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商城

簡介

中國商代都城。遺址在河南偃師西塔莊村 。1983年發現並開始發掘。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700米,東西寬約1200米。城牆為夯築,已找到城門7座。城內有多處宮殿區。其中1號宮殿區長寬均在200米左右,有圍牆環繞,內有數座建築基址。其中的4號基址包括正殿、廊廡和主門、側門。還發現用石板圍砌的排水道,長800餘米。發現的墓葬均為中小型。城門中的西門遺址,城中出土的遺物有陶、石、骨、蚌、銅器等。 是目前中國早期城址中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
為解決湯都亳的位置提供了新的證據,有人認為該城是商代早期商湯所都的“西亳”;有人主張是商初的桐宮;也有人認為是商代中期與鄭州商城年代相近的又一個都城。
城內三座大型建築基址,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料,
年代早於二里崗,對於夏文化的探索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發現與布局

偃師商城發現於1983年,為商代早期的一座大型城址。城址位於河南省偃師縣城區西部,地處洛河北岸,與二里頭遺址東西相對,兩者相距約6公里。
偃師商城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700餘米,東西寬度不同,最北部1215米,最南部740米。城的四周有堅固的夯土城牆,牆外有壕溝或護城河環繞。現在已經發現5座城門,東、西城牆各2座,北城牆1座。城內發現若干條縱橫交錯的主幹大道,均與城門相通。1997年,在城區內的南部又發現一座小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100米,東西寬740米。從建築的時間看,先修的是小城,後來在小城的基礎之上擴建城一座大城,大城不僅城牆厚,而且有護城河和護城壕,具有較強的防禦功能。
偃師商城內鑽探出4處夯土建築基址,編號為1-4號建築基址,一號建築基址位於南部中心,從性質上看應該是宮城。
城北有制陶遺址和中小型房址等,可能為手工業作坊區和一般居住區,城址東北部還發現了銅渣和陶范等青銅冶鑄遺蹟,證明這一帶應該青銅作坊遺址,城牆內側附近比較集中地分布著一些小型墓葬。

年代與性質

根據偃師商城的城牆、城門、宮殿建築基址發掘的地層來判斷,其年代屬於商代二里崗期,為早商城址。
關於偃師商城的性質,學術界的看法不一致,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認為偃師商城是商湯所都的西亳;另一種意見認為,它是商初太甲所放處桐宮,或者是早商時期商王的離宮。
偃師商城湯都西亳說認為偃師商城的時代屬於商代二里崗期,即早商,同時依據文獻有關湯都西亳的記載,認為偃師商城的位置與西亳的地望相符合。贊同此學說的學者還認為,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偃師一帶是夏王朝的腹心地區,商初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了鞏固政權,為了鎮撫夏王朝的殘餘勢力,成湯將都城定在這裡是完全有可能的。偃師商城太甲桐宮說認為偃師商城為早商城址,但這座城不是成湯所都的西亳,而是伊尹放太甲的桐宮,這在古文獻中同樣可以找到佐證,支持這一學說的學者認為,偃師一帶是夏王朝的中心區,二里頭遺址為夏代都邑,成湯並沒有在夏墟上建立都城,而是商人滅夏之後在這裡建立的一座軍事重鎮,用來鞏固商初的西部邊防並鎮壓夏人的叛亂,因此可以稱為商王朝的別都。

意義 

第一,為解決湯都亳的位置之爭提供了新的證據。關於商湯都亳問題,漢以前的文獻只說“湯居亳”但沒有指出亳的地望。《漢書·地理志》河南偃師條下有班固自己註:“屍鄉,殷湯所都”。《元河郡縣誌》:“偃師西亳,湯都也”。這就是所謂的湯都西亳說。另有南亳說、北亳說、長安杜亳說。這四說中以偃師屍鄉西亳說出現最早。關於西亳的具體位置也是考古學界一直爭論的問題,有二里頭遺址西亳說和鄭州商城遺址西亳說。偃師發現的城址比二里頭遺址更具城的規模,又比鄭州商城年代早,而且恰好有一條“屍鄉”溝橫穿城址,所以有人認為偃師商城是湯都西亳。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得到考古學界的普遍認同,但無論如何,偃師商城的發現都有助於解決湯都亳的問題。
第二,偃師商城是研究我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料。它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具有真正規模的城址,偃師商城僅殘存面積就達到了200萬平方米,而且偃師商城的形製成為歷代遵循的都城規劃形式。
第三,偃師商城的發現對於探索夏文化有推動作用,偃師商城的年代早於商代前期的二里岡文化,因此在年代上它更於夏,商是在滅夏之後建立起的奴隸制國家,《論語》:“殷因於夏禮”,由此可見夏王朝的許多傳統可能被商繼承,那么在考古學文化特徵上,年代越接近於夏的商文化遺址與夏的關係越密切,由此推知,對偃師商城的研究可以縮短我們對夏文化的認識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