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翅唐松草

偏翅唐松草

偏翅唐松草(學名:Thalictrum delavayi Franch.)是草本植物。6-9月開花。分布於雲南、西藏東部、四川西部。生海拔1900-3400米間山地林邊、溝邊、灌叢或疏林中。

基本信息

特徵描述

偏翅唐松草偏翅唐松草

植株全部無毛。莖高60-200厘米,分枝。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下部和中部葉為三至四回羽狀複葉;葉片長達40厘米;小葉草質,大小變異很大,頂生小葉圓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0.5-3厘米,寬0.3-2(-2.5)厘米,基部圓形或楔形,三淺裂或不分裂,裂片全緣或有1-3齒,脈平或在背面稍隆起,脈網不明顯;葉柄長1.4-8厘米,基部有鞘;托葉半圓形,邊緣分裂或不裂。圓錐花序長15-40厘米;花梗細,長0.8-2.5厘米;萼片4(-5),淡紫色,卵形或狹卵形,長5.5-9(-12)毫米,寬2.2-4.5(-5)毫米,頂端急尖或微鈍;雄蕊多數,長5-7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頂端短尖頭長0.1-0.2(-0.4)毫米,花絲近絲形,上部稍寬;心皮15-22,子房基部變狹成短柄,花柱短,柱頭生花柱腹面。瘦果扁,斜倒卵形,有時稍鐮刀形彎曲,長5-8毫米,寬2.5-3.2毫米,約有8條縱肋,沿腹棱和背稜有狹翅,柄長1-3毫米,宿存花柱長約1毫米。6-9月開花。

產地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藏東部(林芝以東)、四川西部。生海拔1900-3400米間山地林邊、溝邊、灌叢或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

功能用途

偏翅唐松草偏翅唐松草
根及根狀莖:用於風火牙痛,眼痛。

【崩龍藥】根狀莖及根作藥用,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胃腸熱症。

【藏藥】根莖治療疔瘡,毒癰《藏本草》。

【僳僳藥】根狀莖及根治胃腸熱症,赤痢《怒江藥》。

【白藥】根及根莖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大理資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