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覺鄉

元覺鄉

元覺鄉為洞頭縣下轄,轄7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圖)元覺鄉元覺鄉

元覺鄉位於洞頭縣中部,由狀元島、花崗島和青山島3個有人居住的主島組成,共有7島21礁。東瀕大海,北隔黃大峽航道與大門島隔海相望,西南經深門大橋連線霓嶼島,東南憑洞頭大橋三盤島瀕海相連。全鄉陸域面積7.84平方公里,總人口9277人,轄7個行政村。

元覺地處五島相連工程中樞位置,五島相連工程的四座橋樑均在元覺境內,是洞頭“外載海洋、內資三江”的交通要津。元覺海岸線長,天然水深,可建20萬噸級碼頭,是浙南閩北地區建設深水大港、內外貿口岸極其理想的港址。

元覺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最高海拔232.3米,海岸線較為曲折,總長36.1公里,多優良港灣。狀元島西北面是溫州(洞頭)半島工程規劃中的狀元深水港區,可開發5至20萬噸級的深水港區群,這裡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8.6℃,常年無霜期達350天。再加上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來的“奇石、怪礁”及美麗的海濱是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圖)元覺鄉元覺鄉

元覺是個傳統的漁業鄉,主要有捕撈和養殖兩大類。各屆政府以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引導漁民轉產轉業。目前,主要捕撈作業單位89個,其中漁輪1對,中罾、拋錠張網16隻,小花罾12隻,小作業60隻。6000多畝的海塗資源為養殖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全鄉擁有紫菜養殖面積1120畝,羊棲菜540畝,網箱養殖222畝,低壩高網22畝。老品種不斷得到鞏固提高,新品種繼續得到擴大推廣,建有市級紫菜示範區,逐步形成了“兩菜一箱”的養殖格局。

元覺鄉工業經濟持續增長,依託海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臨海型工業,加快企業技改投入,大幅提升企業科技含量,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拓展外方市場,形成了以高壓開關、水產品加工、塑膠製品、塗料等為支柱的工業發展格局。全鄉現有實體企業8家,其中縣級重點骨幹企業3家。“十五”期間將重點突出藻類、低值魚類、貝類等大宗品種的精深加工,使之朝規模化、保健化方向發展。

隨著漁業雙控政策,漁民轉產轉業工作的深入實施,元覺鄉大批漁民紛紛轉向海洋運輸,交通運輸異軍突起,全鄉現有運輸船35艘,總噸位11000噸,總馬力7000多匹,運輸船隻往返於上海、廣東線上,運輸量大,續航時間長,經濟效益可觀,大大推動了全鄉的人流、物流集疏散。

經濟發展

(圖)元覺鄉元覺鄉

元覺鄉經濟總體呈“一、二、三”產業“三分天下”格局,第一產業結構日趨最佳化,第二產業持續穩定增長,第三產業連續蓬勃發展,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28:30:42。2002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1735.03萬元,同比增長3.18%,其中漁業產值3263.6萬元,同比下降6.2%,工業產值3500萬元,同比增長13.99%,第三產業產值4985.5萬元,同比增長7.61%,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2.5萬元,人均純收入3798元。

元覺是個傳統漁業鄉,全鄉現有捕撈作業單位89個,其中漁輪1對,中罾、拋錠張網16隻,小花罾12隻,小作業60隻。元覺鄉以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淘汰老化木質漁船,引導漁民轉產轉業,鼓勵生產兼作,提倡節能降耗,發展了軟筐等新型作業方式。擁有養殖面積2254畝,其中紫菜1120畝,羊棲菜540畝,網箱養殖222畝,低壩高網22畝。老品種不斷得到鞏固提高,新品種繼續得到擴大推廣,建有市級紫菜示範園區,逐步形成了“兩菜一箱”的養殖格局。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臨海型工業初具規模,全鄉現有實體型企業9家,其中1000萬元以上企業1家,500—1000萬元企業2家,500萬元以下企業6家,逐步形成了以電子電器水產品加工為主的產品結構。浙江省恆博電氣製造有限公司、洞頭縣宏達海藻加工廠、洞頭縣高強度螺旋廠等3家企業連續多年被評為縣重點骨幹企業和特許管理企業。青山礦產重新啟動開發,礦石產品供不應求,發展勢頭相當良好。同時,三家重點骨幹企業已在楊文工業園區購置土地,即將投資興建廠房。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交通運輸一枝獨秀。2002年實現產值4985.4萬元,其中交通運輸1038.54萬元,勞務輸出3704.15萬元,商業產值140.45萬元,服務業產值102.26萬元。近幾年,隨著漁業雙控政策,漁民轉產轉業工作的深入實施,大批漁民紛紛轉向海洋運輸,交通運輸異軍突起,全鄉現有運輸船隻35艘,總噸位11000噸,總馬力7000多匹,運輸船隻往返於上海、廣東線上,運輸量大,續航時間長,經濟效益可觀,大大推動了全鄉的人流、物流集疏散。元覺與樂清語言相同、風俗相近,人緣相關,貿易相通,民間貿易往來不斷,市場氛圍活躍。

特色產業

(圖)元覺鄉元覺鄉

元覺鄉地處洞頭列島中部,由狀元岙島、花崗島、青山島三個主要島嶼組成,半島公路貫穿而過,全鄉陸域面積7.29平方公里,總人口10070人。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18719萬元,漁農民人均純收入5058元。海運業迅速崛起,全鄉新增1000噸以上運輸船18艘,海運船舶總噸位已從2001年1.3萬噸增加到2006年3.5萬噸,成為該鄉發展海洋經濟的一個新亮點。

溫州狀元深水港的開港,將對元覺乃至整個洞頭今後臨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時機。為主動應對這一黃金機遇,元覺鄉黨委、政府著手謀劃臨港產業發展新布局,做好產業結構對接文章,切實解決全鄉發展大計和失海失地漁農民再就業問題,努力建設現代化港口濱海城鎮。

物流儲運業是一項陽光產業,被喻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隨著狀元深水港的開港,港口物流、經貿等新興產業必將迎來新的格局。元覺鄉黨委、政府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早謀劃、早落實,組建註冊成立洞頭縣狀元港儲運總公司,整合當地資源優勢,聘用業內人士加盟或引進外地運營企業參與的方式,大力發展和培育多式聯運,引導發展本地運輸隊伍,廣泛發動當地民眾參與物流行業,由政府暫時參與引導實行企業化管理,以村為單位,民眾自願加入,組成新型的股份合作制,參與深水港區貨物輸送和聯運,由政府出台扶持物流發展政策,對當地民眾集資購置貨櫃大卡或船舶從事運輸的給予獎勵和扶助。

該鄉高度重視物流業管理教育和培訓工作,鼓勵和補助本鄉高等院校畢業未就業學生參與物流行業的再教育,為深水港發展壯大輸送專業優秀人士和儲備力量。面對深水港開港船舶修造業大量需求這一發展平台,元覺鄉充分利用青山島的地理位置和岸線資源優勢,全面啟動船舶修造業發展規劃布局,落實好青山島綜合開發的總體規劃編制和船廠選址工作,著重做好青山島整體發展同溫州狀元深水港今後產業發展的對接,大力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著手引進1—2家上規模造船企業落戶青山島,綜合開發和利用青山島,努力把青山島打造成為溫州狀元深水港聚船舶修造、物資供給、娛樂休閒為一體的後方基地。並針對人流物流急劇增加,必將帶動港區服務業發展趨勢,該鄉鼓勵以村為單位,組建貨物裝卸搬運服務公司,組織當地民眾參與港口散裝貨物重組搬運、貨櫃分包拆裝以及貨船生活物資補給等服務工作,著力解決失地失海漁農民再就業。

同時,元覺鄉黨委、政府努力打造港口旅遊業,進一步開發現有的“狀元筆架”、“金笠朝陽”、“玉璽迎潮”、花崗古村落等一批景點,整合深門海鮮街、沙崗別墅群、花崗垂釣帶、狀元港口觀景台的“行、游、食、購、娛”等旅遊要素,打造港口旅遊帶,主攻濱海休閒度假旅遊,通過政策主導,企業運作方式,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把深水港區景觀帶建設成為浙南最有影響的海洋休閒度假基地。從而以港口為依託,搶抓經濟發展新機遇。

城鎮建設

(圖)元覺鄉元覺鄉風光

隨著溫州洞頭陸島連通,元覺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鄉黨委、政府也順勢提出推進四大轉型工程,建設現代化港口城鎮,即著力推進漁農業經濟向新型港區經濟轉型,充分發揮狀元岙深水港這一溫州通向世界的海上通道,加快集倉儲、運輸、加工、包裝、配送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建設,全力推進物流產業發展,把元覺鄉建設成為溫州遠洋商貿物流基地;著力推進漁農村向新型港口城鎮轉型,有效改善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深水港一二期、南片圍墾、疏港公路、77省道元覺段、陸域引水元覺段、110千伏輸變電、沙崗半島琴灣、元覺水庫、深門加油站、公路養護中心、汽車檢測中心等一批市政建設完成施工;著力推進漁農民向新型城鎮居民轉型,全面實施文化元覺建設,深入挖掘海洋特色文化,傳承民間、民俗藝術,努力構築“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著力推進漁村社會形態向新型和諧社會形態轉型,正確把握轉型時期的發展趨勢,加快構建與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相適應的新型和諧社會。

元覺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獨特,漁家村落情趣,狀元傳說神奇,擁有一批“狀元筆架”、“金笠朝陽”、“靈洞探幽”、“相思石灘”、“三門煥彩”、“玉璽迎潮”等可塑性很強的景點。隨著五島相連工程的竣工,連橋帶來的“三門七橋”橋文化將把洞頭的旅遊帶向北延伸,成為洞頭海中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元覺鄉深門村古榕樹是深門村旁的兩棵古榕樹,別名:大葉榕樹,這兩棵古榕樹枝葉茂密,部分樹枝已經延伸到居民的房頂上,其中西邊那棵(編號CJ039)樹齡260年,樹高16米,胸圍1.48米,平均冠幅16米,東邊一棵(編號CJ040)樹齡也為260年,樹高15米,胸圍1.33米,平均冠幅18米,兩棵榕樹原先一直自然生長,無人管理,在洞頭縣古樹名木普查中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對象。與深門大橋鄰近,交通便利。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部分樹枝已被當地地居民砍掉,保存不完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