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斯親王獎

克勞斯親王獎

克勞斯親王獎,由克勞斯親王基金會頒發,該基金會是由荷蘭王國克勞斯親王於1996在他70歲生日時設立的,通過頒發獎金、資助刊物及創造性的文化活動等形式支持世界文化的發展。每年評獎一次,每次評出10名獲獎者,其中最高榮譽獎1名,克勞斯親王獎9名。該獎主要頒發給開發中國家在廣泛的文化和社會領域做出貢獻的藝術家、思想家和文化機構,其中獎勵主題之一就是城市英雄,即那些具有創新能力、創新性思維並通過實踐改變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城市建築師。2003年,中國學者王世襄獲得荷蘭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他是獲得最高榮譽獎的第一個中國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克勞斯親王獎克勞斯親王獎
克勞斯親王獎設立於1996年,每年頒發一次,其對象為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藝術家知識分子,以獎勵其文化發展方面的貢獻,尤其是其作品對該地區文化或更為廣泛的社會領域內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目的

克勞斯親王獎讚賞活躍於社會的藝術家,頒發它的目的是支持藝術家的實驗創新、確立並擴大他們的影響。

要求

克勞斯親王獎得主的必要條件是其作品必須具備一流的水準,同時還要看作品在其文化以及更廣泛的社會領域內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評定

克勞斯親王獎最初在當年5月開始舉行審評會,在確定最終獲獎者之前,所有提名都是嚴格保密的,在頒獎儀式上才正式公開。評獎委員會中包括荷蘭的文化批評教授、劇作家印度的建築設計師英國作家等多位藝術界人士。

國內獲獎者

1998年,導演田壯壯
2000年,搖滾歌星崔健
2002年,院士吳良鏞
2003年,學者王世襄。獲得荷蘭克勞斯親王獎,被授予最高榮譽獎。

相關介紹

克勞斯親王,1926年出生於德國一個貴族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納粹軍隊服役。1945年在義大利被美軍俘虜,後來被轉運到英國,先後做過司機和翻譯。

1965年,克勞斯親王在瑞士滑雪地度假時,遇到了當時還未登基的荷蘭公主貝婭特麗克絲,兩人一見傾心,開始交往。克勞斯的納粹歷史引起荷蘭全國上下一片抗議,但最後兩人還是頂住外界壓力走到了一起。婚後,他洗心革面、重新塑造形象,逐漸得到荷蘭人民的愛戴。2002年10月6日,克勞斯因患帕金森氏綜合症肺炎醫治無效,在阿姆斯特丹醫院中辭世,享年7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