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蛇尾草

假蛇尾草

假蛇尾草,多年生草本。稈直立,高20-70厘米,有分枝,假蛇尾草屬植物的一種,主要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及海南。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假蛇尾草假蛇尾草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0(2)卷||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假蛇尾草屬HeteropholisC.E.Hubb.||假蛇尾草Heteropholiscochinchinensis(Lour.)Clayton
1.假蛇尾草(禾本科圖說)
Heteropholiscochinchinensis(Lour.)ClaytoninKewBull.35(1981):816.1981;R.Koningetal.inGard.Bull.Sing36(1):147.f.3a.1983.——PhleumcochinchinensisLour.Fl.Cochinch.48.1790.——OphiuroscochinchinensisMerr.Trans.Am.Philos.Soc.n.s.24(2):72.1935.——ThaumastochloacochinchinensisC.E.Hubb.inHook.Ic.Pl.34:t.3313.3314.1936;OhwiinBot.Mag.Tokyo55:551.1941;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805.圖756.1959;Bor,Grass.BurmaCeyl.Ind.Pakist.247.1960;海南植物志4:467.圖1255.1977;台灣植物志5:701.圖1481.1978.excl.f.b.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直立,高20-70厘米,有分枝;節褐色。葉鞘稍壓扁,無毛;葉舌不明顯,具纖毛;葉片線形,常對疊,長可達20厘米,寬1-3毫米,頂端鈍,無毛;總狀花序纖細,圓柱形,直徑約1.5毫米,長可達10厘米,光滑無毛;序軸節間長約4毫米,無毛;無柄小穗卵狀長圓形,長約3-4毫米;第一穎稍偏斜,質硬,頂端鈍,具不明顯的6脈,邊緣內折;第二穎舟形,薄膜質,3脈;內、外稃均為膜質,略短於穎;雄蕊3,花葯長1-1.5厘米;雌蕊花柱離生。

生長分布

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及海南;印度、中南半島及菲律賓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生於路旁草叢中。

模式標本

采自越南

其他特點

本屬與蛇尾草屬Ophiuros甚近,其不同之點為小穗生於穗軸之一側;第一穎呈不對稱形,其尖端指向互動的方向。

物種價值

可入藥,性味:甘、苦、寒。
功效: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的功用。
主治:淋病、白濁、風濕痺痛、結膜炎、喉炎、跌打瘀腫、癰癤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