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三合

所謂的內三合就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簡介

周身相合分為內合和外合。
外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髖合,左手與右足合,左肘與右膝合,右邊皆如此,手與身相合,頭與手相合,身與步相合。
內合,即筋與骨相合,氣與力相合;心與意相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腎與骨合,心意合一,周身內外一齊合住,心意一開,內外俱開,同時開中寓合,合中寓開,一開連一合,開合遞相承。
所謂的內三合就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其實這個並不神秘,普遍存在我們的一舉一動。你拿個東西,做個動作,都是意念下的支配運動,體育運動更是意到力到的體現。只不過我們平日的舉動都是心不在焉,很隨意,而內家拳則是通過內三合對心、意、氣、力協調配合的強調。
舉幾個例子:你提一重物,剛開始你低估了它的重量,隨意一提沒提起來,你可能會想:“小樣,沒想到這么沉!?”,然後屏息凝視,集中精神,一用力,哈哈,提起來了。
再比如,你推一扇門,隨手一推,反倒後退幾步,惱羞成怒,遂後退蹬,兩手用暗勁緩緩用力,大喊一聲“開!”一個虎撲動作,門應聲而開,如果是推人,後果可想而知。為什麼?因為第二次你的意念得到了增強,集中精神更能使全身協調一致,爆發力量。原來只是你只是身體局部部位用力(比如手臂),力量肯定小,但第二次則是全身用力(腿、腰、肩膀、手臂),完全符合“力從足起,主宰於腰,發至手”,或者“肩催肘,肘催手”等等等等,這就是內三合,就是內家拳的理論。
內家拳的理論都是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上升到了很高的理論層次,加上陰陽、五行、八卦等,弄得我們暈頭轉向。說白了,內家拳就是一種在精神高度集中(不是緊張)狀態下的意念支配運動,真氣沒有物質存在形態,它只是人們在精神高度集中並且放鬆狀態下的身體感覺,如熱、脹、麻、蟻爬、針刺等,都是體內血液加速循環的產物。
有人說,是人都有三分“氣”。我甚至認為,一個健康普通人身體裡的“氣”和內功大師一樣多,只不過大師通過訓練可以聚集並運用體內的真氣,而普通人則真氣分散全身,不會聚集加以運用。但也不一定,為什麼打架“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為什麼幾個人按不住一個瘋子?為什麼你憤怒的時候全身充血,感覺力大無窮?因為高度興奮,高度集中精神,意念增強。
你能抬起一部小轎車嗎?不能吧,告訴你,有人能。國外曾有報導,一小孩不慎壓在小轎車下面,其母親大喝一聲起轎車,救了兒子。這與我們古代射箭入石是一個道理,是瞬間爆發的力量,再來一次估計就做不到了。為什麼第一次能做到?還是意念增強。
所以,內家拳處處講:用意不用力。因為它鍛鍊的核心就是意,而不是肌肉。
外三合的鍛鍊目的是全身協調配合發出整力,“一動無有不動”;內三合鍛鍊的是意念,一觸即發,外三合最終還是要由內三合驅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