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再沁

倪再沁

倪再沁(1955年 ~ )是台灣著名畫家,長期從事文學研究、美術創作工作。在藝術創作上他致力於尋求水墨畫的新路,即把極為傳統的中國書畫轉化為前衛的當代藝術。1989年-2012年間他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辦“水墨個展”、“環境藝術展”等不同內容形式的個人作品展會。倪再沁不斷探索藝術理論,著有《藝術初體驗》、《水墨畫講-文人美學與當代水墨的世紀之辯》等專著。

基本信息

簡介

倪再沁,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暨美術系專任教授。1955 年出生於台北,1981年畢業於台灣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7年成為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候選人。他的作品中對於世界的表現並不僅是以美術的方式,還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這和他長期從事文學研究與創作是分不開的。倪再沁除了研究與創作之外還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工作,1980年-2012年32年間他擔任過光仁中學、靜宜大學等不同學校的美術教師,為台灣美術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作品風格

倪再沁藝術創作致力於尋求水墨的新路,因此他的水墨畫並不傳統,可以說是借鑑了水墨畫的工具和表現方法傳達著現代的審美觀。倪再沁的作品風格分為三類:

一類是簡約的靜物畫。他的這類畫主要以“”、“”、“”、“”等狀物為素材。這些靜物畫略有些禪意、不張揚,適用於在室內擺設,可以平衡室內色彩使房間更為和諧統一;

另一類作品是帶有台灣地方特色的風景畫,畫面里經常出現的場景與素材有,“房檐”、“樹梢”及“海洋”等。代表作有《天邊一朵雲》、《山邊田野》。其中《天邊一朵雲》被畫了兩遍,兩幅畫裡都是山麓或田間的描繪,空空的畫紙上方印著一朵小小的雲,只是兩幅畫裡,雲的位置不同。這類作品中,畫家採取了非常寫實的手法。又比如說,《山邊田野》,畫家描繪了山谷中的一片農田,構圖準確,給人留下照片的印象,但又不缺乏水墨畫的元素。

第三類作品一般畫幅較大,且畫面內容使用了拼貼、變形等現代主義表現手法。倪再沁直接從畫報上剪下人物形象(甚至不避諱人物照片上疊印的畫報文字),將這些形象用膠水貼在紅綠糾結的畫面中,使作品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個人風格。

工作經歷

倪再沁藝術經歷豐富,大學期間他便開始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從1980年開始,他先後擔從事過中學與大學美術教學、美術館管理等多種工作,工作不僅激發了創作靈感也使得他的創作經驗得以累計,期間倪再沁創作了大量的水墨、環境藝術作品。他的具體工作履歷如下:

1980-1981,任光仁中學美術教師

1985-1987,任東方工專美工科專任講師

1988-1992,任中山大學共同科兼任講師、副教授

1983-1998,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副教授

1995-1997,任靜宜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

1997-1999,任台灣省立美術館館長

1997-2001,任財團法人台灣省美術基金會執行長

1997-2002,任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董事長

1999-2000,美國國務院邀請訪問學者

2004-2007,任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

2007- ,任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

藝術成就

從1989年起倪再沁先後在北京義大利台北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二十三場、聯展二十餘場。他是台北故宮創院以來,首度開展當代藝術展的藝術家,也是首位在世藝術家於台北故宮開展個展的人。除了開展作品展覽會之外,他還長期從事藝術理論研究並出版《台灣美術論衡》等多本專著。倪再沁的藝術研究、美術創作獲得界內的肯定與讚揚,他的作品也榮獲了很多獎項:如,2000年倪再沁榮獲台灣“金鼎獎”;1999年,倪再沁的專著《台灣評論美術全集席德進冊》榮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獎”;1998年倪再沁分別榮獲台灣首屆“郭柏川藝術獎”、文建會第一屆“文馨獎特別獎”、“文馨獎金獎”等獎項;1997年他的專著《茲土有情:李梅樹樹與他的藝術》獲行政院研考會“年度優良著獎”;1997年獲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第二屆“藝評獎”;1996年獲“巫永福文學獎”─文化評論獎;1995年獲“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首屆藝評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