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仲

雍仲

“雍仲”是指“卐"這種符號。在西藏,“卐”字不論作為圖案還是符號均隨處可見。在漢語中該符號標誌讀作“萬”。在藏民族看來,“卐”表達的是吉祥的含義,這一點,同漢民族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稱“卐”為“雍仲”吉祥符。

簡介

雍仲這個符號在西藏日土岩畫第一次出現,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從岩畫考證得知,雍仲畫表示的是太陽及其光芒。最初畫一個圓圈,邊上畫幾道光,逐漸減化之後,便演變為雍仲,即與“萬字元號”一樣的符號。發展到象雄王朝時代即有文字後稱此符號為“雍仲”。雍仲在象雄語中,最初當為太陽永,或永恆的太陽之意,發展到後來,演變、引伸為固、永恆不變避邪,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徵。象雄王朝時代的西藏本土宗教——本教就以“雍仲”符號做為該教派的標誌。佛教於公元7世紀傳入西藏後,佛教也用這個標誌,而佛教的雍仲則稱為“右轉雍仲”。但是法台桌帷上的雍仲一般有二個或四個。不管一對還是兩對,均把雍仲放置於二角或四角上,一為左轉雍仲,另一為右轉雍仲。多數桌帷的雍仲,或全是左轉,或全是右轉。據一些專家考證,左、右轉的雍仲,是由於觀查太陽運轉者的角度不同而產生的:站在地球上觀查太陽的運轉,為右轉,即右轉雍仲;從太陽上方往下觀查太陽運轉,則為左轉雍仲。因此,每個雍仲,從前後看都可以是左轉、或右轉,左右轉是統一的,進而說明太陽的運轉、藏民族對宇宙的看法是統一的。

詳細信息

佛教創立,雍仲即為梵天家之吉祥,並使用順時針鏇轉向與苯教加以區別。凡畫尊像必畫雍仲圖形。《佛學大辭典》稱,佛經以此作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其第二十八相“胸表萬字”即指此,視為功德圓滿,吉祥雲海之義。當今佛教文化研究中,對雍仲的理解眾說紛紜,各持己見。印度婆羅門教所記載為其神毗濕奴的胸毛,後演變成釋尊專有的“八十種隨行好”之一;佛經說:“佛眉間白毫右鏇婉苑”、“佛足下五指端有雍仲字文,相次各有如眼。”所以,僧徒禮佛,必“右繞三匝”。
雍仲在我國唐代武則天當政時,把它的讀音定為“萬”。唐慧苑《華嚴音義》記載了此事:“卍本非漢字,周長壽二年,權制此義音萬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從此,卍字元號象徵吉祥、幸福、光明、神聖等,一直受到漢族人民的普遍喜愛。君主官宦可用它象徵自己的天下萬代興盛,平民百姓則用來祈盼子孫綿延,福壽安康。雍仲符號多以圖案的面目出現。如漢、藏等民族喜用的“萬字錦”衣料,紋樣為“萬字流水”:是將卍字的四端伸出,連續反覆而繪成各種連鎖花紋,意為綿延不斷;另有長腳卍字、團卍字等,意為長命富貴。萬字還與變體壽字融合而成“如意團萬壽”等各種圖案,用作衣料、建築、繪畫及帳篷繡花的裝飾底紋;寺院經堂、雕花木器、鐘鼎香爐、民居家什以及門窗上的木格子都用卍形符號裝飾。在藏地,逢年喜慶用白石灰於門外畫上雍仲圖案,以示吉祥如意;修建新屋時,畫雍仲於房基地,意謂堅固耐用;畫在房門上的雍仲能抵擋邪惡,驅逐病魔。有些後藏婦女喜歡把卍字元繡在衣服的背部,認為可免除天災人禍。如是某女的本命年,她絕不會忘記在背上繡卍字雍仲,期望菩薩保佑這一年平安順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