侖後村

侖後村

侖後村其始祖黃鳳(1293-1368年),少名洲,仕鳳又字仕元,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行萬一。泉郡城南潘湖元處士天麟字秀卿諱權公長子,閩溫陵熙春鋪仕曹巷黃宅天麒諱松公嗣子,洪氏出。因其時伯母陳氏多生女未有子,乃尊父天麟命,入承伯父天麒為嗣長子,祖父教授近公嫡長孫。以祖新州府教授黃近蔭,薦辟徵仕郎福建泉州蒙古學教授,元至正十四年致政歸。黃鳳晚號由此名也,由晉江安平市永安莊經潘湖徙居晉邑廿四都侖峰泉郡布金院後。晉江安海黃姓遷居於侖山之後,故取名“侖後”,雅稱“侖峰”。轄侖後、院後兩個自然村,村委會設在侖後。

黃府夫婦像.jpg黃府夫婦像.jpg
\布金院.\布金院.

侖後村位於石獅市的城鄉結合部,地處寶蓋鎮北部,面積2平方公里,全村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69戶,現常住人口2185人,外來人口3500多人。[1]元初,其始祖黃鳳(1293-1368年),少名洲,仕鳳又字仕元,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行萬一。泉郡城南潘湖元處士天麟字秀卿諱權公長子,閩溫陵熙春鋪仕曹巷黃宅天麒諱松公嗣子,洪氏出。因其時伯母陳氏多生女未有子,乃尊父天麟命,入承伯父天麒為嗣長子,祖父教授近公嫡長孫。以祖新州府教授黃近蔭,薦辟徵仕郎福建泉州蒙古學教授,元至正十四年致政歸。黃鳳晚號由此名也,由晉江安平市永安莊經潘湖徙居晉邑廿四都侖峰泉郡布金院後。晉江安海黃姓遷居於侖山之後,故取名“侖後”,雅稱“侖峰”。轄侖後、院後兩個自然村,村委會設在侖後。

院後該地原有一座著名寺院“布金院”,村民在寺院後面空地建屋居住,故取名“院後”。村落附近小山丘亦名“院後山”,又稱“圓厚山”。清代《侖峰黃氏介石房譜》記載,侖後五世祖黃媽奴卒於明天順六年(1462年),葬於“本處圓厚山”。據乾隆版《泉州府志·寺觀志》記載,布金院位於晉江縣二十四都侖後,原名“法華寺”,唐末改名“布金院”。元末毀於兵火,明永樂五年(1407年)重建;宣德五年(1430年),修建2座圓形僧侶墓葬(現存);成化八年(1472年),布金院廢;正德十一年(1516年),原布金院寺田改為泉州府學學田。萬曆初年,侖後第九世黃陽(1527—1602年),字弘毅,號東橋,移居院後,成為侖後黃氏分支院後派支祖。侖後黃即福建石獅寶蓋金墩侖峰布金院後黃氏之簡稱。侖後黃—金墩黃氏古地圖(閩莆田黃石金墩)

泉郡布金院史話

一座寺廟,創建了一座書院,孕育了一個村莊,傳衍了一個大家族,這是一個神秘而真實的歷史文化傳奇。從石獅市區驅車2公里,就到達北郊的寶蓋鎮侖後村。村的東側有一個叫院後的角落,這個小山丘海拔不出50米,但是當地人自古以來就稱之為院後山。山的南面有一條小溪,山畔聳立著一座蔚為壯觀的佛門聖地,山門額曰“法淨寺”,由南海戒忍書丹。沿著山坡拾階而上,一座占地近二十餘畝,五開間四進,古色古香仿木結構的寺宇呈現眼前,四周林木繁茂,依次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羅漢堂、講經堂及兩側廂房等建築,儼然已成為獅城又一勝景。說起泉郡布金院,其地位非同一般。冠以“泉郡”字號的古代書院僅此一家,也就是相當於目前的市級校了。既是一座佛教寺廟,又是一座書院,古代福建省唯此一座。因此它的地位非常崇高,兼具寺廟與學校功能,其山長(院長)由政府委派。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元朝廷令各路、府、州創設“蒙古字學”,至元十八年(1281年),泉州行省設蒙古提舉學校官二員,蒙古學教授、學正各一名。布金院設立書院,黃鳳出任布金院蒙古學教授,因泉州府教育經費短缺,從永樂五年開始,泉郡布金院院田200畝改為學田,用於供養各縣的部分貧困學子,這可以說是古代教育基金的鼻祖。黃鳳(1293-1368年),少名洲,長名仕鳳,又字仕元,行萬一,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元延佑五年(1318年)承襲莆田黃石金墩新州府教授黃近祖恩補泉郡布金院蒙古學教授,乃元代泉州僅有的兩個蒙古學教授之一。衍金墩侖峰黃氏,是為侖後開基一世祖。鳳公出身名門望族,書香門第,廟號金墩,入莆黃氏始祖黃岸(674-756年),字宗極,武則天戊戌科進士,官至桂州刺史,封開國公謚忠義,進秩金紫光祿大夫。

泉郡布金院史話研討會照片.jpg泉郡布金院史話研討會照片.jpg

鳳公次子黃貫隨父遷居院後,世世傳衍,枝榮葉茂,傳今侖後2500多人,三房後裔於明初入台繁衍,目前海外、中國台灣族人3000多人,華僑黃光坦、老革命家黃光贊就是代表人物。據史載,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大業十年(614年),即有佛教高僧在此地結廬弘法,初號法華寺。唐乾符三年(876年)僧衍德募緣重修,凡見木皆漆,施朱布粉,隨類附彩,富麗堂皇,從茲每當晚霞夕照,寺院異彩繽紛,似西天法界,滿地猶如金碧毫光,祥雲繚繞,遂成泉南奇觀,故易名布金院。龍德元年(921年)八月,閩王王審知感其瑞氣福蔭四方百姓,賜額“彩霞團地”,贈官瞻田百畝,以永梵修。鳳公晉江潘湖九世裔孫明榜眼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1539-1614年乃文山鋪開族祖),明萬曆二年(1574年)二月,黃鳳翔捐俸重修布金院,畢工書額“轉諦悟機”,並撰楹聯“我佛西來布金法淨,鰲江東去震旦春長”。明萬曆年間,有浯州(金門)人高僧字澄藝,法號釋行仁,年十二,出家安海龍山寺,一夕夢見阿彌陀佛現身立於空中。尋至本邑二十四都院後布金院習定該地,長老於布金院後山頂巨石下構一茅舍為修持之所命名為“法淨堂”,每日誦法華經一部,寒暑不輟,年九十八念佛而逝,得舍利子988粒,立塔於院西南。由是泉郡布金院聲名遠播,四方善信紛紛來朝,香火極盛。

黃府夫婦陵園黃府夫婦陵園
黃府雕像黃府雕像

又名塘山侖峰黃氏,別稱錦峰教授山黃氏。其始祖黃鳳(1293-1368年),少名洲,仕鳳又字仕元,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行萬一。泉郡城南潘湖元處士天麟字秀卿諱權公長子,閩溫陵熙春鋪仕曹巷黃宅天麒諱松公嗣子,洪氏出。因其時伯母陳氏多生女未有子,乃尊父天麟命,入承伯父天麒為嗣長子,祖父教授近公嫡長孫。以祖新州府教授黃近蔭,薦辟福建泉州蒙古學教授,元至正十四年致政歸。黃鳳晚號由此名也,由晉江安平市永安莊經潘湖徙居晉邑廿四都侖峰泉郡布金院後。元世祖至元癸巳年五月二十日子時生,元順帝至正戊申年十一月十四日申時卒,壽七十有六,配三十三都烏石山吳氏女,葬晉邑廿四都教授山之原。子二長祼字文祥號明室隨父居泉郡布金院後,次福字文吉號頤齋居歐祠山。侖後黃——先祖江夏金墩黃府像台灣侖山金墩黃氏字行(從二世起)《台灣中壢侖山金墩黃氏祖譜》字行“仕文兆啟,永元宗標,哲成章世,際同天國,庭家時宜,光明正大,仰惟前修,族昭青史,致政鳳公,侖山開基,蒙學教授,布金院師,儒士丕振,先聲肇盛,清相賢錫,德裕淵袞”。

附《台灣侖山金墩黃氏家譜》

侖後黃風景名勝一世鳳公少名洲字瑤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行萬一處士權長子洪氏出以祖蔭薦闢為泉郡布金院蒙古學教授徵仕郎元至正十四年致政歸公晚號十四致政由此名也由莆郡黃石金墩經泉郡熙春鋪仕曹巷黃宅居晉邑廿四都侖山侖後黃——金墩始祖宋進士副都統黃府像

黃府側面像黃府側面像

元世祖至元癸巳年五月二十日子時生元順帝至正戊申年十一月十四日申時卒壽七十有六配三十三烏石山吳氏女葬晉邑廿四都教授山穴形金獅戲珠坐辰向戌兼乙辛子二長祼字文祥號明室隨父居泉郡布金院後次福字文吉號頤齋居歐祠山黃宅其六世孫鳳翔明榜眼南京禮部尚書文山鋪開族祖其裔又分居華亭園頭靈川東港浙江松山浦江黃宅台中之文山侖後黃——先祖金墩黃府陵園二世祼公十四致政諱鳳長子字文祥號明室行億一元仁宗延佑乙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時生富有租七百石耋年尤耽閒逸逮兒成立後寓虎岫寺竟優遊以其終身焉明太祖洪武甲子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時卒葬晉邑廿四都教授山東地龍盤金穴壽七十配王氏孺人謚九泰孺人子四智公次晉公季習公早歿四旨公入布金院為僧

位於莆田市政府西南1公里龍橋寺山黃府陵園位於莆田市政府西南1公里龍橋寺山黃府陵園

福公幼名房十四致政諱鳳次子字文吉號頤齋行億二元仁宗延佑丁巳年三月十五日寅時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廿八日卒壽七十有二葬舅家烏石山喝形天雁煦卵穴配晉邑三十都普角孫氏繼配賴厝賴氏子賢公幼名旺三世智公祼長子字有庶又字伯壽號侖峰行正一元至元已卯年四月十九日生明洪武庚申年四月廿八日卒配孫氏謚一泰孺人子二道觀次內遜承父命回莆居黃石金墩水南書街黃宅葬雪庵寺東晉公祼次子字有寶號昌壽晚號三十九宣義行正二配許氏謚二泰孺人子二佛觀外遜乃居布金院後教授敦本堂習公祼季子字有宣早歿旨公祼四子字有寬入布金院為僧四世佛觀晉次子字用賓號悅齋行載二明洪武辛亥年正月廿日生配明宣德癸丑年十一月三十日卒配楊氏謚三泰孺人繼配楊氏子四長諱公庚開長房次諱寅生開二房小鄉季諱媽奴開三房四諱華嚴為布金院高僧五世媽奴佛觀季子字永盛號實齋行崇三明建文壬午年三月十九日生明天順壬午年九月廿八日卒配吳氏繼配洪氏子三長壬公次宗公季俱吳氏出晝公洪氏出遷蚶江水頭黃宅遂為水頭房祖壬公媽奴長子字世默號循然行景一明宣德壬子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明弘治壬寅年七月十五日卒配洪氏謚靜寬子三長浚公字宗祥次哲公字宗理號靜軒季文公字宗書號果毅六世浚公壬長子字祥淵號恆勉行懋一明景泰已亥年十月廿四日生明弘治甲子年九月二十日卒配吳氏鄭氏子三長源公次澄公季儼公哲公壬次子字宗理號靜軒行懋四文公壬季子字宗書號果毅行懋九居下房遂為烏門橋頭祖七世源公浚公長子字標泉號漸磐晚號心泉行達一配吳氏洪氏為心泉房祖也澄公浚公次子字榮清號界石行達二為介石房祖也明成化甲辰年二月初一日生明嘉靖甲寅年八月十五日卒配張氏子二夏公陽公儼公浚季子字標肅號院後行達七為院後房祖也八世夏公澄長子字哲溫行孟五明正德辛巳年三月廿二日生明嘉靖壬戌年正月十七日卒配吳氏子二門華門伍九世門華夏長子字成英行勝一明嘉靖已未年十一月初二日生明萬曆戊申年三月廿一日卒配洪氏子二應凱應元遷居台灣漉港衛港仔黃厝十世應凱字章允門華長子行文一明萬曆已丑年十一月十九日生明崇禎癸未年五月初五日卒配王氏子一鼎耳字世拱附曰金墩舊譜載清雍正十年我金墩侖峰房燕甫以自承廣東廣州維新路馬鞍街祖業房屋廣十六畝讓作江夏金墩種德堂祠地集議認主二百二十一座每座購白銀十六兩改屋為祠崇奉世界江夏金墩始祖江都令平海軍僉判通奉大夫黃府公暨長沙縣君陳宜人兩尊青草石雕像後命名為金墩院祠光緒二十三年秋闈後金墩黃氏裔孫璽玉泰鑒金菊諸族賢士集議重修增其式廊詢於金墩七房眾僉曰宜爰議續立主另千頃書院嫡系派者白銀二百兩有舊主相承者白銀一百兩集腋成裘為建築資維時運籌布置鳩工庀材以畢實乃清惠黃府公在天之靈也今抄錄金墩黃氏祖譜知其先祖歷代遷徙為入閩始晉安郡守黃元方字彥豐號魁傑居福州黃巷十傳為入莆始祖唐進士桂州剌史開國公黃岸又五傳為游洋鞏溪始祖唐處士黃獻公又六傳為軍城初祖宋進士太常寺卿中奉大夫侍中諡文正黃中庸又三傳為莆田黃石金墩始祖江都令平海軍僉判通奉大夫贈太尉黃府公又三傳為泉州熙春鋪仕曹巷及裔孫安平元隱士天麒黃松嗣裔潘湖歐厝天麟黃權嫡裔特告於此蓋不忘其十四致政諱鳳公之所出也清乾隆臘月十五日之吉軍城廿一世孫晚生世德拜謁布金院族謹識清鹹豐已未冬福建莆陽金墩侖峰裔孫鴻錫復之金墩黃廟頓首拜撰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我村積極開展創建各項工作,幾年來先後獲得“石獅市第八屆文明單位”“泉州市第九屆、第十屆文明村”“泉州市敬老模範村”“老人協會先進單位”“泉州市百佳文化室”“石獅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先進單位”“石獅市村容村貌整治先進單位”寶蓋鎮“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黨支部”“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移風易俗與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福建莆田黃石金墩祖祠福建莆田黃石金墩祖祠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為紮實工作提高保證2006年換屆後,在工作思路上,做到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先導,以強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為保證,以弘揚正氣、樹立典型為主要措施,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狠抓落實。黨支部堅持每月25日為黨員學習日制度,使黨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從而發揮黨員在創建精神文明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加強宣傳陣地建設,為紮實工作營造氛圍1、在創建活動中,我村逐步完善“五個有”文化宣傳陣地,安裝無線廣播、設有綜治、計生、村務公開、科普等宣傳欄,建有文化室、黨建活動室、老人門球場、老人活動中心等活動場所。2、組建各類活動團體,現全村有西樂隊、小鼓隊、南音隊、什音隊、老人舞蹈健身隊、婦女文藝宣傳隊、籃球隊、尚德少兒武術館等文化團體,民眾性文體活動異彩紛呈,氣氛濃厚。3、在村委會三樓創建“農家書屋”,設有配套桌椅40多套,閱報桌4張,可容納100左右人閱讀和學習。書屋設有6個書櫃,擺滿各種書籍、雜誌,訂閱報刊18種,期刊雜誌27種,豐富農民民眾業餘閱讀。並設有遠程終端電視、VCD、音響、電子音象製品,可供民眾學習和觀看科教片等活動。4、在老人活動中心,開設了圖書角和閱報欄,村里增訂了法制、科普、計生等20多種雜誌,訂閱了《人民日報》、《福建日報》、《泉州晚報》、《石獅日報》等10多種報刊,村民可以隨時閱讀學習,及時了解時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知識,民眾思想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5、投入資金130多萬修建了一個近20畝的休閒公園,配有燈光球場、戲台、健身路徑、健身器材等綜合活動場所,豐富村民文體生活。6、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在我村得以蓬勃開展,每逢春節或重要節日,均舉行文娛演出、燈謎競猜、籃球、象棋等比賽。以老人會、婦代會為主組織的文藝宣傳隊和門球隊,多次參加市、鎮舉行的各種大型文體活動和比賽,取得較好的成績,受到上級的好評和表彰。村民黃光康組辦的少兒尚德武術館曾多次代表石獅市參加泉州市、福建省舉辦的青少年武術錦標賽獲得殊榮。

三、加快經濟發展,為建設和諧侖後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1、在實踐中,黨支部和村委會堅持“抓黨建、促經濟”的工作方針,積極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目前,我村的企業已有50多家,吸引外來務工人員3500多人,企業經濟實力逐年壯大,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我村的企業家們非常熱心公益事業,黨支部、村委會與企業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係,為我村創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持。2、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為切入點,盤活土地,處理解決好一期回批地分配工作,並加快回批地安置樓的建設,使之及時發揮經濟效益。現一期回批地安置樓已建成有24幢,仍有5幢樓房正在建設中,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漸興起,已顯現出較大的經濟效益。3、落實好寶蓋科技園區二期征地工作,已完成征地850多畝,發放土地款850萬元,加快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

四、加強社會事業,為紮實工作提供完善的環境支持1、堅持每月計生例會制度,及時了解每月計生變動情況。開展創建計生合格村活動,提高計生工作水平。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認真貫徹各項計生政策法規,完善計生工作制度,落實計生管理責任制,為我村的育齡民眾提供細心周到的計生服務。堅持宣傳訪視制度,隨時了解育齡民眾的生產、生活、生育情況,積極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及時解決民眾的問題。三年來,共為20多戶計生困難戶、“二女結紮戶”介紹就業,提供就業崗位,解決了他們的經濟困難。逢年過節,村里還撥出一部分資金慰問計生困難戶及“二女結紮戶”,三年來共發放慰問金25000多元.。2、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爭取僑資147萬元建成侖後村功德堂,為殯葬改革創造有利條件,對寶蓋科技園區在開發建設中墳墓的遷移和我村經濟繁榮發展提供有力保證。3、一如既往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吸引僑資1200多萬元村企業家400多萬元興建石獅市第一所九年制學校——“石獅市錦峰實驗學校”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繼續深入做好菲僑和港胞的僑務工作,2007年促成石獅市錦峰學校教育促進會和校董會的成立,並為其籌集資金200多萬元。4、倡導社會主義文明新風,社會風氣健康向上,反對鋪張浪費,2008年1月1日起新制定一項“宴席準時開宴”的村規民約,時間為中午12:30,晚上8:00,準時開席,全體村民積極擁護,並自覺執行。5、加快改舊建新和村容村貌整治步伐,集資140多萬元改建村間排水溝1900多米,鋪設村間水泥路6940平方米,綠化村間道路、僑鄉公園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逐步最佳化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積極開展“家園清潔行動”,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區域的優美環境。幾年來被石獅市評為“改舊建新先進村”三等獎及“村容村貌整治先進單位”表彰。6、積極籌集資金,為全村村民辦理“農村新型醫療保險”和“農村社會治安家庭財產保險”。減輕農民就醫負擔,為村民的醫療和家庭財產提供有利的保障。

、維護社會治安,為紮實工作提供可靠的信心保證1、村治保會、調委會充分發揮職能,幾年來共調解民事糾紛40多起,化解矛盾,維護鄰里的團結,營造了和睦向上的氛圍。2、以村民黃光蠶為主成立的“農民義務110”護村隊多年來堅持巡邏,協助公安機關抓獲正在作案的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303人,追回被盜、被搶機車112輛,有效的遏制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確保一方平安。幾年來,我村沒有重大刑事案件發生,被盜被搶案件逐年降低,民眾有了安全感。黃光蠶本人多次被泉州市、石獅市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三個文明的大發展帶來了村民思想觀念的大轉變,生活質量的大改善、環境的大改觀。在新的時期,我們將按照新的奮鬥目標,通過不斷努力,認真總結經驗,加大創建工作力度,對照創建活動的標準繼續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鞏固創建成果,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勇於實踐、努力開拓,把我村建設成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化新農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