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棺體驗

入棺體驗

入棺體驗,顧名思義就是指為假裝舉行追悼會,體驗進入棺材的感受。自2013年3月起,日本東京一家公司推出了這項活動,該活動每月舉行一次,每次參加人數僅限6人,吸引了許多人參加。

簡介

入館體驗入館體驗
在日本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活”,比如為了結婚參加各種相親活動的“婚活”,為了就業到處參加面試的“就活”,而還有一個詞叫“終活”,意思是指為了讓自己能更好的迎接死亡而提前做的一些準備活動。正常來說,大多數人都比較牴觸祭奠活動。

2013年3月,日本東京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項名為“入棺體驗”的活動卻意外的吸引了許多人參加。入棺體驗是日本東京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項名活動,該活動自2013年3月起,每月舉行一次,每次參加人數僅限6人,吸引了許多人參加。

活動動機

參加“入棺體驗”的動機,儘管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其本質都是圍繞著對於“死亡”以及“葬儀”的深思而來,有體驗者表示自己的父母年歲已高,希望能夠通過參加“入棺體驗”來學習一些“終活”,還有體驗者表示自己剛為父母辦理完喪事,自己也想體驗下死亡後躺在棺材裡面的感受等等。

活動意義

前來參加“入棺體驗”活動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抱著認真的態度前來參加,沒有一位是因為興趣而來。該活動負責人表示:“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都會儘可能的迴避死亡,但死亡是每個人最終都會面對的事情,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死亡的認識很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而這種“入棺體驗”可以讓體驗者零距離感受死亡,從而可以幫助自己重新思考人生。”

體驗感受

有的體驗者感覺自己躺進棺材後感覺置身於另一個世界,而大多數體驗者都覺得躺下後非常的舒心和平靜,儘管在裡面只有短短的3分鐘,但是實際感覺卻是意外的長久。

爭議

贊同

一些支持者稱,“入棺體驗”活動可以讓人們體驗到生命的無常和珍貴,教育他們要珍惜健康,尊重生命。更可以讓人們對生活的態度發生變化,願意以更加積極的姿態看待人生和家人。

反對

反對者卻認為,這種“入棺體驗”反而會弄巧成拙,讓人覺得死亡並沒有那么可怕,從而導致那些身陷困境中的人們更願意選擇自殺了此一生。

各國的的入館體驗盤點

韓國

韓國模擬葬禮韓國模擬葬禮
“入棺體驗”在韓國有多種叫法,可稱為“模擬葬禮”,也可叫做“臨終體驗”,主要環節有專家講座、書寫遺書、進入棺材模擬死亡等,讓參加者通過體驗更加珍愛生命,並以更積極健康的姿態面對生活,進而降低韓國的自殺率。

烏克蘭

每個人可能都曾幻想過參加自己葬禮時的情景,這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但其實這種想法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一位烏克蘭棺材製造商利用人們這一想法,在特魯斯卡韋茨市決定開辦一項罕見的業務:提供給人們在精雕細琢的棺材內短暫休憩的機會,以此作為一種靜臥療法消除人們面對死亡的恐懼。

台灣

台灣入棺體驗台灣入棺體驗
台灣入棺體驗死過才知道生命可貴!台灣仁德醫護專科學校首創死亡體驗課程,並舉辦觀摩發表會,學生實際模擬寫遺囑、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歷程,對於生、死有了不同解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