等四部成果專著已出版發行,《新聞採訪與寫作》等7部教材也已納入全國大中專蒙古文教材出版計畫。

學術資源

圖書館
截止到2010年5月,圖書館有紙質圖書68萬冊,電子圖書18.37萬冊,期刊1300餘種,電子閱覽室和圖書檢索系統完善。
學術期刊
學院學報《蒙古學研究》於2012年7月被評為“民族地區優秀期刊”;特色欄目“社會語言學”被評為“民族地區學報(期刊)優秀欄目”。

辦學規模

設施建設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
學院占地面積529畝,生均占地74平方米(折合學生數);校舍建築總面積16.3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約9.31萬平方米,後勤學生生活用房4.8萬多平方米;生均教學行政用房19.3平方米;學生運動場地26123平方米。

學院固定資產總值2.7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70萬元,生均設備值5386多元。

現有紙質圖書40萬冊,生均83冊,電子圖書18萬冊,期刊800種,電子閱覽室和圖書檢索系統完善。此外根據學科和專業設定,配備了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模擬會計室、電腦美術設計室、新聞編輯室、民族工藝實踐室以及美術教室、琴房等。校園網聯通教學與管理服務區。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502人,其中專任教師322人,按當量折合後,在校生4772人,生師比為14:1。在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24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80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占專任教師的32.3%,中級職稱122人,占專任教師的36.09%;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5人,在讀16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75人,在讀34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的40.4%。專任教師中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人,入選自治區“321人才工程”13人,入選自治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111工程”1人,全區意識形態首批“四個一批”人才1人。

專業設定

學院現設有新聞系、語言文學系、經濟管理系、計算機系、美術系、音樂系、外語系、公共管理系、數理系、政法系、體育系和馬列教研部等教學機構,42個專業,基本涵蓋了人文科學(文學)、社會科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7個學科門類。近幾年主要開設的專業有:財務管理、會計學、市場行銷、工商企業管理、旅遊管理、漢語、套用英語、套用日語、圖書檔案管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語文教育、英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攝影攝像技術、新聞采編與製作、司法助理、法律文秘、音樂教育、美術教育、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表演藝術、主持與播音、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現代教育技術、體育教育、蒙漢翻譯、英漢蒙翻譯、日漢蒙翻譯、俄漢蒙翻譯等,其中主持與播音、美術、新聞采編與製作等專業為自治區品牌專業,新聞採訪與寫作、馬頭琴等課程為自治區精品課程。根據學校優勢,升本後首批擬開設新聞采編與製作、音樂學(音樂教育方向)、美術學(美術教育方向)、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漢蒙翻譯方向)、日本語(套用日語方向)、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7個本科專業。

文化傳統

社團組織

學院有學生會社團部、禮儀隊、蘇尼爾藝術團、街舞社、hiphop社團、愛心社、義工協會、跆拳道協會、社會實踐社、魔方協會、shoume動漫社、環保協會、演講社、box+話劇社等學生社團組織。

文化活動

學院舉辦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學術科技節、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學生社團巡禮節等大型系列活動。舉辦校內"挑戰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大賽;組隊參加"挑戰杯"全區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畫競賽等活動。

學院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遲耀君
黨委副書記、院長 白長明
黨委副書記 胡春梅
巡視員 白布和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蘇雅勒其其格
黨委委員、副院長 阿拉坦倉,徐福全,韓猛,賀希格吉雅
副巡視員 阿民,布和溫都蘇,哈斯朝魯

知名校友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
夏日,1967年畢業,全國政協常委,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伏來旺,1973年畢業,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乃登,1958年畢業,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阿雲嘎,1968年畢業,作家,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副主席;
博·格日樂圖,1957年畢業,內蒙古大學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專家;
莫·阿斯爾,1953年畢業,國家一級作家;
阿拉騰奧勒,1962年畢業,國家一級作曲家,內蒙古音樂家協會主席;
呼格吉勒圖,1976年畢業,內蒙古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阿爾泰,1975年畢業,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副主席;
滿都乎,1955年畢業,內蒙古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敖力瑪,1958年畢業,內蒙古民航局一級飛行員;
寶山,1968年畢業,著名蒙古文書法家,教育出版社副編審;
高·拉希扎布,1957年畢業,作家,錫盟政協副主席;
巴雅斯古楞,1959年畢業,新華社主任記者;
寶音賀希格,1957年畢業,內蒙古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白音那,1959年畢業,內蒙古文聯作家,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
布和,1955年畢業,內蒙古大學蒙學院教授,“蒙古語族語言”學家,碩士生導師;
烏·那仁巴圖,1958年畢業,語言學家,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瑪希畢力格,1968年畢業,內蒙古廣播電台著名播音員;
特·額勒恆格,作家,錫盟文聯主席;
賀希格陶高,1975年畢業,女詩人,《花的原野》雜誌副總編;
烏雅岱,鄂爾多斯市文聯主席;
明堂(白音查乾),1960年畢業,兒童文學作家,民族高專副教授;
巴·孟和,1960年畢業,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龍梅(草原英雄小姐妹),1975年畢業,包頭市東河區政協主席;
寶音滿達胡,1964年畢業,博士,碩士生導師,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研究員;
哈斯勞,1993年畢業,奧運會金牌得主,鄂爾多斯市體委;
千龍山,1985年畢業,抗洪英雄,霍林河市民委副主任。

辦學特色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以培養套用型、實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知識面寬、素質高、套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強,具備較好外語水平的各類專門人才和具有從事教學和教育管理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為出發點,加強專業建設,加快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實踐基地的建設和利用,充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分別與日本新瀉產業大學、福山YMCA商務專科學校、蒙古國人文學院、烏蘭巴托師範大學等國外高等院校建立了互派教師、留學生等合作關係。與內蒙古師範大學等院校簽訂專升本協定,選送優秀畢業生繼續升入本科院校學習,為廣大學生學習深造,提高學歷層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日本國萊昻斯俱樂部、岡松慶久財團分別在我校設有獎學金和助學金,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資助。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