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虹吸涵

倒虹吸涵

倒虹吸涵,是指當路線通過平原區、填土不高或路塹處由於路基兩側水流都高於涵洞進、出水口,而採用的一種壓力式涵洞。 倒虹吸涵內的水是壓力水,如果涵洞壁上有縫隙,水就可以從這些縫隙滲漏出來,從而有可能浸泡路基路面。 倒虹吸涵利用連通器的原理,讓水流在道路下面的封閉管道利用高差流過。這樣流水和交通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倒虹吸涵具有工程量少、 施工方便、 節省動力及三材、 造價低而且便於清除泥沙等特點,廣泛用於公路建設工程中。

概念及作用

倒虹吸涵結構圖 倒虹吸涵結構圖

公路與沿線的水網交叉,從而要求在公路上設定涵洞和橋樑及渡槽,構成立體交叉。特別是一些水利渠道,因其標高無法改變,派生出一種特殊涵洞----倒虹吸涵。

地下涵洞是重要的水工建築物,它被廣泛套用於水利、公路、鐵路建設中.在各種涵洞工程中,倒虹吸涵洞作為有壓過水涵洞,在進行結構設計時要綜合考慮洞內有水,無水;洞外無水,洞外有設計洪水,洞外有校核洪水以及各種地面荷載及地震力等多種情況.它的結構設計是各種涵洞設計中最複雜的,其餘的涵洞設計均可看成是它的簡化或特例 。

倒虹吸涵的特點

涵洞 涵洞

倒虹吸涵的最大 特點是:通過涵洞的水雖然流速不大,但都是壓力水即對涵洞的周壁都有水壓力;其大小和“水頭”即水面與涵洞壁的高差有關。如果涵洞壁上有孔洞或裂縫,水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從這些孔洞或裂縫中流出;如果處理不當,這些水會像泉水一樣從路面冒出來。這種現象在以往的公路上屢見不鮮。對於水利渠來說,漏這點水不算一回事;但是對於公路來說,漏這點水可能就會壞大事:引起路基路面破壞、因路面打滑而引發車禍等,因此,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封,一個是疏;如果兩個辦法同時採用則更完美。

所謂“封”,就是將整個洞身製成密不透水的結構。

所謂“疏”,就是萬一洞身的某個地方有水漏出,也能將其從盲溝之類構造物中排走,不至於淤積在涵洞上面而浸泡路基路面 。

倒虹吸涵的設計

倒虹吸涵的設計應注意的問題倒虹吸涵的設定一般是對水面高於路基邊溝底面的水渠進行設定。但是,當水渠的底面高於路面5.5M時,應該考慮採用渡槽的形式過水。

豎井 豎井

倒虹吸涵的 設計一般為:

(1)基礎為素混凝土基礎,厚度不小於30㎝;然後在其上敷設預製鋼筋混凝土圓管管節若干節,每節管節的長度一般為2M,採用離心法預製。管節與管節之間為平縫,內塞瀝青麻絮。

(2)然後用素混凝土將其包裹成矩形截面,洞身即算完成。兩端設混凝土豎井和沉砂池。

(3)在豎井頂部與原有水利渠連線,此倒虹吸涵即算大功告成。

設計在“封”方面的缺陷是:在施工完成後短時間內洞身可能不漏水,但時間一長,由於熱脹冷縮、不均勻沉降、行車震動等因素,可能會使洞身在某個接頭處斷、裂甚至錯位,水即可以從此處漏出。

在“疏”方面的缺陷是:沒有在設計圖上提出設定盲溝或其他措施的要求,更沒有標明盲溝的具體位置和工程量及費用預算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