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燈寺[重慶市寺廟]

傳燈寺[重慶市寺廟]

傳燈寺坐落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城東約1公里處的鳳凰山[重慶市秀山縣]森林公園腹部,與秀山火車站隔路相望,是重慶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寺廟之一。

歷史沿革

傳燈寺傳燈寺
重慶秀山傳燈寺始建於晚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據《秀山文史資料》記載:唐時,佛教和道教傳入秀山,很快與當地土家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相結合,從而使秀山產生了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土家族的梯瑪(從事祭神驅鬼巫術的人)在做法事時所用的神圖中有“三清”圖案,這“三清”即為道家的“三清”。同時,神圖中還有佛教中的釋迦牟尼、如來等佛像。秀山的原始宗教廟宇,如八部大神廟、向王廟、土王廟、老司城、三撫廟、伏波廟,與佛、道教的眾多寺廟宮觀並存,土家族百姓在不同的宗教節日進入不同的寺觀祭祀不同的神靈。傳燈寺就是在這種壞境下應運而生的。最初的傳燈寺只在秀山鳳凰山山頂兩峰之間的鞍部建有3間草屋,寺內供奉著靈官和觀音菩薩。據佛教 “佛法無邊,能像明燈一樣照亮世界,給人指點迷津,普度人生”的教義,草廟命名為“傳燈寺”,旨在傳承佛家燈火,意為傳授佛經的寺廟。到了宋代,秀山地區的龍、石、張、羅、方五姓的頭領去朝廷晉奉方物,皇帝御賜了他們兩盞花燈。當地人以其為宮中之物,將其供入傳燈寺,奉為聖物。從此,傳燈寺又有了傳承御賜花燈的寓意。至今,在秀山花燈的起源歌《大鬧花燈》中,仍有“仁宗年間有五姓,朝廷進貢觀花燈。紅燈兩盞帶回家,世代相傳到如今”的唱詞。在秀山石姓的《石氏宗譜》中,還明確記載了宋時從宮廷提回花燈的人叫石臘,之後石氏花燈班的燈堂牌位除了供有“金花小姐”、“銀花二娘”、“臘光仙人”外,還有“石臘祖先”。
明朝中葉,佛教高僧印光大師袁了凡提倡佛訓學,著有《了凡四訓》,流傳甚廣,佛教再次得到興盛。在此影響下,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秀山傳燈寺得以重修,並在傳燈寺下面的蓮花洞前置觀音廟,在鳳凰山的鞍部辟出一塊屋基修建靈官廟,以傳燈寺為軸心把觀音廟、靈官廟連成一個整體,總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大小房屋15間,殿宇巍峨,規模宏大。寺內常年供奉花燈兩盞,永不燒毀。每年各村寨的花燈班均要先去傳燈寺拜這兩盞聖燈,先唱《參廟神調》:“花燈今日參廟神,各位神靈聽分明,跳燈本是熱鬧事,磕頭作揖表虔誠。”再唱《參燈調》:“今日來到花燈堂,左邊供著金花姐,右邊供著銀花娘,香紙蠟燭來燒起,保佑萬民得吉祥。”後再去走村串寨跳花燈,年年如斯。
明代是秀山佛教的鼎盛時期,秀山的梅江、石耶、平江流域、溶溪流域以及酉水流域有大小寺廟300多座,僧尼600餘人。這些寺廟大致可分為“開旗”廟、家廟、官廟和比丘庵。“開旗”廟有受戒資格,起著統率作用,其他寺廟都稱為子孫廟。“開旗”寺廟規模宏大,實力雄厚,寺廟的住持佛法資深,尊為“方丈”。秀山傳燈寺就屬於“開旗”寺廟。
舊時農曆六月鳳凰山開山,因為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傳說觀世音菩薩每年要過3個生日)。開山之後,前往鳳凰山朝山者絡繹不絕。清人徐才厚的《聖山傳》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信眾朝謁,歲如蟻聚,遠近香客,往復弗絕。”其中有具體描寫鳳凰山傳燈寺朝山的盛況:“拜朝山者,號曰進香。起於六月朔,止於六月終。倡者謂香頭,先斂錢制旗。扶老攜幼,結黨成群。或數十,或百人,導黃旗,負黃袱,諾諾唱佛歌,前一呼,後眾應,‘阿彌陀佛’,虔誠之至,聲振三山,無不為之動容者也。”
清代時,秀山城內除了有湖廣人建的禹王宮、江西人建的萬壽宮、福建人建的天后宮、貴州人建的南將軍廟和撫州人建的肖公晏公廟外,一個不足1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城中還有文昌祠、龍神廟、火神廟、川主廟、馬神廟、城隍廟、關帝廟以及李公祠、回龍寺、佛靈寺等10多座寺廟宮觀。但是,每天響起晨鐘暮鼓的鳳凰山傳燈寺,依然是城內大小寺廟宮觀的指揮中心。
1941年冬至,鳳凰山傳燈寺舉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開旗受戒儀式,有川渝黔湘鄂邊區寺僧代表200餘人參加,受戒僧尼60餘人。此次活動從拜禪、誦經、燃燈到受戒,歷時月余,每天幫廚的人就有20多人,從其熱鬧場面,足可見傳燈寺在周邊信眾中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之初,秀山縣尚存大小寺廟231座,僧尼300餘人。“文革”期間,寺廟被毀,僧尼還俗。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貫徹落實。當時,秀山縣境內的佛教信眾已達10萬餘人,但一直沒有一座像樣的寺廟來作為信仰載體。
2002年10月,秀山縣人民政府同意恢復重修傳燈寺。考慮到地勢限制,決定將廟址移到鳳凰山半坡,背靠主峰,前臨火車站。應秀山縣人民政府的熱情邀請,重慶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梁平雙桂堂方丈身振法師負責恢復重建工作。
2003年4月9日,在重慶市、秀山縣民宗委的主持下,來自重慶市各大寺廟的僧尼及各界代表數百人,在鳳凰山舉行了隆重的恢復重建傳燈寺奠基儀式。經過兩年的修建,2005年9月,傳燈寺重建工程竣工,並舉行了開光儀式,數千人匯集傳燈寺,感受鳳凰山森林公園的美麗,感受傳燈寺的珠光靈氣,感受秀山新城的魅力。新寺占地面積10餘畝,建築面積2108.94平方米。
如今,傳燈寺已成為渝、湘、黔、鄂邊區較大的寺廟,每日信眾不絕,香火旺盛,具有悠久歷史、享譽武陵山區的傳燈寺再現昔日盛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