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源太極星象村景區

俞源太極星象村景區

俞源太極星象村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坐落在武義縣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 歷史相傳明代國師劉伯溫與俞源的俞淶是同學,兩人感情甚篤。 名勝古蹟俞源太極星象村村內名勝古蹟眾多,現存古建築1072間,占地3.4萬平方米,有民居、宗祠、店鋪、廟宇、書館等。

景區簡介

俞源太極星象村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坐落在武義縣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該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奇異的布局,罕見的古建築群和精緻的木雕、磚雕,以及一個個不解之謎而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遊客,開放近兩年多來,已有英、美、法、德、日、奧地利等十三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慕名而來。南宋時,在松陽任儒學教諭的杭州人俞德過世後,兒子俞義護送靈柩回杭,路過這裡投宿時,停放在溪邊的靈柩被紫藤纏繞起來。俞義認定這裡是神地,便置地葬父,守墓時與當地人通婚,至今已第30代。現在2000多人口大多姓俞,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俞姓聚居地之一。

風景展示(4張)

景點遊玩

奇異布局

俞源太極星象村布局奇異,充滿神奇。據考證俞源村系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黃道十二宮二十八星宿”排列設計建造,村口設有直徑320米,面積120畝的巨型太極圖,村莊內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築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村中還有防火、鎮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歷史

相傳明代國師劉伯溫與俞源的俞淶是同學,兩人感情甚篤。俞源是劉伯溫從婺州、杭州回老家處州青田的必經之路。當時,俞源旱澇交替,常發瘟疫,民不聊生。劉伯溫好堪輿之學,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設計並指揮改村口直溪為曲溪,以溪流為陰陽魚界線設立太極圖。經測量太極圖直經為 320 米,面積120畝。同時,設計了村莊建築的星象、八卦布局。村周十一道山崗與太極陰陽魚構成天體黃道十二宮,八卦形排列的28座堂樓,對應星象二十八宿,七星塘、七星井呈北斗星狀分布,被譽為"處州十縣第一祠"的俞氏宗祠正好位於其星斗內。俞源村文物古蹟眾多,古建築有395 幢, 以宋、元、明、清四朝古屋為主,尚有堂樓、廳、閣、院、館、 祠、廟等,木雕、石雕、磚雕做工精細。其中宋代的洞主廟, 元代的利涉橋,明代的古戲台,均名揚四方,而村中"迎玩堂"和清代知縣題贈的萬春堂“惠及行旅”匾額,則證明俞源旅遊有悠久的歷史。

名勝古蹟

俞源太極星象村村內名勝古蹟眾多,現存古建築1072間,占地3.4萬平方米,有民居、宗祠、店鋪、廟宇、書館等。古建築體量大,做工精緻,古屋、古橋保存完好,牆上壁畫保存完好,木雕、磚雕、石雕精細,巧奪天工,將功能與藝術,實用與美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並與建築主體結構完美地融合起來,獨具江南風格。“雙溪九隴環而抱,雲可耕兮月可釣,翠草凝香黃犢肥,銀波弄影金魚跳,……”這首明朝進士俞俊寫的“俞源八景歌”就是對俞源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始建於南宋的洞主廟,是遠近聞名的圓夢勝地。村口設一占地達8公頃的巨型太極圖,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密切融合,是古生態文化的經典遺存,是考察、觀光、遊覽的首選之地。

景點文風

俞源明、清兩朝出過進士、舉人、秀才等293人;現存寫俞源的古詩百餘首。宋謙、章溢、蘇平仲、馮夢龍、凌濛初等名家與俞源有著不解之緣,明翰林院士蘇平仲撰寫的俞源皆山樓記被載入《四庫全書》,有關俞源的許多故事被編入《二刻拍案驚奇》和《中國情史》。俞源曾出過畫有、書法家、醫術家。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大型民間文化活動“擎台閣”流傳至今。

不解之謎

俞源太極星象村還有許多不解之謎,自劉伯溫為俞源改溪設太極河之後,600餘年來未發生過一次洪災;“商坐樓”邊有口井稱“氣象井”,天晴水清見底,井水變渾濁定要下雨;“聲遠堂”沿口桁條上九條木雕鯉魚會隨氣候變化而變色;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六是“圓夢節”,這天心降喜雨,即使大旱年頭也不例外……

景區門票

​ 門市價 同程價
成人票 30 24
購票須知
1.景區開放時間:夏秋季7:30—17:30 冬春季8:00—17:00
2.取票地點:景區售票處
3.特殊人群預訂標準:
A.免費政策:1.2米以下免票
B.優惠政策:身高1.2米—1.4米購買兒童票15元;60歲以上老人持老年證或身份證購買老人票24元;軍官,教師憑證購票24元

交通指南

火車:杭州坐火車到武義,再坐6路公車到西站,再坐車直接去俞源,打的到俞源40元。汽車:從杭州東站坐車到武義西站,再轉車到俞源。自駕: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武義出口下左轉到武義縣城過香山大橋再過立交橋一直往前開,第一個紅綠燈右拐再一直開有路標。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