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闊泉

佟闊泉

佟闊泉,字成海,北京人,生於1890年,卒於1962年。出身於御醫家庭,其父佟文斌為前清太醫院統吏。少年隨父學習,後就讀於清太醫院學館。18歲時考入清太醫院醫學館習醫,後為太醫院醫士。1912年宣統出宮後,曾任溥儀等隨從醫生,後回京懸壺。1914年升任御醫,為宣統及皇族隨侍御醫,直至偽滿垮台,才又回京懸壺。建國後曾在北京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工作,任北京積水潭醫院中醫科主任、北京中醫學會顧問,為解放後仍能較長時間從事中醫工作的少數御醫之一。

基本信息

詳細介紹

佟闊泉精通醫理,以擅長婦科及內科雜病著稱,尤善調肝。在臨證治肝中,疏肝、調肝、平肝、和肝、清肝、鎮肝、柔肝、養肝、化肝為其常法。他認為:“肝為內科萬病之賊,肝和則其氣生髮為諸髒生化、若肝失疏泄就會導致氣機紊亂,臟腑功能失調,故萬病不離於郁,諸郁皆屬於肝之說。然不獨本經自病,並能累及它髒,導致許多疾病的產生。因肝賴腎陰以涵養,依脾土以培養,依肺金以制其太過。反之,肝元久延反傷腎陰,摸逆反克脾土,過盛而侮於肺金,木火刑金。而且易乘浮游相火之威上沖以致心腎不交。又肝主調血,脾主血信,可妨擾經期,出現經期不準、閉經、崩漏等變化。”因此,他根據氣升當降,氣遞當調的理氣施治要訣,常以平肝、調肝以恢復肝臟的疏泄功能為主,再結合病證特點加以治療。對婦科崩漏和月經不調等疾患,運用調肝之法每見速效

學術思想

佟闊泉認為萬病由肝,治肝為先,臨證強調從肝論治,常用疏肝、調肝、清肝、平肝、鎮肝、和肝、化肝、柔肝、養肝等法,屢見卓效。他從臨床實踐中觀察到,許多疾病都挾有氣滯,氣滯則血瘀,氣血不暢,百病由生。他將肝臟認作萬病之賊,肝和則氣機生髮為諸髒生化,若肝失疏泄就會導致氣機紊亂,臟腑功能失調,故有萬病不離於郁,諸郁皆屬於肝之說。然不獨肝臟本經自病,並能累及它髒,造成多種疾病的發生。因此,臨證根據氣升當降、氣逆當調的理氣施治要決,常以平肝、調肝為主以恢復肝臟的疏泄功能,再結合病症特點加以治療,每見速效。

臨床經驗

佟闊泉臨證善於觀察病人外在表現以知其內在病邪性質,如謂好言者熱、懶言者寒。他認為,言為心之聲,舌為心之竅,其所以能言者,皆由神明之作用。故熱灼心陰則好言,心陽不宣則言懶。蓋心藏神而主火,以陰為體。若心陰為熱邪消耗,不能濡潤而濟陽,則心陽獨亢,心宮為之薰蒸,則神明昏亂,於是竅道失其約,則好言不休,類似木火過熾,肝魂不清,因而上擾心神,亦成好言之症。因此,好言者多屬熱熾陰傷,致使神明昏亂。懶言者多屬寒凝氣壅,致使神明不爽。另外,對於體質不同的病人,其脈象表現亦不盡一樣。如他認為肥人肌膚厚,腠理緻密,其脈深,應見沉脈,重取乃得。瘦人肌膚薄,腠理疏泄,其脈淺,應見浮脈,輕取可得。但若肥人脈見浮者,以浮屬陽,主上、主表。若見此脈,必有陽邪乾於膈上,致使氣盛於外,故脈來輕輕然而浮。若瘦人脈見沉著,以沉脈屬陰,主下、主里。若見此脈,必有陰邪侵及於下,致使氣道壅滯而脈沉。因此,肥人脈浮,當求所以脈浮。瘦人脈沉,求其所以脈沉。而且,他臨證處方,敢於投劑,藥量較大,每每湊效,形成了自己的用藥風格。

後世影響

佟闊泉主張中醫要師帶徒。他在積水潭醫院工作期間,為將其寶貴經驗留給後人,親自挑選林珠為徒,使林珠成為他的唯一親傳弟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