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體系

價格體系

價格體系,國民經濟中各種價格及其相互聯繫所形成的網路關係。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商品比價體系、商品差價體系和按經濟管理原則形成的價格體系。

價格體系

在中國,價格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商品比價體系、商品差價體系和按經濟管理原則形成的價格體系。
商品比價體系 商品進入交換,以各自所包含的價值量為基礎,形成了各類商品的比價體系,如工農業產品比價、農產品比價、工業品比價、工農業產品與運輸之間的比價等。
在商品比價體系中,工農業產品比價反映國家、工業企業和廣大農民的利益關係。合理調整和安排工農業產品比價,涉及到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和城鄉物資交流、保障農民利益、充分發揮農民積極性的一個重大政策問題。工業品比價主要反映工業企業之間、國家和工業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合理調整和安排工業品比價,有利於增強工業企業的活力,有利於工業各部門的生產、分配和交換,有利於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工業生產的協調發展。
商品差價體系 商品在流通和交換過程中,發生了時間與空間的運動,從而形成了各類商品的差價體系,如購銷差價、批零差價、地區差價、季節差價、質量差價等。
在商品差價體系中,大部分工業品是在這些產品的出廠價格加上商業流通費用、利潤和稅金,構成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從而形成批零差價。農產品收購價格相當於工業品的出廠價格,商業企業按收購價格買進農產品,加上商業流通費用、利潤和稅金,構成銷售價格,從而形成購銷差價。合理調整和安排批零差價和購銷差價,是正確處理工業和商業、農業和商業、批發與零售企業以及國家和消費者利益關係的重要環節,也是在現行價格體系中控制銷售價格水平的重要工具。商品差價體系中,地區差價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同種商品從產地運往銷地,經營單位需要支付一定的運輸費用,從而形成了地區差價。合理調整和安排地區差價,有利於促進商品正常流通和擴大地區間商品交流,有利於生產力合理布局。
按經濟管理原則形成的價格體系 包括國家統一定價、幅度浮動價(國家指導價)、議價、集市價等。其中,國家統一定價和幅度浮動價屬於計畫價格,是中國價格的主要形式;議價和集市價屬於自由價格,即市場調節價,是計畫價格的補充。
上述三種價格體系互相交錯、互相聯繫、互相作用而形成國民經濟的價格體系,它與國民經濟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經濟活動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