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虎神

是蒲松齡(1640~1715)所著《聊齋志異》中卷一第三十七篇,同時也是這個短篇中出現的一個神名。故事文字短少,屬於寓言類。講述了一個偷兒進了東嶽廟想要行竊,不料道士身無長物,偷兒卻連道士僅有的三百錢也偷走。誰知冥冥中自有天意,站在廟門邊的鷹虎神復活,將偷兒抓獲。這則故事寓意也很深刻,廟觀是古代宗教祭祀所在,禮器繁多,價格貴重,祭祀時耗息更是揮金如土,所以文中才會有偷兒光顧,可是本文中的東嶽廟卻如清水衙門,作者深長意味溢於言表。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鷹虎神
作者:蒲松齡
出自:聊齋志異

作品原文

郡城東嶽廟,在南郭。大門左右,神高丈余,俗名“鷹虎神”,猙獰可畏。廟中道士任姓,每雞鳴,輒起焚誦。有偷兒預匿廊間,伺道士起,潛入寢室,搜括財物。奈室無長物,惟於薦底得錢三百,納腰中,拔關而出,將登千佛山。南竄許時,方至山下。見一巨丈夫,自山上來,左臂蒼鷹,適與相遇。近視之,面銅青色,依稀似廟門中所習見者。大恐,蹲伏而戰。神詫曰:“盜錢安往?”偷兒益懼,叩不已。神揪令還,入廟,使傾所盜錢,跪守之。道士課畢,回顧駭愕。盜歷歷自述。道士收其錢而遣之。

作品譯文

濟南府城東嶽廟,在城南門外。廟宇的大門左右有神像高一丈多,俗名“鷹虎神”,樣子兇惡可怕。廟裡的道士姓任,每天雞叫,就起來燒香念經。有個小偷預先躲藏在走廊里,等道士起來後,偷偷進入寢室,搜刮錢物。無奈室內沒有值錢的東西,僅在草蓆底下得到銅錢三百枚,揣在腰裡,拔開門閂出去了,將要登上千佛山。向南亂跑了一陣子,才到山下。看見一個高大的漢子,從山上走下來,左臂架著蒼鷹,正好和小偷相遇。走近時看,臉面呈青銅色,模模糊糊像是在廟門裡所常見的。小偷非常害怕,蹲伏在地而顫抖。神怒叱道:“偷了錢上哪兒去?”小偷越發害怕,叩頭不止。神揪著他叫他回去,進了廟,使他倒出偷來的錢,跪著守候。道士燒香誦經已畢,回來一看驚得發獃。偷兒一一述說自己的行徑和遭遇。道士收回自己的錢就把小偷打發走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作者蒲松齡作者蒲松齡
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蒲松齡生於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於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國短 蒲松齡(4張)
篇小說之王。出身沒落地主家庭,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1歲時才破例補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推重蒲松齡,以為奇才,聘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餘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