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方答客

元方答客

元方答客出自《陳太丘與友期》這一章,是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讚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詞解

陳太丘:(即陳�shí,字仲弓,東漢末年人。曾做過太丘長,人稱“陳太丘”)
與:和
期:約定
行:同行
中:正午
至:到
去:離開
乃:才
元方:即陳紀,陳�的長子,元方是他的字
時:當時
系:做遊戲,玩耍
尊(zūn)君在不(fǒu):你父親在不在?尊君,古代尊稱對方的父親。不,現在寫作“否”
待:等待
已:已經
委:丟下,拋棄
君:古代尊稱對方,可譯為“您”
則:就
無信:不守信用
慚:cán,慚愧
引:牽引,拉
顧:回頭看
舍:拋棄。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約定一同出行。(他們)約定在正午動身,過了正午朋友沒到,陳太丘便離開了,離開之後朋友到了。(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說:“等您很久您都沒到,已經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別人走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沒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父親,就是不講禮貌。”朋友感到很慚愧,走下車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進門去,連頭也沒回。

作者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背景

這則短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陳太丘和一個朋友約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過了正午還沒到,陳太丘就一個人走了。他走了之後,朋友才到。這時陳太丘七歲的兒子陳元方正在家門口玩耍。朋友從陳元方那裡得知陳太丘走了,非常生氣,罵陳太丘不是人。陳元方據理反駁了父親的這個朋友,認為他不守信還罵人,是無信無禮之人。朋友聽後覺得很慚愧。

主題

信”是立世之本,陳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陳太丘七歲的兒子亦知其不可,對他很不以為然。“信”之重要於此可見一斑。要引導學生認識這一點,從小做一個守信的人。

出處

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古代筆記小說集,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