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海寺

作海寺

作海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坐落在夏河縣東北方風光優美的大象山之下,距縣城34公里。它是眾多善男信女進行頂禮、朝拜、祈禱等積累功德的重要宗教場所,是大圓滿成就者的修行聖地。它是甘南藏區歷史最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甘南州唯一一座藏族原始宗教寺。已有900多年歷史。現在,該寺由第四世澤秀倉·喜饒丹貝達哇活佛主持,人數約30多人,精修大圓滿法、空行言教等。

千年古剎——作海寺
大圓滿成就者的修行聖地
寺院創建與昔日殿宇
“作海寺”——又稱“澤秀雍仲溫丹普吉林”。藏語“澤秀”二字之“澤”是活佛血統傳承中的家族姓氏。該寺已有900多年歷史。
“秀”在《世系檀香吉祥藤》中講述到:在歷代修行證悟者傳承尚未失傳的基礎上,遵循大圓滿和無上密法而修行,並消除無明者即“秀”。該寺是由自在成就者澤秀東尼夏普大師於十二世紀初創建而成的,是安多藏區顯密雙修雍仲本波十八秀欽道場之一。
 作海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坐落在夏河縣東北方風光優美的大象山之下,距縣城34公里。它是眾多善男信女進行頂禮、朝拜、祈禱等積累功德的重要宗教場所。
至1958年,該寺歷任的二十三位活佛中湧現出一大批具足慈悲神力、勤修戒定慧、精通五明,並能利益一切眾生的大成就者,在弘法、傳教、寺院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該寺的鼎盛時期,其常住的修行者曾經多達700餘人。在近九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該寺院歷經興衰滄桑,形成以赤巴活佛官邸、曲傑活佛官邸和夏仲活佛官邸為基本結構的建築群。民主改革時期,以更桑堅參赤巴活佛和親王金剛師第三世澤秀曲傑倉·喜饒雍仲龍珠大師為主的常住僧人共56人。此外,還有眾多從八方前來求法的僧侶與瑜伽善知識。
作海寺的主要建築及聖物有大經堂、禪堂、四座萬佛閣、三大活佛官邸、《甘珠爾》藏經閣、總管處、達拉本尊塔、齋堂、護法殿、文殊千佛殿、寮房六十餘間,寺院圍牆上圍繞著上百個轉經筒,及四座大經輪房。以上這些建築錯落有致,造型新穎,結構精巧,既顯富麗堂皇又不失莊嚴肅穆。還有用金、銀、銅、檀香、泥等塑造的各種佛像近三千座、繪有佛祖賢饒彌沃(阿彌陀佛)十二本生傳、十六羅漢業績圖、十二大儀軌諸聖壇城圖等珍貴唐卡三百六十餘幅、歷代澤秀大師的法體寶塔、藏有顯密大圓滿經典約七百餘部。
寺院不遠處的白石崖山上有澤秀東尼夏普大師修煉密宗掘火定和大圓滿的山洞,叫“母續部(代表密宗圓滿次第,也代表智慧)勝樂金剛道場”,目前通稱“扎嘎卡卓內日”。距該寺院10餘公里的西北處有一座禪洞,叫“尼瑪隆白螺禪堂”。據當地百姓傳說澤秀東尼夏普大師遵照喜貢赤秀上師的旨意來到此地精心修煉密宗,最終修成了飛行自如的神通。目前此地的一些堅硬巨石上能夠清晰地看到塞瓦格造(啊嗡哄,啊啊噶薩勒俄阿雍嗡嘟)、斷除惡趣真言、天然形成的三世佛身像以及澤秀東尼夏普大師的手印足跡等。但這些天然聖物已遭到嚴重破壞,所有有識之士看到此景均會感到十分的惋惜。
寺院恢復與供奉聖物
在文革期間,作海寺遭到全面的毀滅。致使該地區的信教民眾失去了修學佛法的場所。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宗教政策後,該寺院於1982年終於重新得到開放,由貢唐倉大師兩次親臨該寺院,對寺院的修復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對寺院的重建給予很大的幫助。
1986年,在政府出資8,000元作為重建該寺院籌備資金的基礎上,在廣大信眾弟子的無私捐資下,在原廟宇舊址上進行修復,並重建了由四十七根柱子支撐的二層大經堂、遍識文殊殿、達拉本尊塔、大轉經房七座、總管處、帶有轉經筒的圍牆一百餘間、齋堂、山門、寮房等,重建功德尊勝佛殿的工作正在籌備之中。
目前寺內供奉主要有:澤秀東尼夏普大師的牙舍利(上面自然生成普賢如來聖像)、空行傑瑪沃措大師頭蓋骨舍利(上有天然生成的藏文“阿”字)、被信教民眾們冒著生命危險,搶救下來的歷代的大成就者們的舍利等,祖師賢饒彌沃尊勝佛像、智慧強瑪佛像、年麥大師像、智慧文殊像、四聖尊像、教化六道眾生的六尊菩薩像、釋迦師徒三尊等。由金、銀、銅、木等不同材料塑造的眾多佛、菩薩、護法神像,還有製作精細、內容豐富的繪畫、刺繡、堆繡唐卡以及生動別致的壁畫等。經文有《甘珠爾》三套、《丹珠爾》一套、《無垢光榮經》五套、《大般若康欽經》十五套、及年麥師徒、四賢哲、詹巴南喀、夏爾扎等歷代本教高僧撰寫的有關五部四續顯密經論方面的文集著作兩千餘本,還有無上密乘五大本尊壇城,具有很大加持力的各種法器等。
法事活動與修學內容
為了讓眾生淨治業力和積累福德,作海寺每年都舉行多次法事活動,主要有:正月以雍仲隆傑壇城為主的年麥大師誕辰祈願大法會;二月母續密乘勝樂金剛儀軌;三月斷行教誡繞山念經活動;四月八關齋戒,並以大圓滿上師瑜珈為主,加行、正行、結行火供儀軌;五月七天晝夜念誦《永斷輪迴除暗明燈》經文並加持甘露丸,供贍部洲大煨桑;六月長淨、安居、解制善行儀軌;八月南波堅巴如來千供;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師圓寂燃燈法會;十一月殊勝而重要的瓦塞金剛壇城法會,護法神舞;十二月二十九日朵瑪施食法會等。另外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二的念誦法會,每半個月誦戒懺悔布薩,以及幾位僧人每天在護法殿中念誦護法經等等。
該寺院具備一套完整而嚴格的學經制度,僧侶修習以十五阿赤瑜伽次第為主的大圓滿象雄耳傳教典四部、般若中觀、母續三佛續(因位本成正覺續、道位觀正覺續、果位圓滿正覺續)、空行捨身斷行教誡、俱舍論釋、三律儀論、密宗四續部、菩薩十地五道、菩提道次三百頌、阿佐年三部顯密經論及四門、五庫、九乘理論,還要學習藏族歷史、語法、文學、詩歌、邏輯等各種知識學科。

歷代高僧與信眾
 《寺院志》詳細記載了澤秀歷代師徒傳承中出現的三輪(講修、禪定、宏法)卓越修行者,如澤秀仲仁巴喜饒南堅、久美更桑嘉措、親王金剛師曲傑嘉哇次成大師、澤秀雍仲丹傑、溫嘉雍仲平措凱珠久美、敦群夏仲索南雍仲王傑等,他們為該寺院的建設宏法、傳徒授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澤秀仲仁巴喜饒南堅得到第六世班禪大師班丹益喜賜予的金冊、金印,並受封為安多西北地區雍仲本波的領袖;澤秀嘉哇次成大師被尊為索南達傑(親王)的上師,並贈予“金剛法王”的封號;澤秀仲仁巴大師解釋了大圓滿象雄耳傳的根道果三位的真性,訂正《瓦母》、《冉巴》、《奔巴》三法本存在的遺漏並加以補充,為譯文的正規化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此外,澤秀歷代師徒當中撰寫了許多有關本教理論的著作,如嘉哇次成大師所著《空行斷行教誡花鬘》及其注釋《空行言教詮釋》等。由東曲寺卡納喜饒嘉哇、巴色班智達南卡王秀、溫加讓夏熱卓、阿內沃丹桑姆、東甘囊賽龍智等歷代高僧大德前來研修顯密經典,並系統、全面地掌握了本教佛法教義教規,在此廣收弟子,傳道授業。因此,作海寺成為當時甘青藏區雍仲本波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及修行的場所。
現在,該寺由第四世澤秀倉·喜饒丹貝達哇活佛主持,並有四十餘位嚴守戒律的常住僧人。次成南傑活佛(常住貴德東曲寺)和敦群夏仲的轉世白瑪活佛(常住化隆阿貢多希寺),二位尊者常親臨寺院關心僧眾的各項事宜。
寺院的僧職有監院、維那、卻本(主管陳設壇場和製作供品的僧人)、祈禱師、總管、主任等。職位任命方法與藏傳佛教其它寺院基本相似。寺院的主要施主有:落戶於在寺院附近的東本措瓦、噶熱措瓦、百措瓦、達讓措瓦、囊拉措瓦、噶擦措瓦,以及被稱為作海部落的近千名牧民。另外,分布在甘青藏區的溫家卓、索納、熱貢上下部、化隆多希、夏頂、桑傑賈、巴奧、加耶尼郭、阿尕拉、囊日夏察、爾地、尕賽、卡爾崗、拉木東、角內、東曲農牧區、宗喀溫嘉等村莊和部落也曾經與作海寺歷代高僧有過師徒關係。總之,寺院在完善經教、修建寺院、勤修三學、培養僧眾、宏揚雍仲本波佛法,乃至繁榮和發展藏族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它是甘南藏區歷史最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對探討藏族宗教及其發展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澤秀倉·喜饒丹貝達哇活佛
第四世澤秀倉·喜饒丹貝達哇仁波切——作海曲傑親王金剛師第三世喜饒雍仲龍珠活佛的轉世,澤秀東尼夏普大師的後裔,生於1970年陰曆9月22之吉祥日,11歲進入作海寺,繼承澤秀倉法脈。20多年來活佛勤學苦修,曾到過甘、青、川藏區的主要寺院學習,不僅對經律論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也是戒定慧的實修者。他每年都要進行密宗本尊、大圓滿等多種形式的閉關。
由於活佛的修為,讓信眾感受到他無比慈悲的強大精神支撐力量,不但能以嚴格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而且能對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影響,對作海寺的修復工作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001年仁波切畢業於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其後又在廈門閩南佛學院研習漢傳佛教,2004年進入北大宗教系研究生班學習。近年來曾先後發表了《原始本教初探》、《密乘生起次第與藏傳活佛轉世間的關係》、《密乘要義簡述》、《前行皈依法》及詩歌《雪山青春》等40餘篇文章,並多次參加國際國內藏學研討會。
仁波切現任中國藏傳佛教高級學銜評審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佛教協會理事,作海寺寺主活佛。活佛發心在寺院建立大圓滿禪修學院,培養弘法立生的人才,並將為佛法的精神能更加利益於眾生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