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哲學概論

佛法哲學概論

《佛法哲學概論》作者是白雲禪師,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佛學在世間,一直無定論,有的說是宗教,有的說是哲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佛學在世間,一直無定論,有的說是宗教,有的說是哲學。其原因發生在小乘的上座部及說一切有部,加以大乘的唯識(瑜伽)法相,依此三大學派的思想與立論,才產生不同的意見。再加以大小乘所通用的戒律學,便永遠不能捨棄是宗教的或哲學的任何一種說法。

其實,佛教中所有的佛法,依學理分,大小乘共有十三宗之多,幾經轉變,在重視實用而且合理的現今,嚴格地說,真正適應與實用的學派,除小乘諸宗,於大乘法中可以獨立成派的,應該只有六個學派。因為大乘八法中“律宗”,是以“戒”為旨趣,如果依佛陀入滅時的遺訓來說,佛弟子“以戒為師”,戒乃佛弟子決定遵奉無疑的事,所以無須另立為學派。至於“淨土宗”,是以念佛為作要佛學在世間,一直無定論,有的說是宗教,有的說是哲學。其原因發生在小乘的上座部及說一切有部,加以大乘的唯識(瑜伽)法相,依此三大學派的思想與立論,才產生不同的意見。再加以大小乘所通用的戒律學,便永遠不能捨棄是宗教的或哲學的任何一種說法。

其實,佛教中所有的佛法,依學理分,大小乘共有十三宗之多,幾經轉變,在重視實用而且合理的現今,嚴格地說,真正適應與實用的學派,除小乘諸宗,於大乘法中可以獨立成派的,應該只有六個學派。因為大乘八法中“律宗”,是以“戒”為旨趣,如果依佛陀入滅時的遺訓來說,佛弟子“以戒為師”,戒乃佛弟子決定遵奉無疑的事,所以無須另立為學派。至於“淨土宗”,是以念佛為作要法門,既然身為佛弟子,理當時刻念佛,不容或忘,因此,很自然地也無須另立為學派。

餘下的“華嚴(賢首)宗”、“法華(天台)宗”、“唯識(法相)宗”、“三論(破相)宗”、“禪那(心)宗”、“真言(秘密)宗”等六個學派,基於學理與行法各具特色,而且,在時代潮流劇變的現今,眾生中以人為主的思想和精神,大多數流於理智的化導,有著較深的大乘根基。因此,上述六個“即身成就”的微妙法門,是最能迎合時代,饒益有情的無上佛法。不過,佛法以“學行”論理,自古以來,無論東西學者,幾乎沒有甘心於一知半解的,無不以得窺全貌而後

足。作者有鑒於這種趨勢,所以多費紙筆,不闡其繁,以“概略”而論說佛學,介紹佛法,以期研究或愛好者有“本”可尋。

提到佛學與佛法,其中大有分別。所謂佛學,乃是三藏十二部中的教理,也可以說是佛陀全部的思想與立論。所謂佛法,則是依照佛陀的思想與立論,用來篤踐力行,而達到離苦得樂、超脫生死、入般涅檠的境地;這種行履的事業,也可以叫做學佛!但是,不論佛學或佛法,都必須“知理”入道,雖然二者於道的境界各有不同,而其中的理諦卻永遠是不變的。佛學僅在深通三藏,精研教理,以及有關一切儀軌和行法,於中悉知學理之所在;而佛法則除了悉知學理以外,尚須循其方法而實踐。可見,佛學的研究者,只是個理論專家;而佛法的追求者,卻是個理論

與實踐的全能之士。因此,作者耗了兩年多的時間,撰寫了這部《佛法哲學概論》,以供佛學的研究者和佛法的實踐者作為參考。同時,值此書出版之際,於卷首哆嗦幾句,算是本書的序言。

本書目錄

說佛

說法

說僧

第一章 緣起

第二章 教義

第一節 苦之果

第二節 苦之因

第三節 苦之休止

第四節 苦之解脫

第三章 倫理哲學

第一節 萬法因緣生

第二節三世因果

第三節 遷流變化說

第四節 我意識的認定

第五節 六道輪迴說

第四章 哲學分派

第一節俱舍學派

第二節 成實學派

第三節 律學派

第四節 法相學派

第五節 三論學派

第六節 法華學派

第七節 華嚴學派

第八節 密學派

第九節 禪學派

第十節 淨土學派

第五章 教義分判

第六章 佛典之結集

第七章 佛法說世間

第八章 佛法學說本體

第九章 佛法說認識

第十章 以禪那思想看陽明哲學

釋迦牟尼佛傳略

跋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