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雉記

籠雉記是當代古文名家楊威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極具現實主義的記文,文章構思獨到,詞藻優美,刻畫細膩生動,於鋪敘中暗含諷喻,發人深省,對現實社會有著強烈的警誡意義。

概述

《籠雉記》是當代古文名家楊威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極具現實主義的記文,文章構思獨到,詞藻優美,刻畫細膩生動,於鋪敘中暗含諷喻,發人深省,對現實社會有著強烈的警誡意義。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籠雉記
文學體裁:記
創作年代:當代
作者:楊威
作品出處:《紹熙古澤(一)》(楊威�著)

作品原文

籠雉記
楊威
◆一庖丁之廚「1」,置一籠焉。中有家雞數十「2」,雜一野雉「3」,以備烹飪「4」。家雞自識危在旦夕「5」,悉皆垂首塌翅「6」,啾啾哀啼「7」,涕泗交下「8」,目之者莫不惻然動容「9」。忽聞野雉仰天長鳴「10」,其音激亢「11」,概無悽愴之色「12」。眾雞異之「13」,嗚咽之聲「14」,戛然而止「15」,群移視於野雉「16」。嗟曰:“美哉良禽「17」!秉自然之妙質「18」,披五彩之麗羽「19」。頸皎雪以約環「20」,喙燦霜而若鉤「21」。尾斐斐以橫斑「22」,目炯炯而如炬「23」。載徘徊以流光「24」,映皓曜而揚輝「25」。比翡翠之奇姿「26」,擬錦鳳之優儀「27」。”家雞詫曰「28」:“察子之表「29」,所操之言「30」,仿像吾族「31」。然翰毛之組麗「32」,綺尾之孔修「33」,又實非之「34」。子為何類,吾輩願聞「35」。”
◆野雉對曰:“吾為野雉,汝族曩名原雞「36」,百世以上「37」,互稱鄰右「38」。逮含靈獵汝族先故圈而養之「39」,累年以降「40」,隔若參商「41」,是以當面莫識「42」。”家雞甚奇之「43」,問曰:“汝類棲止若何「44」?”野雉忽矯首而遙睇曰「45」:“向聞吾祖所居者「46」,在乎層蔭迭翠之山「47」,飛瀑流泉之谷「48」。卉木掩映「49」,煙靄氤氳「50」。遠絕人寰「51」,恍如仙域「52」。從百鳥以遨翔「53」,儔麋鹿而徜徉「54」。每融暢之令節「55」,俟和朗之嘉辰「56」。群嘲哳以嬉遊「57」,載並翼而連聲「58」。集峨峨之喬梢「59」,降��之幽壑「60」。澡澹澹之淺瀨「61」,飲潺潺之碧溪「62」。迎晨光以遠舉「63」,望夕景而來歸「64」。順四時以動息「65」,聊優遊而自娛「66」。”
◆聞乎此,家雞鹹太息曰「67」:“若吾輩拘縻於牢籠之間「68」,侷促於方寸之地「69」。仰瞻弗睹乎一孔之天「70」,環顧獨存乎四面之壁「71」。聆子之言,心往不已「72」。誠欲振足奮喙,破此牢籠,偕子周流乎勝境「73」。”野雉頓爾神傷「74」,繼以隕泣「75」,噓唏對曰「76」:“斯時非彼世也,乃今含靈伐深林以取良木「77」,夷秀巒以掠金石「78」。瀉穢濁以注川「79」,辟澤藪而墾田「80」。岡岑隳頹「81」,而無託身之所「82」;污瀆演迤「83」,而無療渴之流「84」。兼其嗜山珍「85」,貪野味「86」。是以密羅廣張「87」,峻網層設「88」。投足以見羈「89」,舉翮而無隙「90」。哀吾禽鹿「91」,幾近絕蹤「92」。”
◆聞乎此,家雞皆感忿痛切「93」。悲縈懷以鬱結「94」,淚滂沱而橫飛「95」。野雉亦拊膺頓足「96」,繼而語曰:“眺崇阿「97」,瞰玄谷「98」,上弗覿乎藹藹之森條「99」,下無遺乎汩汩之清�「100」。�罨旁布「101」,止食無依「102」。視四宇之遼廓「103」,實萬里之牢籠!較茲蕞爾之地「104」,徒有廣隘之別「105」。然復笑含靈之何淺昧哉「106」!但圖利慾於目下「107」,而遂貽害於無窮也「108」。”當斯時也,庖丁執膾刀而來「109」。觀彼�刃「110」,寒光慘凜「111」,皆無懼意「112」;睨彼庖丁「113」,兇相猙獰「114」,而無怖狀「115」。野雉正色厲言曰「116」:“執迷而不返「117」,終同乎吾命「118」!”

作品注釋

【注釋】
【1】 庖丁:廚師。《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廚:廚房。《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2】 家雞:謂家中飼養的雞。黃庭堅《次韻答堯民》:“大聞《南風》弦,同調《廣陵散》。鶴鳴九天上,肯作家雞伴。”
【3】 野雉:即野雞。
【4】 烹飪:燒煮食物,做飯菜。陸游《食薺十韻》:“採擷無闕日,烹飪有秘方。”
【5】 自識:猶自知。危在旦夕:形容危難很快就要降臨。《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6】 悉皆:謂全都。《水滸傳》:“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垂首:猶垂頭。塌翅:指下垂著翅膀。比喻情緒低落而精神不振的神態。
【7】 啾啾:形容悽厲慘烈的叫聲。《楚辭・九歌・山鬼》:“猿啾啾兮�夜鳴。”哀啼:謂悲痛哀傷地啼叫。
【8】 涕泗交下:眼淚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樣子。孫�《北里志・天水仙哥》:“全貪其重賂,逕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輿中,相與至宴所,至則蓬頭垢面,涕泗交下。”
【9】 惻然:哀憐悲傷貌。張居正《乞宥言官疏》:“臣觀台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實惻然憐之。”動容:指內心有所感動而表現於面容。薛用弱《集異記・王維》:“(公主)即令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
【10】 長鳴:長聲鳴叫。朱穆《與劉伯宗絕交》:“長鳴呼鳳,謂鳳無德,鳳之所趨,與子異域。”
【11】 激亢:激昂高亢。陳田《明詩紀事戊簽・陸銓》:“石溪奇氣激亢,真詩家之烏獲。”
【12】 概:猶全。悽愴:悲傷,悲涼。《楚辭・九辯》:“中慘惻之悽愴兮,長太息而增欷。”
【13】 異:驚詫。陶潛《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
【14】 嗚咽:指低聲哭泣。蔡琰《悲憤》:“觀者皆�欷,行路亦嗚咽。”
【15】 戛然而止:謂突然終止。章學誠《文史統義・古文十弊》:“夫文章變化,侔於鬼神,斗然而來,戛然而止,何嘗無此景象?”
【16】 移視:謂轉移目光。
【17】 良禽:謂美好的禽鳥。
【18】 秉:秉持。妙質:謂美好的資質。
【19】 五彩:泛指各種不同的顏色。麗羽:指華麗的羽毛。
【20】 頸:脖子。《史記・樂書》:“延頸而鳴,舒翼而舞。”皎雪:謂色白如雪。約:指環束。環:本義指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泛指圈形之物。曹植《美女篇》:“皓腕約金環。”
【21】 喙:指鳥獸的嘴。燦霜:謂燦然如霜。
【22】 斐斐:指文彩鮮明貌。傅玄《棗賦》:“斐斐素華,離離朱實。”橫:謂布滿,錯雜。斑:斑紋。
【23】 炯炯:光亮貌。李開先《閒居集・九・涇野呂亞卿傳》:“先生頭顱圓闊,體貌豐隆,海口童顏,輪耳方面,兩目炯炯有神,須雖整秀,異不多耳。”炬:火把。《晉書・苻堅載記下》:“系炬於樹枝,光照十數里中。”
【24】 徘徊:謂來回走動。《漢書・高后紀》:“(呂產)入未央宮欲為亂。殿門弗內(納),徘徊往來。”流光:謂光彩閃爍。曹丕濟川賦》:“明珠灼灼而流光。”
【25】 皓曜:明亮的陽光。陸機《羽扇賦》:“垂皓曜之奕奕,含鮮風之微微。”揚輝:謂發出光輝。《後漢書・黨錮傳・李膺》:“虹霓揚輝,棄和取同。”
【26】 翡翠:鳥名。其毛色十分艷麗。司馬相如《子虛賦》:“掩翡翠。”奇姿:指奇妙的容姿。
【27】 錦鳳:即鳳鳥。優儀:鮮艷美好的儀表。
【28】 詫:驚訝,詫異。楊萬里《過烏沙望大塘石峰》:“山神自賀復自詫,古來此地無車馬。”
【29】 子:用作表敬的第二人稱代詞。《左傳・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表:外表,外貌。
【30】 操:用。言:語言。
【31】 仿像:仿佛,相似。《晉書・劉粲載記》:“好興造宮室,相國之府仿像紫宮。”族:品類,族類。陶潛《詠貧士》:“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
【32】 翰毛:羽毛。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譬猶�卵,始生翰毛,而便陸梁放肆。”組麗:華美。揚雄《法言・吾子》:“或曰霧�之組麗。”
【33】 綺尾:謂綺麗的尾巴。孔修:謂長大。
【34】 非:不是。《莊子・秋水》:“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之:作語助,無義。《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然興之矣。”
【35】 吾輩:我輩,我們。《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況城中將士皆吾輩父兄子弟,吾輩一唱於外,彼必回響於內矣。”
【36】 曩:往昔,從前。《列子・黃帝》:“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原雞:家雞的祖先。
【37】 百世:世,古稱三十年為一世。百世,即三千年。以上:猶言以前。《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昔丐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
【38】 鄰右:猶鄰居。唐孫華《贈同年趙蒙泉》:“妻�相訣別,慟哭感鄰右。”
【39】 逮:及。含靈:指人類。謂人為萬物之靈,故稱。《宋史・樂志十》:“卿雲紛郁,�我含靈。”獵:搜捕。先故:謂祖先。《漢書・項籍傳》:“自吾為乃家婦,聞先故未曾貴,今暴得大名,不祥。”
【40】 累年:謂多年。韓愈《送陳密序》:“密來太學,舉明經,累年不獲選,是弗利於是科也。”以降:猶以來。張煌言《徐允岩詩序》:“漢晉以降,公卿俱得辟除僚屬。”
【41】 參商:參、商二星此出則彼沒,兩不相見,因以比喻分離不得相見。曹植《與吳季重書》:“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
【42】 當面:面對面。范康《竹葉舟》:“異人難遇,怎好當面錯過。”
【43】 奇:驚異。《史記・淮陰侯列傳》:“滕公奇其言。”
【44】 棲止:指居住的地方。沈既濟《任氏傳》:“鄭子許與謀棲止。”若何:如何,怎樣。《晏子春秋・問上十七》:“景公問晏子曰:‘賢君之治國若何?’”
【45】 矯首:昂首,抬頭。杜甫《又上後園山腳》:“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遙睇:猶遙望。顏延之《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側聽風薄木,遙睇月開雲。”
【46】 向:從前,往昔。祖:謂父母以上的尊長。《詩・大雅・生民序》:“尊祖也。”孔穎達疏:“祖者,始也,己所從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稱焉。”
【47】 層蔭:謂層疊的樹蔭。迭翠:謂層疊的翠綠色。
【48】 飛瀑:即瀑布。因其勢飛流而下,故稱。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典雅》:“上有飛瀑。”流泉:流動的泉水。《詩・大雅・公劉》:“觀其流泉。”
【49】 卉木:草木。《詩・小雅・出車》:“春日遲遲,卉木萋萋。”掩映:彼此遮掩,互相襯托。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宛轉隨溪,群峰環聳,木石掩映。”
【50】 煙靄:雲霧,雲氣。王勃《慈竹賦》:“崇柯振而煙靄生,繁葉動而風飆起。”氤氳:迷茫貌,瀰漫貌。蘇味道《詠霧》:“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
【51】 遠絕:疏遠隔絕。《漢書・劉向傳》:“遠絕宗室之任,不令得給事朝省,恐其與己分權。”人寰:人世。鮑照《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
【52】 恍如:好似,仿佛。陳與義《出山道中》:“高崖落絳葉,恍如人世秋。”仙域:猶仙境。
【53】 遨翔:猶飛翔。魏源《井逕行寄感》:“人間侷促不可以游,不如乘雲遨翔九州。”
【54】 徜徉:自由自在地往來。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55】 融暢:暖和舒暢。趙時庚 《金漳蘭譜・天地愛養》:“夫春為青帝,回馭陽氣,風和日暖,蟄雷一震而土脈融暢,萬匯叢生。”令節:指美好的季節。
【56】 和朗:指清和,晴朗。嘉辰:猶良辰。李東陽《春至》:“嘉辰忽不見,城市轉蕭然。”
【57】 嘲哳:形容繁雜細碎的聲音。唐庚《客至》:“春禽日嘲哳。”嬉遊:嬉戲遊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若此輩者,數千百處,嬉遊往來。”
【58】 並翼:比翼。皇甫沖《於岩石上眺東西兩湖》:“檣烏有離聲,磯鷗無並翼。”連聲:謂聲音應和。《新唐書・張說傳》:“延木石,運斧斤,山谷連聲,春夏不輟。”
【59】 峨峨:高貌。韋應物《擬古詩》:“峨峨高山巔,浼浼青川流。”
【60】 ��:深邃貌。韓愈《剝啄行》:“��深塹,其墉甚完。”幽壑:深谷。唐太宗《出獵》:“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61】 澹澹:水波動貌。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
【62】 潺潺:水徐流貌。曹睿《步出東門行》:“弱水潺潺。”碧溪:綠色的溪流。蘇軾《虔州八境圖》:“薄暮漁樵人去盡,碧溪青嶂繞螺亭。”
【63】 晨光:早晨的陽光。杜甫甘林》:“晨光映遠岫,夕露見日�。”遠舉:高飛,遠揚。許時泉《武陵春》:“因此上冥鴻遠舉,鷹隼高飛,蛇龍偃息,虎豹棲遲,怕做了宗廟文犧。”
【64】 夕景:指夕陽。酈道元《水經注・谷水》:“及其晨光初起,夕景斜輝,霜文翠照,陸離眩目。”來歸:猶歸來。《詩・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65】 四時:四季。韋莊《晚春》:“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動息:指活動與休息。《隋書・天文志上》:“生靈因之動息,寒暑由其遞代。”
【66】 優遊:悠閒自得。王韜《<淞濱瑣話>自序》:“優遊恬適,舒暢怡悅,所以養乎心者也。”自娛:自尋樂趣,自以為樂。《楚辭離騷》:“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
【67】 太息:大聲嘆氣,深深地嘆息。《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
【68】 拘縻:束縛,限制。惠洪《次韻過醴陵驛》:“此生一寄耳,夢幻相拘縻。”牢籠:關鳥獸的器具。
【69】 侷促:形容受束縛而不得舒展。陸游《黃州》:“侷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齊優。”方寸之地:比喻很小的地方。
【70】 仰瞻:猶仰望。一孔:一個洞穴或洞眼。形容極小。
【71】 環顧:四顧,環視。
【72】 心往:猶嚮往,嚮慕。劉大�《吳蕊圃先生七十壽序》:“予心往先生,而自恨無因緣相見也。”
【73】 偕:同。《詩・秦風・無衣》:“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周流:週遊。《楚辭・離騷》:“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勝境:佳境,風景優美的地方。《南史・蕭映傳》:“勝境名山,多所尋履。”
【74】 頓爾:猶突然。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車騎曰:‘卿非田橫門人,何乃頓爾至致?’”神傷:謂神情傷感。
【75】 隕泣:涕零哭泣。《新唐書・韋安石傳》:“辭旨慷慨,士皆隕泣。”
【76】 噓唏:哽咽,抽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題畢,噓唏再三,未五日而卒。”
【77】 乃今:而今,如今。《莊子・逍遙遊》:“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伐:砍伐。《詩・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深林:茂密的樹林。《荀子・宥坐》:“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良木:猶嘉木。指美好的樹木。
【78】 夷:削平。《國語・周語下》:“夷其宗廟。”秀巒:指秀美的山巒。掠:謂奪取。金石:指金屬和石頭。《荀子・勸學》:“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79】 瀉:排泄。《論衡・道虛》:“口齒以噍食,孔竅以注瀉。”穢濁:污濁,骯髒。《後漢書・何進傳》:“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這裡指污濁、骯髒的東西。註:流入,灌入。《爾雅・釋水》:“水注川曰溪。”川:水道,河流。《考工記・匠人》:“兩山之間,必有川焉。”
【80】 辟:開闢。《荀子・王制》:“闢田野,實倉廩,便備用。”澤藪: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會稽,其澤藪曰具區。”墾田:謂開荒耕地。《清史稿・簡儀親王德沛傳》:“治苗疆宜勸墾田,置學校,並諭令植樹。”
【81】 岡岑:山巒。左思《魏都賦》:“與岡岑而永固。”隳頹:毀壞。
【82】 託身:寄身,安身。宋濂《瑞安吳門三貞母墓版文》:“為汝之計,莫若託身勢家而心存吳氏。”
【83】 污瀆:指被污染的河川。演迤:謂連綿不絕貌。蔣一葵《長安客話・大通橋》:“出崇文門二里許,有大通橋。水從玉河中出,波流演迤。”
【84】 療渴:解渴。張協《都蔗賦》:“挫斯蔗而療渴。”
【85】 嗜:愛好,貪求。《史記・齊太公世家》:“嗜酒好獵。”山珍:指出自山野間的珍貴食物。
【86】 貪:貪戀。野味:指用野生的禽鳥獸類做成的菜餚。
【87】 密羅:指密集的羅網。廣張:廣泛張設。李白《梁甫吟》:“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88】 峻網:指嚴密的羅網。層設:謂層層張設。
【89】 投足:謂舉步。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見:被,受。《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羈:系住。《淮南子・汜論訓》:“烏鵲之巢可俯而探也,禽獸可羈而從也。”
【90】 舉翮:謂展翅起飛。左思《詠史》:“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91】 禽鹿:猶禽獸。指鳥類和獸類。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92】 幾近:猶將近。絕蹤:猶絕跡。不見蹤跡。
【93】 感忿:感慨憤懣。《國策・齊策六》:“除感忿之恥,而立累世之功。”痛切:悲痛哀切。司馬光《宋故渠州鄰水縣令贈太常博士吳君墓志銘》:“念先君先夫人之久未葬,痛切不少忘於心。”
【94】 縈:縈繞,迴繞。鬱結:指憂思煩冤糾結不解。《楚辭・遠遊》:“遭沉濁而污穢兮,獨鬱結其誰語。”
【95】 滂沱:形容淚如雨下。《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橫飛:指四處飛濺。
【96】 拊膺頓足:捶胸跺腳。形容哀痛之極。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嘆骨肉拊膺頓足,曷勝哀痛。”
【97】 崇阿:指高山。劉基《黃華一首送葉師仁省兄還括蒼》:“瞻彼崇阿,維雲茫茫。”
【98】 玄谷:幽深的山谷。應�《愍驥賦》:“赴玄谷之漸塗兮,陟高岡之峻崖。”
【99】 覿:見。藹藹:茂盛貌。陶潛《和郭主簿》:“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森條:指繁盛的樹枝。
【100】 汩汩:水急流貌。韓愈《流水》:“汩汩幾時休,從春復到秋。”清�:清澈的水流。《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風亭月榭,杏塢桃溪,雲樓上倚晴空,水閣下臨清�。”
【101】 �:指捕取鳥獸的網。罨:指掩捕魚鳥的網。旁布:猶遍布。
【102】 止食:指居所和食物。
【103】 四宇:四方,天下。吳肅公《江氏雙節婦》:“哺雛毛羽豐,奮迅橫四宇。”遼廓:廣闊無邊貌。孫綽《游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
【104】 蕞爾:小貌。
【105】 廣隘:指廣闊和狹隘。
【106】 笑:譏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淺昧:淺陋愚昧。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某等智識淺昧,未燭於理。”
【107】 利慾:對私利的欲望。陸游《秋思》:“利慾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目下:指目前,現在。
【108】 貽害:留下禍害。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土司・夷兵》:“嘉靖間倭警,調陽麻兵,調瓦氐狼兵,俱貽害東南最慘。”無窮:謂沒有窮盡。
【109】 膾刀:切肉的刀。《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漢宏易服,持膾刀以遁,追者及之,漢宏曰:‘我宰夫也。’舉刀示之,乃免。”
【110】 �刃:鋒尖,刃口。韓愈《苦寒》:“凶飆攪宇宙,�刃甚割砭。”
【111】 寒光:慘白令人心寒的光。慘凜:謂陰寒危懼。蒲松齡《聊齋志異・跳神》:“赫氣慘凜,尤能畏怖人。”
【112】 懼意:害怕的神色。
【113】 睨:猶視。
【114】 兇相:指兇惡的面目。猙獰:狀貌兇惡。《聊齋志異・鷹虎神》:“俗名鷹虎神,猙獰可畏。”
【115】 怖狀:指懼怕的狀貌。
【116】 正色:謂神色莊重,態度嚴肅。《書・畢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厲言:聲色嚴厲地說話。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仇香)既而之田裡,於眾中厲言曰:‘此里當有孝子陳元,今何在?’”
【117】 執迷不返:猶執迷不悟。指堅持錯誤,不知悔悟。《秦並六國平話》:“若負固不悛,執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
【118】 命:指命運。《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作者簡介

楊威,當代古文名家,字逸�,號山澤故人,1985年生,安徽碭山人,中國礦業大學畢業。作品涉及序、賦、論、記、傳、墓志銘等多種古代文體,出版有個人古文作品集《紹熙古澤》。2011年,作品《松江賦》在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東方網聯合舉辦的《松江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22個省、市、自治區的159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同年,作品《長治賦》在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文聯聯合舉辦的《長治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60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楊威以“紹前修之遺軌”為創作宗旨,以“振百代之墜緒”為畢生追求,為文“崇駢儷之靈裁,重詞句之雕析,章法謹嚴,辭藻贍麗,襲屈馬之餘風,播八代之流韻”,被譽為“一時之健筆,復古之表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