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面面觀

儒家文化面面觀

《儒家文化面面觀》是一部由楊朝明編寫,齊魯書社在2005年09月出版的圖書。書號: 7533307143。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什麼是“儒”?“儒”與“儒家”有何聯繫與區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何以成了儒家的經書?歷代封建統治者是怎樣對孔子進行封謚的?……本書為“傳統文化面面觀叢書”之一,以專題問答形式寫成,詳細介紹了儒家文化的基礎知識和儒家代表人物及其事跡,闡釋了儒家核心概念及儒家文化經典,寓論於史,史論結合,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是一部具有可讀性、知識性的通俗讀物。

目錄

1.什麼是“儒”?“儒”與“儒家”有何聯繫與區別?

2.孔子為什麼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宗師?

3.關於孔子思想的核心問題,學術界的看法有何分歧?

4.孔子為什麼要“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5.周公的政治思想對孔子產生了什麼影響?

6.什麼是儒家的“六藝”?

7.《尚書》是一部什麼書?

8.《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何以成了儒家的經書?

9.《周易》是一部什麼書?它與孔子有什麼關係?

lO.《春秋》是否為孔子所作?它有什麼特點?

11.《論語》是怎樣成書的?它在研究孔子的,資料中占有怎樣的地位?

12.孔子去世後,孔門弟子是怎樣宣揚孔子學說的?

13.顏回為什麼被後人尊為“復聖”?

14.什麼是“中庸”?《中庸》一書出自誰手?

15.孟子是不是子思的學生?為什麼後來有“思孟學派”的說法?

16.孟子為什麼被後世儒家尊為“亞聖”?他的思想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7.《孟子》一書是否為孟子本人親作?

18.荀子為何被視為“儒家別宗”?

19.孟子與荀子在人性論方面有何不同?

20.在戰國“百家爭鳴”時代,儒家與其他各家的關係如何?

21.《孝經》是何時成書的?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2.《呂氏春秋》是一部雜家著作,為什麼它的思想又以儒家為主體?

23.秦始皇曾“焚書坑儒”,那么儒家在秦朝的地位如何?

24.司馬遷為什麼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25.劉邦開始很看不起儒生,為什麼他又成了歷代帝王親到曲阜祀孔的第一人?

26.漢初黃老思想盛行,為什麼又出現了儒學復興的局面?

27.漢武帝是怎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

28.為什麼公孫弘被稱為“儒學中興的健將”?

29.董仲舒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闡道醇儒”?他有什麼樣的理論主張?

30.作為儒家政治倫理原則的“三綱五常”是怎樣形成的?它對社會帶來了什麼危害?

31.什麼是今文經?什麼是古文經?經今古文之爭是怎么回事?

32.魯壁藏書的傳說是怎樣的?

33.什麼是“四書”、“五經”?所謂“十三經”是指哪些書?

34.《周禮》是否為周代禮書?它成書於何時?《周禮》、《儀禮》、《禮記》有何區別與聯繫?

35.《左傳》、《轂梁傳》、《公羊傳》並稱為“春秋三傳”,它們有什麼不同?

36.《爾雅》是一部什麼書?它為什麼也被列為儒家經典?

37.漢宣帝為何要親自主持召開石渠閣會議?

38.白虎觀會議是在什麼情況下召開的?它取得了什麼成果?

39.許慎為什麼要撰著《說文解字》?

40.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分歧是什麼?鄭玄是如何會通古今的?

41.王莽是怎樣利用古文經為自己服務的?

42.什麼叫讖緯?東漢時期孔子是怎樣被神化的?

43.什麼是“名教”?東漢末年以後為什麼出現了“名教”信仰的危機

44.《孔子家語》到底是不是偽書?

45.王肅是怎樣“奪易”鄭學的?

46.魏晉玄學與儒學有何聯繫與區別?

47.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對儒學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儒學是怎樣與佛、道既鬥爭又融合的?

48.在北朝少數民族統治地區,儒學的地位怎樣?

49.顏之推是怎樣以“務道”訓家的?

50.“隋末大儒”王通為什麼提出“三教可一”的主張?

51.《五經正義》是在什麼情況下纂成的?它有什麼特點?

52.什麼是開成石經?統治者為什麼要勘刻石經?

53.韓愈是怎樣矢志復興儒學的?

54.“宋初三先生”指誰?為什麼說他們是理學的先驅者?

55.“北宋五子”指誰?後人為什麼將他們合稱?

56.邵雍所創的“象數學”是什麼內容?

57.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在理學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8.“關學”領袖張載是如何“大化”秦人的?

59.為什麼說程顥、程頤是理學的奠基人?

60.“程門立雪”的故事是怎樣的?它說明了什麼問題?

61.“程門四先生”指誰?他們是如何體認與發揮二程學說的?

62.胡安國是怎樣“私淑洛學而大成”的?

63.朱熹為什麼被稱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64.朱熹的《四書集注》有什麼特點?

65.“東南三賢”指誰?他們的思想學說各有什麼特點?

66.為什麼說宋明理學是儒學的更高形態?

67.宋明理學家所講的“理”是什麼?

68.什麼是“格物致知”?

69.儒家的“理欲觀”是怎樣的?宋明理學家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慾”對後世產生了什麼不良影響?

70.什麼是“三從四德”?《女誡》是一部什麼書?

71.陸九淵是怎樣創立“心學”的?

72.鵝湖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會議?它是在什麼情況下舉行的?結果如何?

73.“慶元黨禁”之後,魏了翁、真德秀是怎樣倡開“正學”的?

74.宋代“四大書院”指的是哪幾個書院?為什麼宋明時代書院特別興盛?

75.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是怎樣利用儒家思想進行統治的?

76.“二十四孝”的故事是何時定型的?其具體內容是怎樣的?

77.朱元璋為什麼格外優禮孔子和孔子後裔

78.被稱為“明之學祖”的方孝孺是怎樣一個人?

79.薛碹為何有“明初理學之冠”的稱譽?

80.陳獻章是怎樣開明代心學之端的?

81.為什麼說王守仁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82.黃綰是怎樣“指摘正救”王學的?

83.泰州學派的王艮等人,其學旨與王學有何差別?

84.何心隱是怎樣的一個人?

85.曲阜孔廟的成化碑緣何有名?

86.什麼是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有什麼弊病?

87.什麼是“道統”?後儒是怎樣競相發揮“道統”說的?

88.為什麼劉宗周被稱為明末儒學大師?

89.為什麼稱孫奇逢為清初“北學重鎮”?

90.黃宗羲是怎樣倡導“經世應務”的?

91.《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是什麼書?它們有什麼特點?

92.顧炎武為什麼被稱為“清學開山之祖”?

93.王夫之是如何對傳統儒學進行批判的?

94.康熙皇帝是怎樣崇儒的?

95.康熙皇帝為什麼要親自手書“關中大儒”四字贈給李頤?

96.乾隆皇帝為什麼稱陸隴其為“一代醇儒”?

97.顏李學派的主張有何特色?

98.閻若璩撰寫《古文尚書疏證》有何意義?

99.戴震在清代學術史上的地位如何?

100.清初的理學有何特點?

101.乾嘉考據學對於儒學的發展有何貢獻?

102.焦循在《易》學研究上有何成就?

103.身為“三朝元老”的阮元為什麼被奉為學界“山斗”?

104.《經籍纂詁》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105.為什麼說龔自珍是“開一代新風的思想家”?

106.曾國藩是怎樣“以扶禮教為己任”的?

107.張之洞為什麼被稱為封建綱常的衛道士?

108.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什麼性質的著作?

109.康有為的《大同書》主要內容是什麼?

110.皮錫瑞的經學研究有何特點?

111.康有為為何要組織“孔教會”?

112.章炳麟是怎樣由“詆孔”變為“尊孔”的?

113.應當怎樣認識五四時期的批孔鬥爭?

114.陳獨秀、李大釗等早期共產黨人是怎樣評價孔子的?

115.歷代封建統治者是怎樣對孔子進行封謚的?

116.歷代封建統治者是如何優渥孔子後裔的?

117.歷史上有哪些封建帝王曾到曲阜祭祀孔子?他們親自祭孔說明了什麼問題?

118.什麼是東亞儒學文化圈

119.儒家思想在西方傳播的情況如何?

120.何為現代新儒學?

121.什麼是“義”?什麼是“利”?儒家如何看待“義”與“利”的關係?

122.港台地區的“新儒家”是怎樣宣揚中國固有精神文明的?

123.新_中國成立以來對孔子、儒家思想的研究狀況如何?

124.我們今天應如何利用孔子、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