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良故居

傅良故居

傅良故居--位於什錦花園胡同21號,舊時的門牌是什錦花園10號及10號旁門,在胡同中段北側,坐北朝南。此宅原為啟功的曾祖傅(溥)良的宅第,啟功出生於此,並在此生活了10年。

建築歷史

什錦花園胡同屬東城區景山地區,是東四北大街路西從南往北數的第五條胡同。胡同東段曲折,自東向西溝通東四北大街和大佛寺東街,長600多米。明代,胡同西段稱“紅廟街”,東段稱“適景園”,因成國公朱能在此建有私家園林“適景園”而得名,清乾隆時稱“石景花園”,宣統時稱“什錦花園”,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什錦花園胡同”。

建築布局

傅良故居傅良故居

什錦花園胡同21號,舊時的門牌是什錦花園10號及10號旁門,在胡同中段北側,坐北朝南。據房屋檔案記載:當年該院是兩座院內相通的四進院落,共有房屋140.5間,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西院為主體建築,有倒座南房10間,東頭3間倒座南房為三開間府門,門牌為什錦花園10號;一進院有東、西廂房各3間,7間北房為帶抄手廊的瓦房,中間1間作為北房腰廳連線二進院,二進院和三進院均為有遊廊連線的四合院;四進院的北牆西段建有罩房。東院是配院,為兩進院;一進院有倒座南房7.5間,在“巽”位建廣亮大門①,門牌為什錦花園10號旁門;院內西側有過道與西院相通,與西院府門及3間東房又構成1個小院,北側建有垂花門②連通二進院;二進院西部是3個不規則的小院,東部中間有9間平頂磚房,平頂磚房的北面是堆有山石的花園。

居住歷史

此宅原為啟功的曾祖溥良的宅第,啟功出生於此,並在此生活了10年。溥良是和親王弘晝之後,生於鹹豐四年(1854年),因襲爵遞降,只被封了個“奉國將軍”,僅靠“奉國將軍”的俸祿已難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溥良決定另謀他途,走科舉入仕的道路。可是,清代制度規定,有爵位的人不能在科場求取功名。於是,溥良辭去封爵,參加科考,中舉登第,入了翰林,先後任過理藩院左侍郎、都察院滿右都御史、禮部滿尚書、禮部尚書、察哈爾都統等職。溥良

舊時的傅良故居舊時的傅良故居

在任禮部尚書時正趕上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駕崩”。作為主管禮儀、祭祀的最高官員,溥良在慈禧太后臨終前日夜守候在慈禧下榻的樂壽堂外,看見並詢問了太監奉慈禧之命給被軟禁在中南海瀛台的光緒送去一碗“塌喇”③。之後不久,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接著樂壽堂內哭聲大作,表明慈禧已經咽氣。啟功說:“光緒皇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親賜他一碗‘塌喇’,確是我曾祖親見親問過的。這顯然是一碗毒藥。”可見,光緒皇帝被毒死之說並非空穴來風。 1923年,卸任多年的溥良病故,不久,10歲的啟功隨著他的祖父、母親和姑姑搬出了什錦花園10號,搬到了安定門內方家胡同。後來,此宅成為漢奸、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副主席李守信的房產。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什錦花園胡同21號的原有房屋被全部拆除,在原址建成了3座六層單元式居民樓,門牌仍為什錦花園胡同21號。

中國名人故居(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