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秋

侯彥秋

侯彥秋,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先後師從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胡海泉、宋保才先生等,附中畢業後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畢業並被留校任教。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曾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

基本信息

個人生平

侯彥秋侯彥秋
侯彥秋,祖籍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嗩吶藝術研究生、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樂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嗩吶專業委員會理事。她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於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成為了我國民族管樂界女子演奏嗩吶的第一人,入校後先後師從於我國著名嗩吶大師趙春峰、胡海泉、著名嗩吶演奏家宋保才、丁懷成、左繼承等老師學習。侯彥秋在附中畢業音樂會上,她一人成功的演奏了嗩吶、管子,雙管、吶子,悶笛等樂器,成為了當時附中歷屆畢業音樂會上,演奏多種樂器的第一人,受到了專家評審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讚揚,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附中免試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大學畢業,以出色的專業被中國音樂學院留校任教。侯彥秋曾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並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同時受到音樂界普遍關注,確立了她在音樂界新的地位。
侯彥秋的演奏風格表演灑脫、技術嫻熟、音色圓潤明亮、優美富有激情極富感染力。她除奏嗩吶、管子、雙管專業外,還擅長演奏葫蘆絲、巴烏、篳篥等眾多少數民族樂器,多年來侯彥秋增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演出,與國內外多位著名指揮家、演奏家、知名樂團合作。並多次應邀代表國家和學院出訪港澳台及歐、亞兩洲諸多國家,如日本、美國、英國、韓國、法國、澳大利亞、義大利等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並受到了國內外友人的高度讚賞。在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美國林肯藝術中心”、“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英國皇家大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等舞台上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侯彥秋在把中國民族音樂展示給世界的同時,也為中國與世界所到各國的文化交流,友好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她經常參加各地電視台舉辦的大型綜藝晚會。還應邀接受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等錄製的人物專訪。曾多次在電視台及各地舉辦的民族器樂大賽上擔任評審。錄製發行大量個人演奏專輯有《嗩吶情》、《嗩吶名曲欣賞》、《一枝花》、《中國管樂風》等,作曲編寫曲子有《墜子盤頭》、《送君》、《亞克西》《穆桂英掛帥》、《春歸》、《探戲樓》等。撰寫書籍《嗩吶入門基礎教程》、《試論嗩吶指、唇、舌運用》。並作為世界名人被載入《世界名人辭典》、《中國當代音樂家辭典》以及《中華英才》等書中。
侯彥秋培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學生,並在繼承民族傳統音樂及其發展的同時,還很好的運用了民族管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成為了當今嗩吶演奏藝術的領軍人物,她的演奏帶給人們極高的享受,深受國內外友人的喜愛,是我國民族管樂界不可多得的人才,被人們親切的譽為“金嗩吶”。
她表演灑脫、技術嫻熟、音色圓潤明亮、優美富有激情極富感染力。侯彥秋除嗩吶專業外,還擅長演奏葫蘆絲、巴烏、篳篥等眾多少數民族樂器,多年來侯彥秋增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演出,並經常代表國家及學院出訪歐、亞兩洲諸多國家,如日本、美國、英國、韓國、法國、澳大利亞、義大利等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並受到了國內外友人的高度讚賞。在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美國大都會劇院”、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大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侯彥秋在把中國民族音樂展示給世界的同時,也為中國與世界所到各國的文化交流,友好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社會活動

侯彥秋侯彥秋
她經常參加各地電視台舉辦的文藝晚會及電影、電台、電視劇的錄音工作。錄製發行有《嗩吶情》、《嗩吶名曲欣賞》、《一枝花》、《中國管樂風》等個人演奏專輯,編寫曲子有《墜子盤頭》、《送君》、《亞克西》、《穆桂英掛帥》等。撰寫書籍《嗩吶入門基礎教程》、《試論嗩吶指、唇、舌運用》。並作為世界名人被載入《世界名人辭典》、《中國當代音樂家辭典》以及《中華英才》等書中。
多年來,侯彥秋培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學生,在繼承民族傳統音樂及其繼發的同時,還不斷的鑽研和實踐嗩吶與現代音樂的結合。侯彥秋的演奏深受國內外友人的喜愛,是我國民族管樂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多年活躍在舞台上的侯彥秋被人們親切的譽為“金嗩吶”。

演奏曲目

​作品 ​簡介
四上香(道教樂曲,小管獨奏)​ ​本樂曲用於做道場祭神的道教管子曲。全曲莊嚴肅敬,繚繞不絕的樂音,引領人們進入香菸裊裊、冥思無限的化境中。
​墜子盤頭(河南樂曲,侯彥秋改編,悶笛獨奏) ​悶笛是由哨子與竹製管身配帶嗩吶碗組成。流行於河南一帶,多用於河南戲曲伴奏中。它近似於廣東粵劇中的喉管,適合演奏華麗、纏綿的樂曲,而模擬拉弦樂器的抹音和嗩吶演奏技巧中的唇滑音,演奏法則更是與眾不同,別有韻味。
​打棗(民間樂曲,嗩吶獨奏) ​樂曲流行於東北和河北地區,傳說宋代皇帝趙匡胤私訪民間,想吃棗子卻分文未帶,於是和打棗的姑娘發生了一場有趣的口角。樂曲用吹咔和口哨生動地描繪了這一場面。
​吉賓曲(佛教樂曲,大管獨奏) ​此曲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佛教樂曲,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其中北京地區最為盛行。樂曲莊嚴穩健,流暢自如,多用於祭祀等活動中。
​夸山東(吳永平曲,徐紅兵、陳家齊改編,嗩吶獨奏) ​此曲最早出現是用擂琴演奏的,後被改編成嗩吶曲。鏇律樸實、詼諧風趣、輕快流暢。樂曲讚美山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家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田野小曲(朝鮮族樂曲,篳篥獨奏) ​篳篥也稱管子,源于波斯,漢代流傳於龜茲。小曲表現了延邊朝鮮族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愉快情景,展現中國北疆--海瀾江畔富饒秀麗的田園風光。
拜花堂(東北樂曲,雙管獨奏) ​此曲表現中國北方一些地區,在男女婚嫁時叩拜天地的喜慶情景,曲調流暢歡快。
​江河水(東北民間樂曲,管子獨奏) ​由魯丁先生根據遼寧南部的鼓吹樂曲改編而成。全曲分三個段落,第一段落鏇律深沉悲憤,感人肺腑,有如哭泣者面對滔滔江水的不斷呼喚;第二段套用同主音羽,徵調式交替手法,把樂曲引向一個新境界,有聲有色的描繪了深深悲痛後的寧靜沉思;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在演奏上運用力度和速度的變化,更加突出對黑暗現實的憤怒和控訴,全曲以樸實簡煉的表現手法,使樂曲達到深邃的藝術境界。
​百鳥朝鳳(山東樂曲,嗩吶獨奏) ​這是一首在河南地區廣為流傳的嗩吶曲,它以熱情歡快的鏇律,描繪鳳凰因為拯救了林中百鳥而被推選為王,並接客群鳥朝拜的生動情景。樂曲充分發揮嗩吶的表現技巧,模仿各種飛鳥的鳴叫聲,歡快爽朗,情趣盎然。
​日落山(選自河南曲劇《屠夫狀元》,嗩吶獨奏) ​此唱段是用吶子來模仿人聲唱腔。整個唱腔風格別致,中音宏亮,低音渾厚有力,特色鮮明,深為河南人民所喜愛。
​兩夾弦(河南樂曲,侯彥秋改編,嗩吶獨奏) ​此曲是魯西與河南交界處流行的一種地方戲曲。曲調緩慢、抒情而富於想像,讚美家鄉的美好景色。
​歡樂的時代(新疆木嗩吶獨奏曲) ​這是一種木製嗩吶,發音寬厚,樂於表現了肉孜節清真寺里來自四面八方的維族人民歡歌起舞的節日氣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