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杜鵑(原變種)

光亮杜鵑(原變種)

光亮杜鵑(原變種),杜鵑花科,杜鵑屬,常綠小灌木,產青海東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生於高山草甸、河沿,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光亮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

Rhododendron nitidulum Rehd. et Wils. var. nitidulum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青海東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生於高山草甸、河沿,海拔3 200--4 500 (--5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寶興縣(原穆坪)。
海 拔:3200-4500
中國植物志:57(1):112
亞組中文名:高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et.Lapponica(Balf.F.)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平臥或直立,高0.2—1(--1.5)米,分枝繁多,短而粗壯。幼枝密 被鱗片,無毛。葉芽鱗早落。葉橢圓形至卵形,長(0.5--)0.7--1(--1.2)厘米,寬 (2.5--)3--6(--7)毫米,頂端鈍或圓,有或無小突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上面暗綠 色,有光澤,密被相鄰接,薄而光亮的鱗片,下面鱗片同大,均一而光亮,淡褐色,相 鄰接或稍呈覆瓦狀排列;葉柄長1--2毫米,密被鱗片,無毛。花序頂生,有花1—2 朵,花芽鱗在花期宿存;花梗短,長0.5—1.5毫米,被鱗片;花萼發達,帶紅色,長 (1.5--)2—3毫米,裂片卵圓形、長圓狀卵形,常不等大,外面被鱗片,邊緣有或無鱗片,常有緣毛;花冠寬漏斗狀,長】2—15毫米,薔薇淡紫色至藍紫色,花管較裂片 約短一倍,長4--6毫米,外面無鱗片,內面被柔毛,裂片開展,長圓形,長7--9毫 米;雄蕊(8--)10,不等長,與花冠等長或稍長,花絲近基部有一簇白色柔毛;子房 長約2毫米,密被淡綠色鱗片,花柱較雄蕊長,無鱗片,無毛。蒴果卵珠形,長3—5 毫米,密被鱗片,被包於宿存的萼內。 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光亮杜鵑(原變種)光亮杜鵑(原變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