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佳姓

滿族老姓,出自明朝時期遼西女真倉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而得名。

基本介紹

倉佳[倉佳,讀音作cāng jiā(ㄘㄤㄐㄧㄚ),滿語為“Tsanggiya”]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遼西女真倉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倉佳氏,源出古遼西鮮卑倉雅部,倉雅部族人世代生活在松花江流域,後來一部分族人在南北朝時期融入鮮卑宇文部,一部分族人在隋、唐時期融入女真族、還有一部分族人在唐朝末期至五代十國時期融入高麗民族,因此,倉佳氏也是朝鮮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倉佳氏的滿語為Tsanggiya Hala,高麗語為창씨야,世居松花江流域,屬於滿族老姓之一,亦有達斡爾族、錫伯族引為姓氏者。
在清朝中葉以後,滿族、達斡爾族、錫伯族、朝鮮族倉佳氏多冠漢姓為倉氏、蔡氏、藏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倉佳氏是滿族、達斡爾族、錫伯族、朝鮮族共有姓氏,歷史悠久,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冠漢姓為倉氏、蔡氏、藏氏等,多以遼西、松花江為郡望,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以及華北地區。

郡望堂號

郡望

松花江:“松花江”源於滿語,漢義“白色的江”,是中國東北黑龍江最大的支流,全長一千八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積五十四萬平方公里,占東北三省總面積的69.32﹪,遠大於珠江流域,其江逕流量為七百六十億立方米,大於黃河的逕流總量。松花江流域範圍內山嶺重疊,滿布原始森林,蓄積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山脈上的木材,總計十億立方公尺,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森林區。礦產蘊藏量亦極豐富,除主要的煤外,還有金、銅、鐵等。松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產大豆、玉米、高粱、小麥。此外,亞麻、棉花、菸草、蘋果和甜菜亦品質優良。松花江也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大淡水魚場,每年供應的鯉、卿、鰉、哲羅魚等,達四千萬公斤以上。因此,松花江雖然是黑龍江的支流,但對東北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內河航運、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意義都超過了黑龍江和東北其他河流。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北源嫩江是比較大的河流。它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自北向南流至三岔河,全長一千三百七十九公里,流域面積二十八萬餘平方公里,占松花江總流域面積的51.9﹪;流量占松花江幹流的31﹪。嫩江接納了許多發源於大小興安嶺的支流,主要有甘河、諾敏河、雅魯河、綽爾河、洮兒河、科洛河、訥漠爾河、烏裕爾河等,組成樹枝狀的水系。它在嫩江縣以上河段,兩岸高山陡峻,水流湍急,屬於山間溪流性質河段;嫩江縣以下,地勢漸平;進入松嫩平原,江面逐漸開闊。南源第二松花江是松花江的正源,它發源於長白山的白頭山,全長七百九十五公里,流域面積七萬八千餘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總面積的14.33%。它供給松花江39%的水量。第二松花江上游又有兩源:南源頭道江、北源二道江,均發源於白頭山。兩源在吉林靖宇縣兩江口相匯以後始稱第二松花江。北源二道江的上源又有五道自西向東排列的白河,其中二道白河源出長白山天池,是第二松花江的正源。第二松花江上中遊河谷狹窄,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兩源在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的三岔河(今吉林扶餘)匯合以後始稱松花江。松花江自三岔河附近向東北方向奔流,江面開闊、平緩、水深。沿途又接納了呼蘭河、湯旺河、拉林河、牡丹江等許多支流。它穿過小興安嶺南端谷地,在同江附近注入黑龍江。全長一千零四十五公里。由於它穿行小興安嶺山谷,夏季山地多雨,洪水暴發時流水呈淡黃色,具有明顯的山區河流性質。它注入黑龍江後,形成南黃北黑水色,人們把這一河段稱為“混同江”。冬季的松花江,氣候嚴寒,有時會降至攝氏零下三十度,結冰期長達五個月。但是在豐滿水電廠這一段從不結冰,據說是因為通過發電廠流入江里的水溫甚高所致。這一段夾帶暖流的江面,不斷冒起團團蒸汽,凝結在岸邊的柳絲、松葉上,形成一簇簇、一串串晶瑩似玉的冰花,十里長堤頓時成了玲瓏剔透、玉樹銀枝的世界。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樹掛”奇景。松花江是滿語“松阿里烏拉”的轉譯,就是“天河”的意思。把松花江比作從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它的寬廣綿長、富饒美麗和神奇風光。松花江通航里程一千四百五十公里。齊齊哈爾、吉林以下可通航汽輪;哈爾濱以下可通航千噸江輪;支流牡丹江、通肯河,以及齊齊哈爾市至嫩江縣的嫩江河段均可通航木船。通航期為4月中旬~11月上旬。松花江流域豐富的物產和發達的工農業生產,促進了松花江水運的發展,運輸業務十分繁忙,特別是松花江幹流的運輸更為繁忙。它是東北地區主要水運幹線,貨運量占黑龍江水系的95%左右。運輸的主要物資是木材、糧食、建築材料、煤炭、鋼鐵及其製品、日用百貨等。松花江主要港口有哈爾濱、佳木斯、齊齊哈爾、牡丹江、吉林。其中以哈爾濱和佳木斯最為重要,都設有夜航和機械化裝卸設備。哈爾濱是鐵路和水運的中轉港,港口條件較好,枯水期船舶仍可滿載進港。由於河流分布的影響,哈爾濱港的作用主要限於東北地區。松花江水力資源豐富,尤其是上中游水量大、落差大,可以階梯式開發,總蘊藏量約為六百多萬千瓦。解放前修建了小豐滿水電站。現在興修了白山水電站和紅石水電站。已經開發的水力資源不到50%。松花江及其支流,為松嫩平原提供了灌之利,也為沿岸工礦企業和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松花江流域山川秀麗,土地肥沃,沿岸富饒,是中國北方的“糧倉”。白山水電站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水電站,位於第二松花江上游的樺甸市白山鎮,1981年11月正式建廠。主廠房高五十四米,容納了五台單機容量約為三十萬千瓦的立軸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一百七十萬千瓦,年發電量二十億千瓦時以上,通過220KV輸電線路送往東北電網。白山電站大壩為三心圓混凝土重力拱壩,壩高一百五十米,白山水庫最大蓄水量六十四億立方米。紅石水電站也在松花江上游的樺甸市,為白山電廠管轄,紅石水電站安裝四台五萬千瓦的軸流定漿式水輪發電機組,1985年末第一台機組發電,設計所發電量四億千瓦時以上,通過66KV輸電線路向吉林地區供電。紅石電站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四十六米,紅石水庫最大庫容兩億八千立方米。豐滿水電站建於第二松花江上,位於吉林市區內,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力發電站,初建於1937年,1943年第一機組開始發電,當時發電規模較小,至解放前夕又遭破壞,處於癱瘓狀態。建國後經政府大力修復並加以改建,成為東北電網的主力電廠。1988年,二期擴建工程上馬後共安裝十台機組,總裝機容量七十二萬千瓦,三期擴建工程完工後,總裝機容量達一百萬千瓦,豐滿水電站壩高九十一米,使湖水形成六十七米的落差,飛流直下,如白練懸掛,噴珠濺玉,十分壯觀。壩上的松花湖,即電站水庫,是發電、防洪、灌溉、航運、養殖、城市用水、旅遊風景區等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
遼西郡:即以今遼寧省朝陽市為中心向西北延伸的一帶地區。戰國時期燕國初設遼西郡,秦朝時期將治所設在陽樂(今遼寧義縣),其時轄域在今河北遷西、樂亭,遼寧松嶺山以東、長城以南、大凌河以西地區。西漢時期屬幽州遼西郡,轄境漸小。東漢時期屬幽州遼西郡柳城縣。魏、晉兩朝屬昌黎郡。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國、前秦國、後燕國時期屬昌黎郡,治所皆在龍城(今遼寧朝陽),前燕國曾移治於令支(今河北遷安);北燕國時期屬昌黎尹龍城,曾移治於肥如(今河北盧龍),北齊時期廢入北平郡,其後治所逐漸北遷,最後仍以龍城為中心。北魏時期屬營州昌黎郡龍城(和龍城)。東魏、北齊時期屬營州。隋朝時期屬柳城郡柳城縣,即今遼寧朝陽、義縣一帶。朝陽地區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其境內的“鴿子洞”古人類遺址,證明早在十多萬年前朝陽大地已有人類祖先繁衍生息,其境內的“牛河梁遺址”更是證明早在五千五百年以前就存在一個具有國家雛型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歷史發現,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一千三百餘年,從此中華文明史即稱“上下六千三百年”,不再稱“上下五千年”。

堂號

遼西堂:以望立堂。
松花江堂:以望立堂。

歷史名人

倉佳·噶布碩

(公元?~1641年待考),滿族,滿洲鑲藍旗人,世居松花江。著名清朝將領。後金崇德五年(公元1641年),在錦州戰役中與明軍作戰陣亡,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追贈其為佐領。

倉佳·西奇納

(公元?~1645年待考),滿族,滿洲鑲藍旗人,世居松花江。著名清朝將領。倉佳·噶布碩之弟,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農曆3月,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下令多羅饒余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為總領,率準塔、譚泰等代豪格征山東,倉佳·西奇納在征戰山東的過程中陣亡,順治皇帝追贈其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

倉佳·噶布噶

(公元?~1645年待考),滿族,滿洲鑲藍旗人,世居松花江。著名清朝將領。佳·噶布碩、倉佳·西奇納二人之弟,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農曆3月,跟從兄長在征戰山東的過程中陣亡,順治皇帝追贈其為雲騎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