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歷

偏歷

偏歷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絡穴,出自《靈樞·經脈》。此腧穴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有清瀉陽明,通調水道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耳鳴、鼻衄、手臂酸痛、腹部脹滿、水腫等病症。肺為水之上源,偏歷即可借宣散肺氣,清利水之上源,以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洩陽明經氣,加強發汗以祛除水濕,達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腫之苦。癲疾嘔:偏歷、神庭、攢竹、本神、聽宮、上星、百會、聽會、築賓、後頂、強間、腦戶、洛卻、玉枕(《備急千金要方》)。

腧穴釋義

偏歷:偏,偏斜;歷,經歷。此穴為手陽明之絡,言脈氣由此穴偏側別出,經過手陽明大腸經走向太陰之脈,故名。

腧穴定位

簡便定位

偏歷偏歷

屈肘,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處即是。

或兩手虎口垂直交叉,當中指端落於前臂背面,所指處有一凹陷,即為此穴。

解剖定位

在橈骨遠端,橈側腕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頭靜脈;掌側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背側為前臂背側皮神經核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功能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功效機制

清瀉陽明、通調水道 此穴為手陽明經絡穴,具有分清陽明經鬱熱,瀉除陽明絡脈實邪的作用,可治療邪熱郁滯陽明經絡所致的頭面五官疾患。此穴為手陽明經絡穴,其脈氣直接與手太陰肺經相通,可調理肺與大腸兩經經氣,治療兩經病變。肺為水之上源,偏歷即可借宣散肺氣,清利水之上源,以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洩陽明經氣,加強發汗以祛除水濕,達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腫之苦。此穴還具有祛風除濕,通痹止痛之功可循經治療腕臂酸痛等症。

主治病證

中醫病症:目赤,耳鳴,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喉痹,咽乾,頰腫;小便不利,水腫;癲疾,多言;肩膊肘腕酸痛,瘧疾等。

西醫病症:鼻出血,面神經麻痹,扁桃體炎,前臂神經疼,結膜炎,耳聾,耳嗚,牙痛等。

配伍套用

鼻衄:偏歷、合谷、上問、崑崙、通谷(《針灸資生經》)。

耳聾:偏歷、腎俞、聽會(《神灸經綸》)。

耳鳴:偏歷、陽溪、商陽、洛卻、腕骨、前谷(《針灸資生經》)。

齒痛:偏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溫溜(《經絡全書》)。

癲疾嘔:偏歷、神庭、攢竹、本神、聽宮、上星、百會、聽會、築賓、後頂、強間、腦戶、洛卻、玉枕(《備急千金要方》)。

保健養生

牙痛的時候,在偏歷穴處會感覺有條索一樣的東西或壓痛比較明顯,可每天多揉幾次,每次最少300下。只要把條索給揉散,牙痛就會明顯減輕。

經常用拇指指腹揉按偏歷數次,每次1-3分鐘,可以預防面部神經麻痹和腦中風。

腧穴操作

刺法

腧穴操作示意圖腧穴操作示意圖

直刺0.3~0.5寸,或針尖向肘部方向斜刺入0.5~0.8寸,局部酸脹。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

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拇指彈撥法等。

古文摘錄

定位記載

《靈樞·經脈》:去腕三寸。

《針灸甲乙經》:在腕後三寸。

《循經考穴編》:在腕側後三寸。

《醫宗金鑒》:從陽溪穴上行手腕後,上側三寸。

主治記載

《靈樞·經脈》: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

《針灸甲乙經》:風瘧,汗不出;癲疾多言,耳鳴,口僻,頰腫;喉痹不能言,齒痛,鼻鼽衄。

《備急千金要方》:嗌乾。

《外台秘要》:寒熱。

《太平聖惠方》:瘧久不愈;手不及頭,臂膊肘腕酸痛難屈伸。

《標幽賦》:利小便,醫大人水蠱。

《循經考穴編》:腸鳴浮腫,水鼓等症。

《外科大成》:顴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