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

儒門事親

《儒門事親》,中國古代中醫著作之一,張從正編撰,共十五卷,成書於1228年。

基本信息

簡介

《儒門事親》張從正撰,十五卷,成書於1228年。書中前三卷為張從正親撰,其餘各卷由張氏口述,經麻知幾、常仲明記錄、整理而為完書。

內容

全書各卷由諸篇論文匯編而成,每卷含數篇論述,有說、、記、解、誡、箋、詮、式、斷、論、疏、述、衍、訣等體裁。包括:“事親”本書。治百病法,十形三療,雜記九門,撮要圖,百法心要,三法六門,“三消論”(劉完素),扁鵲華佗察聲色定生死訣要,世傳神效方等幾部分內容。
該書注重闡發邪實為病的理論,倡導攻下三法治療諸病。書中以六邪歸納諸病之因,以三法治之,名之為“六門三法”,此即為該書創立的“攻邪論”的主要思想。
在具體套用汗吐下三法時,作者從治法範圍,適應證、禁忌證等方面作了系統闡述,較前人認識有了較大的擴充。三法均有具體用法、注意事項、禁忌證,套用範圍廣泛,內容豐富,所用藥物遵崇完素,偏於寒涼,頗有心得。
同時書中對套用補法有獨到見解,認為邪去後才可言補,重在以五穀、五菜、五果、五畜、五菜充養之,並批評世風好補之偏。
後人對該書突出的攻邪論思想給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因為該書治病偏於攻邪,也受到一些醫家如朱丹溪的批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