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移民

低成本移民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投資資金,卻依然想移民,那么技術移民也可成為另一快速通道。技術移民,是指靠申請人的文化程度、職業技能、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實力來申請移民。與投資移民相比,技術移民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對申請人的語言能力、工作經歷及其配偶條件都有嚴格要求。

簡介

低成本移民 低成本移民

據了解,美國目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移民。業內人士分析,美國各種技術人才並不緊缺,加上美國留學生眾多,更多的“綠卡”給了留學生。加拿大與澳大利亞均有專門的技術移民項目,對申請人的專業技能及綜合情況進行評估,予以發放簽證。

方式

加拿大:經濟條件有一定要求

“申請加拿大技術移民最關鍵是通過技術移民打分。加拿大聯邦技術移民評分標準主要包括教育、語言、工作、年齡、就業安排、適應能力六方面,總分為100分,及格分為67分。如果能夠達到及格分,成功申請加拿大技術移民就比較有保障。對於中國申請者來說,最主要的是看工作經歷、學歷、配偶學歷、年齡、語言這幾項能不能拿分。”加中寰球移民顧問范先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採訪時表示,“另外加拿大政府會列出技術移民需求職業列表,申請人在過去十年必須有一年的工作經驗符合該列表要求。”

2010年6月26日,加拿大聯邦技術移民原38類職業列表調整為29類。范先生表示:“以前的大中專院校老師、會計師以及部分工程師等類別被取消了。其他的打分制度並沒有改變。”

此外,加拿大技術移民對申請人的經濟條件有一定要求。在發放簽證之前要出示有足夠資金在加拿大安家的證明,資金數額因家庭人數的多少有不同要求,對移民加拿大主要城市的家庭,單身大約是1萬加元(約人民幣65000元),家庭每增加一個人,多2000加元。

范先生表示,這筆安家費基本上相當於半年生活費。“因為申請人到了加拿大後,工作完全要靠自己找。目前看來,近幾年在加拿大找專業工作不是特別容易,但一些臨時性的工作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2008年11月,加拿大政府開出職業清單後,找專業工作的情況有所好轉。”

據了解,加拿大技術移民基本上以聯邦技術移民為主,魁北克省也有一些移民項目,由於魁北克是法語區,所以對申請人的法語水平有一定要求。

澳大利亞:緊缺職業額外加分

與加拿大技術移民政策類似,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申請人也必須符合澳大利亞SOL(Skilled Occupations List)中對應職業的技能和資格,並且通過澳大利亞分數測試(Points testing),只是不同類別簽證對測試分數要求不同。澳大利亞最近公布的SOL列表已於今年7月1日起實行,包括工程師、建築師、精算師、聽障教師、註冊護士、牙科治療師等181個職業類別。

據了解,在今年2月8日以前,除了SOL職業清單外,澳大利亞技術移民還有基於SOL推出的澳大利亞高需求職業表(MODL緊缺職業清單),凡是通過職業技術認定而且該職業在MODL中,申請人享受額外加分,但2月8日起MODL清單已被廢除。

澳際移民諮詢顧問表示,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的打分系統比加拿大更加複雜。申請人首先從SOL中選取提名一個適合自己技能和資格的職業,然後每個職業有相應的語言能力、工作經歷等要求。每個職業的打分並不相同。通常來講,提名的職業只有是60分才有可能滿足技術移民簽證分數測試通過分數的要求,而且絕大多數職業都是緊缺職業。

澳大利亞的技術移民主要有四種,獨立技術移民175類、擔保技術移民176類、邊遠地區臨時居住簽證475類和海外畢業生邊遠地區擔保臨時居住簽證476類。

獨立技術移民是新政下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的主要類別,占技術移民總數的50%以上。與其他類別相比,申請人不需要資金擔保,不需要僱主提名,也不需要在澳大利亞的親屬擔保。但必須有相關技能及不少於12個月的近期工作經歷,只要通過澳大利亞相關專業協會的職業資格認可和移民局對申請人的綜合評估及審核即可獲得永久居留權。

產子移民熱門地之一:美國

美國公民讀書比留學生省百萬

美國是為數不多的給予在本土出生人士公民權的國家,按照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規定,美國實行的是“出生地原則”,即只要是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孩子自然擁有美國國籍,而不管其父母是不是美國公民。

美國移民政策允許本國公民申請外國父母、配偶、未成年和成年子女來美定居。孩子一旦年滿21歲,父母及親人可以申請團聚簽證,依法獲得永久綠卡,無需等待配額。父母及親人同樣享有政府房屋補助,每月生活補助和食品券、暖氣補助、免費電話、老年醫療保險等,並且還可以在美國依法就業。

很多父母認為在美國生子更可以為以後節省大筆教育費用。根據美國的福利制度,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美國公民身份,就等於拿到了進入社會安全系統的鑰匙,尤其是教育。孩子長大後能自動報考美國大學,而且更容易申請只面向美國本土學生髮放的助學金。美國公民在美國的國小、中學讀書,只要是公立學校全部免費,大學的學費只是外國留學生的十分之一,還可貸款或申請只有美國公民才可申請的獎學金。總之從國小到大學,相對外國留學生來說可節省學費上百萬元人民幣。

產子定居熱門地之二:中國香港

“港生一代”可獲百多國家免簽證

香港《基本法》規定,在香港境內出生的嬰兒即可獲得香港出生證明(又稱“出世紙”),進而可申請香港居留權並成為永久居民;孩子日後亦可享受香港居民的待遇——免費醫療及九年義務教育、100多個國家的免簽證等。2001年7月20日,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判決首宗內地人赴香港生子,其“香港寶寶”有居港權。由於香港實行判例法制度,也就是說,以後在香港出生的孩子,均可以根據這個判例獲得香港居民權。

香港政府規定,孩子在出生後5天內,可到醫院對應區域的出生登記處進行出生登記,獲得“出生證明書”並通過該證明辦理“回港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進而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並可申請“兒童身份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更多“港生一代”的父母則是看重孩子未來的教育投資。香港實行九年中英文免費義務教育,學生僅需繳納書雜費便可就讀香港中國小,並且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府的教育素質均得到世界公認。此外,香港籍的寶寶在內地可免試進入最好的國小、中學和大學,更可以低分進入清華、北大,還可直接考美國的大學。香港大學生就業率為100%,平均月薪達到1.2萬港元,學成之後的就業也不成問題。

引多方非議

美“出生公民權”惹爭議

全美衛生統計數據中心數據顯示,近年來母親不是美國永久居民的新生兒人數增長已經超過了50%,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準媽媽到美國待產生小孩的情況與日俱增。針對這一問題,一些美國議員向出生公民權提出挑戰。共和黨眾議員去年牽頭提出議案,挑戰實施已久的在美國出生的孩子自動獲得美國公民權的政策,當時得到數十名眾議員聯署,高調批評遊客到美國產子。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內地孕婦在香港產下的嬰兒占全港新生嬰兒比例已經超過45%。從1998年算起,十幾年來“港生一代”已超過10萬人。對於內地孕婦赴港產子,香港政府採取提高收費標準、強化口岸檢查、嚴格證照審核等措施。

香港孕婦曾經遊行抗議

然而,由於內地孕婦大量集中香港公立醫院生產,導致影響了醫院為香港當地孕婦提供服務,因而備受港人指責。曾發生過兩次香港孕婦上街遊行,抗議本地公立產房床位不夠,“有仔難生”,在香港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於是去年10月8日,香港醫院管理局宣布:為保證本地孕婦的需求,全港所有公立醫院在當年剩餘時間,不再接受內地孕婦前來分娩。從去年10月9日至12月31日,香港公立醫院對赴港產子的內地孕婦關上了閘門。但今年1月1日起,香港公立醫院已恢復了內地孕婦分娩床位的預約服務,可能掀起新一輪的赴港產子熱潮。

政府不鼓勵赴境外分娩

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明確表態:歷來都不鼓勵內地居民赴香港和境外分娩。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一些內地婦女到香港去分娩這個問題,在辦理出入境證件方面,內地公安機關會依照《基本法》和《往來港澳地區的暫行辦法》依法受理審批,辦理內地人去香港的申請。

面臨難題

1、教育問題。小孩在美國一出生就是美國公民,但父母不能以此而留下來,一直要等到小孩18歲以後才可以定居美國。建議在美國出生的小孩可以回到中國接受基礎教育,最早讀完國小四年級、最遲在上初一時再去美國。同樣,小孩在香港出生後也可以回到內地接受幼稚園、國小的基礎教育。

2、生產問題。 “去美國生小孩很簡單,準媽媽一般在懷孕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要去了,最好她之前去過美國這樣簽證更方便。”陳達解釋,美國月子中心會為孕婦提供包括吃、住、體檢等在內的“一條龍”服務。但提醒準媽媽:小孩出生後一定要至少等到滿月,才能和媽媽一起回中國,因為剛出生還未滿月的寶寶在坐飛機時,受到高空氣壓的影響會對耳膜造成一定的損傷。香港雖然也有月子中心,但準媽媽們大多選擇住在離香港最近的深圳,等到快臨盆的時候再去也不遲。和去美國生子相比,孕婦辦理去香港的手續顯然要簡單很多。

3、費用問題。在中國香港特區生小孩和在美國生子的費用差不多。陳達為媽媽們算了一筆賬:生完孩子後媽媽住在美國包吃包住每個月費用大概是1000多美元,而寶寶則可能需要每個月花費2000美元,在美國生小孩最便宜差不多2萬美元,幾個月下來吃好、住好最貴要花5萬~6萬美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