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濃號

信濃號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信濃號最初是根據04艦艇補充計畫開工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110號艦)開工,建造進行50%時被改造成航空母艦。信濃號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信濃號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直至1960年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服的服役。

基本信息

概況

信濃號信濃號
信濃號由橫濱海軍船廠建造,1940年5月4日開工,1940年12月暫停,1942年建成50%時暫停,改為航母。原為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艘,新設計中它將充當快速航母艦隊的支援和維修平台,所以除攜帶自身的中型航空聯隊外,還可裝載多餘的飛機和設備用來對海上的航母進行補充。

信濃號是1960年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服役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原設計戰列艦的主艦體不改,在主甲板上安裝一層機庫、裝甲飛行甲板及島式上層建築。
1944年10月8日下水時,信濃號的標準排水量為64,800噸,水線長839英尺,飛行甲板長872英尺,寬131英尺。以18節航速續航力為10,000海里。主炮和副炮被取消或修改,設計載機只40-50架,1944年11月19日完工。
信濃號也是二戰最短命的航空母艦。1944年11月29日,信濃號在瀨戶內海進行試車時被美軍射水魚號潛艇擊中四枚魚雷。本來四枚魚雷對大和級戰艦不構成太大威脅,同級的武藏號在雷伊泰灣海戰被擊中二十餘條魚雷後才沉沒。艦長阿部俊雄連航速也沒有減繼續行駛。但信濃號上的損管人員遠沒有武藏號上的有經驗,中魚雷後因為處置不當無法制止進水,有些船艙連密封門也沒有安裝,11月29日上午十時十八分,信濃號急劇傾斜,半小時後沉沒。這艘當時最大的航空母艦沒有發過一炮,也沒有起飛過一架飛機。,在第一正式出航僅僅20小時就被擊沉更是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經過

二戰期間,為了謀求海戰優勢,日本把其建造的第3艘戰列艦改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這就是“信濃”號。1944年,日本雷伊泰灣海戰失利後,被迫把尚未徹底完工的“信濃”號投入使用,企圖以此“秘密武器”扭轉被動局面。11月26日,經過簡單裝備後的“信濃”號參加戰鬥。19時15分,艦上的值班軍官緊張地向指揮官阿部俊雄報告:“雷達發現信號,從脈衝頻率上判斷是一艘潛艇。”狡詐的阿部俊雄暗暗思量:“既然是潛艇,為何要發出雷達信號呢?這很可能是美國的引誘之計。”阿部下令:“不準開火!我們不能上當。”事實上,“信濃”號發現的正是美國的“射水魚”號潛艇。“射水魚”本來是要援救因轟炸東京而墜海的飛行員,後來計畫取消,才游弋在這一帶海域待命。巧的是,當時“射水魚”的雷達出了故障,潛艇被迫浮出海面準備修理,可是雷達又不得不開機,這才進入日本人的視野。21時左右,美艇長接到報告說,前面發現了日軍的航母。艇長於是冒險向珍珠港發出電報,要求附近潛艇支援。翌日2時42分,一名通信官向阿部報告:“發現敵潛艇在發電報,強度很大,敵艇離我們很近。”阿部認為那電報一定是聯繫埋伏好的美艦群開始攻擊,於是,他命令航海長調整航線前進。不料,慌亂中,“信濃”號竟然自己送到了“射水魚”的槍口下。3時過4分,當“信濃”號離美潛艇只有12公里時,美軍立即向這個龐然大物發動了猛烈攻擊。在很短的時間裡,“信濃”號接連被4枚魚雷擊中。艙室被撕開了10來米寬的口子。就這樣,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母處女航僅僅行進了17個小時便沉沒了。

規格

動工 1940.05.4
下水 1944.10.8
竣工 1944.11.19
建造地點 Yokosuka海軍船廠建造
標準排水量 62000噸
滿載排水量 72890噸
全長 266.6米
艦寬 38.9米
型深 18.92米
吃水 10.31米
飛行甲板 長266米,寬36.3米
艦載機 47架
防空武器 雙聯127mm高平炮8座,25mm高射炮145座
動力 主鍋爐12座,蒸汽輪機4台,153000馬力
軸數 4軸
航速 27節
續航力 10000海里/18節
艦員 2400人
結果 1944.11.28被美國潛艇“射水魚”號擊沉

作用

信濃號最早是作為快速裝甲航母來設計的,但是航母一定要形成戰鬥群才能夠形成戰鬥力
所謂航母戰鬥群就是以大型航母為核心,集海軍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為一體,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戰力量高度聯合的海空一體化機動作戰部隊。
二戰期間的航母戰鬥群除了二艘以上的航母以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快速戰列艦,重型輕型巡洋艦,還有數量眾多的驅逐艦,掃雷艇,魚雷艇炮艇,還有後勤補給船,油輪等等。
而在信濃號第一次試航之前,日軍已經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損失了全部4艘航空母艦。而單靠信濃號一艘航母,是無法形成航母戰鬥群的。
同時,此時日軍大中型戰列艦和巡洋艦也損失嚴重,就算已經有數艘航母服役,日本海軍恐怕也找不出能夠足夠的艦隻護衛航母,沒有完整空海保護的航母是極為脆弱的,根本無法有效作戰。
當時世界第一巨艦大和艦,最後也只能作為神風特攻隊自殺的武器,最終連一艘敵艦也沒有看見,就被美軍飛機擊沉。
日本海軍領導人也深深知道這點,既然無法形成戰鬥力,那么只能把現有的航母作用重新定義。
作為本土決戰,對待美軍的空軍,主要依靠的是日本陸基航空力量。而航母只能作為輔助手段,配合陸基飛機作戰
所以該艦被迫變為為航空母艦的海上物資補給艦,作為一個浮動的彈藥飛機補給基地,除了自身具有相當的攻擊能力和防禦力以外,還攜帶其他海陸軍航空戰隊所需的炸彈,魚雷,燃油,淡水食品等等,還可裝載多餘的飛機用來對海上的其他航母和陸基飛機場進行補充。(除了本身的47架飛機,信濃號還可以裝載另外70架備用飛機)
這種設計也是無奈的舉動,畢竟航母的主要作用在於進攻,以擊毀對方的主力艦為目的。而信濃號擔負的角色顯然是很尷尬的,而且難逃最終覆滅的命運。

覆沒之旅

信濃號信濃號
“短命艦”沉沒始末

由於海軍方面嚴令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完成,該艦雖然在11月19日下水加入現役,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細節沒有完成,還需要好幾個月仔細建造和調整。同時由於日軍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損失了一萬海軍士兵,信濃號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素質很差,要他們能夠成功的使用這艘軍艦也需要數月的時間。但是時間並不等人,此時美軍已經開始大量使用B29戰略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東京灣附近是美軍重點的轟炸目標。雖然B29的高空轟炸往往不能擊沉重型戰艦,但是重創還是沒有問題的。日本海軍方面考慮到這點,在信濃號下水的8天后,命令該艦立即開往吳港的造船廠完成躲避美軍的轟炸,同時完成細部舾裝等收尾和艦員訓練的工作。1944年11月27日,信濃號滿載官兵和造船廠工人總計2500多人奉命出發,開始了它的處女航,離開東京灣駛往吳港。由於害怕遭到美軍潛艇的襲擊,信濃號由浜風雪風磯風三艘驅逐艦護航。由於是秘密行動,四艦都沒有打開艦燈,乘著夜色高速航行。開始比較順利,但是到了19時15分,信濃號的檢測官向艦長阿部俊雄海軍大佐(他曾經是日艦“大淀”號的艦長,有比較豐富的戰鬥經驗)報告,發現了美軍艦船的雷達信號,從脈衝頻率上判斷,應該是一艘潛艇。艦長阿部認為這件事情很奇怪,既然是美軍在潛艇在東京灣附近危險區域航行,按照一般的基本戰鬥常識是絕對不會隨意使用雷達的。阿部判斷,很可能美軍已經通過情報部門得知了他們的計畫,集中了一定數量的潛艇準備攻擊他,而這個雷達波多半是美軍潛艇故意採用的詭計,目的是想引開為信濃號護航的驅逐艦,然後由另外的潛艇進行攻擊,這也是二戰多艇攻擊的常用策略。阿部命令不要理睬它,繼續高速前進。同時為了避免被美軍潛艇定位,阿部下令關閉四艦的雷達,艦隊間聯絡改用燈光信號,並嚴令護航的驅逐艦要緊靠信濃號航行,沒有它的命令即使發現潛艇三艦絕對不能私自行動。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信濃號發現的是美軍的射水魚號潛艇。美軍潛艇射水魚號(USSArcherfish,SS-311)在1944年11月11日離開塞班島基地,在東京灣海域搜尋被日軍擊落的B-29轟炸機飛行員。艇長恩賴特中校(Joseph.F.Enright)對這次任務並不滿意,因此上級要求他呆在東京以南150英里、八丈島以北的位置待機,以便隨時救援自馬里亞納出發轟炸關東地區、可能被日軍擊落的B-29機組人員。但是當射水魚號到達東京灣以後,卻又接受到命令,說任務取消,射水魚號可以按照原有計畫自由尋找日軍目標攻擊。恩賴特接到命令以後,下令潛艇駛離危險的東京灣。但是此時潛艇的雷達系統突然出現了問題無法正常工作。雖然當時潛艇裝備的雷達性能比較落後,但是仍然是潛艇最有力的鷹眼,大大加大了潛艇的搜尋範圍。恩賴特命令部下的軍官立即修理,但是問題比較嚴重,二個技術軍官整整修理了一個下午也沒能修好。恩賴特忍住怒火,等到天一黑就命令潛艇浮出水面進行修理(在東京灣附近,白天浮出水面是類似自殺的舉動)。技術軍官在黑暗中修理了三個小時,在多次雷達開機測試都正常以後(其中一次被信濃號發現),軍官向艦長報告已經修好了雷達。此時,在潛艇外一直緊張監視周圍的瞭望手突然報告發現了一艘日本艦船在不遠處以20節的速度Z字航行。發現了目標,艦長恩賴特十分高興,經過仔細觀察以後,恩賴特根據它的巨大身軀判斷是日軍的一艘油輪(航母的外形特殊和油輪比較相似,因為當時日軍已經沒有大型航母,恩賴特自然不會想到)。潛艇對付油輪是手到擒來的活,恩賴特下令潛艇全速形式,追擊該艦。

此時信濃號仍然保持Z字行前進,很快就被射水魚號趕上。22時45分,信濃號的瞭望手發現右弦發現一艘美軍潛艇,此時,為信濃號護航的‘磯風’號驅逐艦也發現了射水魚號,它隨即離開編隊,以35節的高速向潛艇方向急速駛去,並且讓射水魚進入了它的火炮射程,這是潛艇和日軍艦隻的第一次遭遇。恩賴特此時才發現這並不是一艘油輪,而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艦,並且它還有數量不明的驅逐艦護航。他立即下令潛艇下潛。由於當時聲納技術比較落後,射水魚憑藉著夜色是有很大機會可以躲避日軍驅逐艦的襲擊的。但是此時的阿部艦長仍然判斷美軍可能在誘敵,它認為不應該和美軍潛艇多做糾纏,高速開走就可以了,它隨即命令‘磯風’號立即停止攻擊返回編隊(其實此時該驅逐艦和美軍下潛的潛艇只有五海里的距離了)。同時,日軍艦艇轉向,以全速直線航行,甩開美軍潛艇。看著日軍艦艇以25節以上的高速開走,它的射水魚最大航速只有18節,無法追上的。恩賴特非常沮喪,對於航母這樣的獵物是不容易遇上的,對於一個優秀潛艇艇長,最大的打擊就是丟掉到嘴的肥肉。恩賴特知道自己無法追上它,就立即向珍珠港報告了發現日軍大型航母的坐標和航向。他希望該海域有其它的位置更好的美軍潛艇,能夠完成他無法完成的工作。同時,他命令射水魚號繼續追蹤日軍航母編隊,期望日艦有可能自己減慢航速。阿部倒是沒有減速的打算,但是信濃號卻並不爭氣。這所搶工期生產出來的航母全速航行幾個小時後就出現了問題,它的一根主軸發生了故障導致信濃號的航速降低到了15節。這邊的射水魚號全速航行,終於在11月28日凌晨,再次發現了信濃號,並且發現有三艘日軍高速驅逐艦護航。由於敵人有三艘驅逐艦緊密跟隨,並且之前已經發現了射水魚,恩賴特認為自己單艇即使攻擊成功,最多只能攻擊其中的一二艘戰艦,剩下的會立即向它攻擊,風險太大。恩賴特隨即向珍珠港又發了一封電報,希望能夠得到其它的潛艇支援。但是,周圍一百海里內,並沒有其它的美軍潛艇。這份電報被信濃號偵測到,阿部沒有想到這是來自之前發現的那艘美軍潛艇,以為是來自美軍攻擊潛艇群中的另一艘。同時還偵測到了近距離的美軍潛艇的雷達波。阿部認為艦隊已經中了美軍潛艇群的埋伏,危險迫在眉睫。他立即作出決定,艦隊緊急轉向,朝另一個方向行駛,逃離美軍潛艇群的伏擊,這個方面正好是面對者射水魚的方向。

此時的恩賴特必須作出決斷,因為對方艦隊面對自己行駛而來,如果面對敵艦,攻擊的危險過大,需要冒著全艦被擊毀的危險。此時如果考慮自己的安全,只需要向其它方向行駛出日軍的路線就可以了。但是,丟掉了這次機會,天就要亮了,造成攻擊難度更加增大。在一陣猶豫以後,恩賴特體現了一個美國軍人的勇敢,他決定冒險攻擊。只要擊毀信濃號這樣重要的目標,自己和船員是可以冒著生命的危險的。隨即射水魚號潛艇下潛,同時準備魚雷,等待伏擊信濃號。沒有多久,日艦隊很快駛來,首先是一艘日本驅逐艦幾乎從射水魚號的上面開過,高速螺鏇槳的聲音震耳欲聾。此時的射水魚號沒有還手的餘地,只能期望上帝的保佑。幸運的是,日艦並沒有發現美軍潛艇。在日驅逐艦駛過以後,射水魚號立即上浮,果然,此時信濃號巨大的身影已經近在咫尺。射水魚號立即向該艦發射了六枚魚雷,其中的四枚準確的擊中了信濃號,引起了巨大的爆炸。此時日本驅逐艦也發現了射水魚,瘋狂的朝著它撲來。射水魚號緊急下潛到400英尺的潛水極限躲避攻擊。幸運之神再次照顧了潛艇,它奇蹟般的躲過了二十枚深水炸彈的近距離攻擊,隨即高速脫離了戰場。3時過4分,信濃號艙室被撕開了10來米寬的口子,海水洶湧地灌了進來。5時,艦體嚴重傾斜。8時,動力艙進水,鍋爐全部癱瘓。1944年11月28日10時18分,阿部俊雄大佐下令棄艦,同時三艘驅逐艦開始轉移信濃號的船員。三十分鐘後,信濃沉沒,信濃號的2515船員只有1080被救(這裡面並不包括阿部俊雄大佐),有1435人遇難。至此,隨著第一次航行不足20個小時,當時世界第一巨艦信濃號就沉沒,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由潛艇擊沉的最大一艘戰艦。可以說,擁有強大裝甲和水下防禦能力僅僅被四枚魚雷擊中就很快沉沒似乎不可理解。防禦能力和其基本相當的武藏號,被足足二十枚魚雷擊中後最終沉沒;而大和號在三百多架美機的圍攻下,身中12枚魚雷和7顆炸彈以後才沉沒。對比起來,信濃曾經特地加固了水下防禦能力,為什麼如此不堪一擊?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這是個“半拉子工程”,細節沒有完工,不少水密艙的門無法關緊,甚至根本沒有門,造成大量海水的進入。

二.該艦排水系統沒有完成,汽動水泵還沒安裝,排水管也沒有配齊,而手動水泵又太少,根本無法滿足需要。

三.水兵素質很差,在初期還能在統一指揮下排水。一旦艦隻發生一定程度的傾斜,立即失去了勇氣,全部亂作一團,四散逃命,造成艦隻失去有組織的搶救。總之,信濃號仍然是日本海軍歷史上的重要戰艦,它的誕生和覆滅都從某種程度上預言了日本在二戰中的必然結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