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徵

信而有徵

“信而有徵”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春秋時期的《左傳》,意思是真實而又有證據。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出處】《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徵,稽撰其說。【示例】清·葉名澧《橋西雜記·元遺山詩注》:“引據時事,當必信而有徵。

基本信息

釋義

信:確實;征:證明,真實有憑據,形容事情有憑有據,真實可信。

基本內容

【名稱】信而有徵

【拼音】xìn ér yǒu zhēng

【解釋】征:驗證。 確鑿而有證據。征,也作“證”。

【出處】《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徵,稽撰其說。”

【示例】清·葉名澧《橋西雜記·元遺山詩注》:“引據時事,當必信而有徵。”

示例

稱多則吾豈敢,言拙~。 ◎晉·潘岳《閒居賦》

引證

《王子喬碑》

“稽古老之言,感精瑞之應,咨訪其驗,信而有徵。”(漢·蔡邕)

《太平廣記》

“其年中春,晉帝果幸於梁汴,石渠金馬,移在 雪宮,迄今十三年矣。索索之兆,信而有徵。”(卷二○三引—五代·范質《玉堂閒話·王仁裕》)

《王氏墓表》

“亦士亦為余言其事之始末,蓋信而有徵也。”(清·戴名世)

《橋西雜記·元遺山詩注》

“引據時事,當必信而有徵。” (清·葉名澧)

延展閱讀

【近義詞】有憑有據 千真萬確

【反義詞】捕風捉影無憑無據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