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拿這一個

回家之前,我去買了一些水果。 我買了一根香蕉,兩個橘子,和一個泰國椰子。 “沒什麼,我隨便拿的。

作者簡介

台灣女作家,筆名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八歲後赴台灣,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曾得過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1977年,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其作品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得過吳三連、中山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小說
《白手帕》、《紅手帕》、《梅 蘭 竹 菊》、《潘渡娜》
散文
《到山中去》、《地毯的那一端》、《魔季》、《林木篇》、《一缽金》、《我有》、《愁鄉石》、《初雪》、《初綻的詩篇》、《劫後》、《癲者》、《雨之調》、《詠物篇》、《春俎》、《生活賦》、《念你們的名字》、《音樂教室》、《我不知道怎樣回答》、《種種有情》《母親的羽衣》、《許士林的獨白》、《遇》、《問石》、《緣豆兒》、《西湖十景》、《遇見》、《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第一個月盈之夜》、《一個女人的愛情觀》、《一句好話》、《春日二則》、《林中雜想》《只因為年輕啊》、《星約》、《玉想》、《錯誤》、《不知道他回去了沒有》、《傳說中的寶石》、《人生的什麼和什麼》、《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我知道你是誰》、《我有一個夢》、《我想走進那則笑話里去》、《你我間的心情,哪能那么容易說得清道得明》、《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東鄰的竹和西鄰的壁》、《六橋》、《常玉,和他的小土缽》、《我有一根祈雨棍》、《一雙小鞋》、《一隻玉羊》、《一番》、《一山曇華》、《“你的側影好美”》、《行道樹》、《我喜歡》、《有些人》。《我喜歡》、《有些人》被選入國小語文課本中。
:《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都是竹子害的》、《做蝦當做大龍蝦》、《做花當做玫瑰花》、《美國總統出缺記》、《別名 別名》、《說“看女人”》、《笨婦難為無米之炊》、《九十八秒的謊言》、《咱們小人物要多多說話》、《關於爸爸這種行業的考核制度》、《可叵派官令》、《可叵的娛樂》、《可叵語錄》、《哲學狀的男人》、《我知道你是誰》、《步下紅地毯之後》。
戲劇
《畫愛》、《第五牆》、《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
張曉風作品文集
《九十年散文選》、《三弦》、《大地之歌》、《小說教室》、《張曉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卷》、《心繫》、《文學選粹》、《他?她?》、《玉想》、《再生緣》、《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側影好美》、《你還沒有愛過》、《我在》、《我知道你是誰》、《步下紅毯之後》、《武陵人》、《花之筆記》、《非非集》、《幽默五十三號》、《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哲思小品》、《哭牆》、《桑科有話要說》、《祖母的寶盆》、《動物園中的祈禱室》、《問題小說》、《張曉風精選集》《從你美麗的流域》、《第一篇詩》、《第五牆》、《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通菜與通婚》、《畫愛》、《給你瑩瑩》、《鄉音千里》、《黑紗》、《愛在深秋》、《愁鄉石》、《舅媽只會說一句話》、《詩詩、晴晴與我》、《與愛同行》、《蜜蜜》、《曉風小說集》、《張曉風自選》等。《行道樹》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課本第七課,《行道樹》選於《張曉風自選集》。《有些人》被選入北師大版國小六年級語文課本。

原文欣賞

回家之前,我去買了一些水果。
我買了一根香蕉,兩個橘子,和一個泰國椰子。中秋節剛過,家裡水果沒吃完的還很多,隨便買一點即可。今天選的三樣各有理由,香蕉是因為今年盛產,大家幫忙吃一點比較好,所以買它幾乎是出於道德的因素。至於橘子是因為它初上市,皮還青青的,聞起來香味卻極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蘇寫給朋友的詩: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只須花少許錢,就能買到季節的容顏和氣味,以及秋來的詩興,何樂不為——所以,買橘子,是基於美學理由。
而買椰子卻有個非常簡單明了的訴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點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帶的水也喝完了,買可樂或礦泉水會留一個塑膠瓶來傷害大地,不如買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殼對大地是無害的。
但我在排隊付錢的時候,收賬的老闆娘卻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說:“喂,阿姨,你為什麼要拿這一粒?”
她指的是那個椰子。
咦?這一個不能拿嗎?難道顧客有義務告訴店家自己為什麼要選某一個水果嗎?這年頭連父母都不見得敢問子女為什麼要選某人為配偶了,我卻竟要回答這么一個奇怪的問題。
“沒什麼,我隨便拿的。”我說的是實話。
付完錢,我請她幫我在椰子上鑿一個洞。她鑿好,替我插上麥管,然後,她轉過身來,又追問了一句:“那么多粒椰子,你為什麼偏偏拿這一粒?”
奇怪,原來她還沒有放棄要問我真相,這一次,輪到我好奇了:
“這一粒,有什麼不該拿嗎?”我問。
“大小都是三十元一粒,這一粒,特別小呀!”她嘆氣,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剛才那根香蕉我沒跟你拿錢……但是,怪呀,你為什麼要選這一粒呢?”
她的年紀看起來不算小,從事這一行想必也有些歲月了,閱人大概也不在少數,看到我這種顧客不選大反選小,簡直顛覆了她用專業知識歸納出來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窮追猛打問個明白。
但我並不想挑個大大的椰子,我此刻並沒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點什麼潤潤喉而已,有什麼必要花時間去精挑細選找粒椰汁飽足的大椰子呢?這跟道德的修養不太有關係,我只覺這樣做比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過沙漠正午,喉乾舌燥之際看見椰子攤上有大小不一而價錢一樣的椰子,我大概也會揀個大的拿吧?
可是回顧前塵,我的大半輩子好像都沒碰上什麼非爭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習慣不爭,可也沒吃過什麼大虧。像此刻,老闆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錢嗎?也許她可憐我的弱智吧?其實她沒算我香蕉錢我也是經她說明才知道的。我習慣不看秤,不覆核,店家說多少我就給多少。我不是個全然不計較的人,但生命、義理、文章都夠複雜了,實在顧不上水果的價錢啊。
我當場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剛剛夠潤我當下的枯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