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夏壽

何夏壽

何夏壽, 中共黨員,上虞市金近國小黨支部書記、校長,獲紹興市十佳青年教師標兵、浙江省特級教師、浙江省春蠶獎、浙江省人民政府首屆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基本信息

簡介

何夏壽 何夏壽

何夏壽說:“當時我的辦學思路是模糊的,只知道要以寫作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我參加省作協的培訓,希望從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希望從中找到一條特色之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98年7月的一次省作協培訓中,何夏壽進一步明確了童話這種文學樣式,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對用童話開展教育有了一個比較顯淺的認識。

“我想到了金近與金近的童話。我校要創辦學校特色,提高學校知名度,就要挖掘本土資源,何不接過金近先生的筆續寫教育教學的童話呢!於是,我決定以童話寫作為突破口,走童話與教育結合之路,辦出學校自己的個性。回到學校,立刻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學校班子成員,經過大家的商議,我們確定要以童話為載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並決定先從創辦文學社入手。文學社的名字就以金近筆下勇敢的小鯉魚命名。”

就這樣,小鯉魚文學社成立了。但是要打造一所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學校,教師首要必備的素質就是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要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寫一些較好的下水文。其次是有一顆貼近學生的“童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在童話的天地里暢遊。這是當好金近國小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可是學校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老師因長期在薄弱校工作,已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教育的熱情。

何夏壽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培訓一批青年教師。於是何夏壽利用省作協每年一次的年會,派出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師,讓他們赴省城參加兒童文學寫作培訓。並通過多種形式,促使他們提高對童話創作輔導的質量,提高他們對文學育人的認識。一年後,一批剛從師範學校畢業分到金近國小工作的新教師迅速成長,他們不但成為學校的童話寫作骨幹,有的還成為學校用童話開展學科教學的實踐先鋒。1999年,學校小鯉魚文學社孩子在全國各家報刊發表了上百篇童話習作,其中有五位學生的童話還獲得了浙江省教育報刊總社組織的徵文一、二等獎。這一來,大大激發了師生們的愛校、榮校情懷。與此同時,他適時提出了自己的辦學理念,並做成標牌懸掛在學校大門上:“我要把我們的學校辦成童話的學校,盼望您能支持我,幫助我。我會以滿腔的熱情,牽著孩子們的手,把他們帶進美麗的童話世界,把他們培養成為求真求善求美的人。”2000年,在當地政府及金近先生家屬的支持下,何夏壽將四埠國小更名為金近國小。從此,學校由一所普通的農村完小時代進入到打造名人名校時代。

教學感懷

我喜歡教書。正因為喜歡,在常人看來很不值得做的小事,我都樂此不疲。從代課教師到公辦教師,再到之後的省特級教師、名優校長,我始終想著,要把學校辦成農家孩子幸福成長的樂園、農村百姓感受文化的精神家園。

1997年春,我利用校長的“特權”和童話寫作的特長,在全校近221名學生中挑選了48位寫作較好的孩子,成立了一個文學社,指導學生寫童話,邁出了創造“金近童話”的第一步。

起初,不少老師和家長對此並不理解,認為童話與教育評價無關,且會讓孩子分心。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有12位家長因此為他們的孩子辦了轉學手續。

即便如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時刻牢記“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入黨誓言,覺得教育要有理念,更要有信念,我要用成果讓老師和家長們改變觀念。此後,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和老師們憑著對“童話育人”的一腔真情,積極創設童話化的育人環境,並將童話與各門學科教學相結合,形成金近國小獨特的童話化學科教學模式。

如今,金近國小已從一所默默無聞的農村完小,成長為名揚省內外的特色學校、浙江省示範學校。“童話育人”已被省教科院確立為浙江省教育創新十大育人模式之一。學生們在全國各家報刊發表了1000多篇童話作品,其中4位小學生還撰寫了長達12萬字的長篇童話,並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在“金近”的16年裡,我一直是最早到校,最晚離校,雙休日和寒暑假都是我的工作日。我總是一個人來到學校,看看書,寫寫隨筆,然後在靜靜的校園裡想想學校的下一周、下一月、下一個學期,甚至下一個五年……

近幾年,儘管我有資格也有機會進城教書,但我還是毫不動心,長期守在“金近”。很多人對此不解,我總是告訴他們,我是農民的後代,我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村的孩子。城市教育,多的是錦上添花者;農村學校,倒是缺少雪中送炭人。

浙江省特級教師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弘揚特級教師精神,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