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藻

何德藻(1918-1997),男,1918年生,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人。1932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衛生員、醫生、衛生所長、衛生處處長、中央愛委會檢查室專員、療養院院長、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副部長,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顧問等職。副軍職離休幹部。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因病於1997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何德藻(1918-1997),1918年生,江西省興國縣高興鎮人。1932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衛生員、醫生、衛生所長、衛生處處長、中央愛委會檢查室專員、療養院院長、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副部長,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顧問等職。副軍職離休幹部。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因病於1997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

人物事跡

革命,就要不停息地戰鬥
——記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空軍北戴河療養院院長何德藻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共產黨員、空軍北戴河療養院院長、老紅軍戰士何德藻,從炮火連天的戰場來到北戴河療養院以後,遵照毛主席的偉大教導,繼續邁開革命的步伐,帶領同志們向資產階級思想發起了一場又一場的進攻,奪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對於資產階級思想,共產黨員應該是最堅決的批判者”
何德藻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一個貧農家裡。一九三二年,他就跟隨毛主席和林副主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長期的階級鬥爭,使他明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革命,就要不停息地戰鬥!
全國解放以後,何德藻調到北戴河療養院擔任院長。不久,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大肆宣揚的資產階級妖風颳進了療養院。一個時期,何德藻收到要他審批的幾份計畫,都是增添各種高級設備的。何德藻看著這幾份計畫,心裡很不平靜。他想: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正在侵襲我們的同志,有的同志對資產階級的東西也欣賞起來了!他和其他黨委成員研究,確定以毛主席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和古田會議決議為武器,引導大家開展對資產階級思想的批判。
“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記憶體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於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鬥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毛主席的教導,擦亮了同志們的眼睛,提高了同志們的革命覺悟,整個療養院掀起了一場滅資興無的戰鬥。通過革命大批判,激發了每個同志對資產階級療養方式的厭惡和仇恨。從此,他們對療養員生活的安排,一切從鼓舞部隊鬥志出發。他們組織療養員學習毛主席著作,開展革命文藝活動,參觀階級教育展覽,請工人、貧下中農講廠史、村史,幫助社隊搶收、搶種。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他們還組織療養員到附近的桃園大隊,和貧下中農一道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桃園經驗”等黑貨,揭露劉少奇企圖復辟資本主義的滔天罪行,使來院療養的飛行員不僅增強了體質,還提高了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
護理員小馬,是一個貧農的女兒。剛來時,從頭到腳都是一身農村姑娘的打扮,勞動時,她拉犁、抬糞,什麼都乾。但是在資產階級“香風”的侵襲下,她逐漸地變了。老家捎來一件粗布衣,她嫌“土氣”,反覆改了幾遍也不稱心,最後乾脆把它壓在箱底。
何德藻從小馬身上,看到了資產階級思想對青年同志的腐蝕。他認為,對於資產階級思想,共產黨員應該是最堅決的批判者。容忍資產階級思想泛濫,就是同資產階級和平共處。經過院黨委研究,再一次以古田會議決議和軍委擴大會議決議為武器,從階級教育入手,發動民眾深入開展對資產階級思想的批判。
在批判會上,何德藻帶頭憶苦,講革命傳統。通過一系列教育,大家看到了一場沒有槍炮聲的戰鬥,認識到資產階級思想正在不聲不響地向我們進攻。同志們在思想上把階級鬥爭的“弦”繃緊了,決心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永遠保持無產階級的本色。護理員小馬把那件粗布衣服又照原來的式樣縫起來,穿在身上。她努力學習毛主席著作,拉犁、抬糞又照樣走在前頭,連續幾年被評為五好護理員。
“為了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我就是要多長個心眼”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一步提高了何德藻的兩條路線鬥爭覺悟。他常說:“為了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我就是要多長個心眼。”院裡發生的每一件事,他都細心地進行分析,使自己和周圍同志能夠堅定地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
一天,何德藻遇見一個飛行員,因為他的平衡機能不良,醫生要他“停止飛行”。他對這個結論很苦惱。他說:“院長啊!過去我是放牛娃,今天是毛主席給我插上了鋼鐵的翅膀,我說什麼也不能退出戰鬥的行列啊!”
為了幫助飛行員恢復健康,讓他們更好地堅守在保衛祖國領空的崗位上,何德藻起草了矯治平衡機能不良的方案,並且組織了一個由他自己領導的矯治組。何德藻把這個飛行員的思想脈搏摸得清清楚楚,首先和他一起學習《愚公移山》,幫助他樹立起戰勝平衡機能不良的信心。接著他又和矯治組的同志反覆研究矯治的方法。
這位飛行員在何德藻的啟發幫助下,把矯治疾病和保衛毛主席革命路線聯繫起來,主動和醫務人員配合,進行頑強刻苦的鍛鍊,終於矯治了平衡機能不良的現象。這位飛行員又重新回到了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崗位!
一天,何德藻到科室徵求意見,有的醫務人員提出想到外面去學點技術。何德藻想,為無產階級服務的技術,我們是要學的,而且學得越多越好。在必要的情況下,到外單位學技術,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醫療衛生路線的毒害下,社會上有的醫務人員對廣大工農兵民眾的常見病、多發病不聞不問,一心去鑽“冷門”,只想攻“高、難、深”,幻想著成名成家。這股妖風,卻無論如何也不能聽任它在療養院裡刮起來。
於是,何德藻一方面和醫務人員一起學習“老三篇”,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方面組織他們到農村去,和貧下中農一起批判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醫療衛生路線,增強貫徹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醫療衛生路線的自覺性。
認識提高了,全院同志都把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看作是捍衛毛主席醫療衛生路線的戰鬥。試驗新針療法的幾位同志感到有困難時,何德藻把他們找去,和他們一起學習“老三篇”,然後捲起袖子,伸出胳膊,讓大家在他身上先試針。何德藻的行動,使醫務人員深受教育,都爭著在自己身上試驗起來了。扎針、通電,一次接著一次。就這樣,經過精心研究,反覆實踐,療養院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上,摸出了一些門路。
“老同志要老謙虛,老奮鬥”
何德藻參加革命三十多年了,是個老同志。可是,他天天在和“老”字斗,從來不服“老”。
一天,何德藻結束了緊張的工作,回到宿舍,發現別人給他抬進了一張鋼絲床。“鋼絲床是療養員睡的,怎么抬到我的宿舍里呢?”他立即要同志們幫他搬出去。
有的同志勸他說:“你是個老同志,過去打仗負過傷,現在條件好了,睡張鋼絲床算得了什麼?”
何德藻嚴肅地說:“老同志要老謙虛,老奮鬥,不應該老特殊。同志們抬這張床來,說明大家還沒有把我當作一個普通的戰士,普通的黨員,普通的勞動者看待。”
同志們聽了很受感動。大家還回想起何德藻嚴格要求自己的兩件事:有一次,他看到辦公室門上掛了一塊“院長辦公室”的木牌,馬上檢查自己說:“這說明我平時還有‘院長’的架子。”他把木牌摘下來,以後一直沒有掛過。開黨小組會的時候,他見有的同志給他提意見不太直爽,就檢查自己說:“這說明我還有‘老黨員’的架子。”就逐個徵求意見。
一張鋼絲床,一塊木牌,分明是些小事情,何德藻為什麼這樣重視呢?他在講用會上說:“革命不能擺‘老資格’,擺‘老資格’就是資產階級‘私’字露頭,就是向黨向人民要榮譽、要地位、要待遇;不能輕看這些小事情,資產階級要腐蝕我們的靈魂,往往是從‘小’事開始的。我們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要狠斗這個‘老’字,嚴肅地對待每一件‘小’事。”
何德藻反覆學習了黨的“九大”通過的新黨章,嚴格地要求自己:緊跟毛主席幹革命,思想上要不斷有新境界,行動上要不斷有新姿態,工作上要不斷有新成績。一句話,要不斷革命,不斷創新。現在,他正在沿著毛主席指引的繼續革命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本報通訊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