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客

俗客,漢語辭彙。 拼音是sú kè , 釋義:1、指不高雅的客人。2、指塵世間人,與神仙或出家、隱逸之人相對。

詞目

俗客

拼音

sú kè

注音

ㄙㄨˊ ㄎㄜˋ

引證解釋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洞》:“洞門無鎖鑰,俗客不曾來。”

唐 白居易 《題岐王舊山池石壁》:樹深藤老竹迴環,石壁重重錦翠斑。俗客看來猶解愛,忙人到此亦須閒。

宋 梅堯臣 《舟中夜與家人飲》詩:“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清 查慎行 《雨夜過徐淮江》詩之一:“五經自課佳兒讀,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塵世間人,與神仙或出家、隱逸之人相對。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衛公靖》:“ 靖 俗客,非乘雲者,奈何能行雨?”

唐 張籍 《招周居士》:閉門秋雨濕牆莎,俗客來稀野思多。已掃書齋安藥灶,山人作意早經過。

宋馮取洽《沁園春·用定軒雨余有感韻寫山中之趣》:兒解應門,翁方索句,俗客來時莫放來。青山好,盡從今日日,闥不妨排。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 劉皇叔 在此,立候多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