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籠

兜籠:(1).即兜子。(2).匯攏,合攏。3).奉承,拉攏。4).供遊客乘坐、由人抬著上山的竹製器具,類似小山轎

注音

dōu lóng ㄉㄡ ㄌㄨㄙˊ
兜籠

解釋

(1).即兜子。《舊唐書·輿服志》:“兜籠, 巴蜀 婦人所用。今 乾元 已來,蕃將多著勛於朝,兜籠易於擔負。” 清 黃遵憲 《游箱根》詩之一:“人呼兜籠來,縱橫寬八尺。”參見“ 兜子 ”。
(2).匯攏,合攏。 元 呂天用 《一枝花·秋蝶》套曲:“喜孜孜翠袖兜籠,嬌滴滴玉纖捻掿,笑吟吟羅扇招搖。”
(3).奉承,拉攏。 元 王曄 《折桂令·問雙漸》曲:“小 蘇卿 窰變了心腸,改抹了姻緣……實丕丕兜籠富商,虛飄飄蹬脫了才郎。”
(4).供遊客乘坐、由人抬著上山的竹製器具,類似小山轎。袁枚 《游黃山記》“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