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雨[周杰倫創作歌曲]

伽藍雨[周杰倫創作歌曲]

《伽藍雨》又名《煙花易冷》,是周杰倫《跨時代》專輯的第二波主打歌。《煙花易冷》是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收錄在周杰倫2010年發行的專輯《跨時代》中。繼《超人不會飛》發行之後,周杰倫的另一首單曲《煙花易冷》也通過不正當的途徑被曝光出來,這是周杰倫最為擅長的一首中國風新作。曾有歌迷自作主張將《煙花易冷》改名為《伽藍雨》,但在周杰倫親口錄製的宣傳其六月份台北小巨蛋演唱會的音頻資料中可以清晰地聽到此歌的名字的的確確為《煙花易冷》,還爆出另一首歌名為《雨下一整夜》。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跨時代跨時代

睽違歌壇兩年之久的周杰倫最新個人大碟《跨時代》也在全亞洲隆重發行。在萬人翹首期待之時,周杰倫新專輯的首播主打歌《超人不會飛》也已於2010年4月26日10點整在音樂電台全球首播。這首描述了周杰倫出道10年來的心路歷程,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他作為音樂天王所感受到的無奈與委屈,再配上朗朗上口的曲子,讓這首歌一經試聽後便大獲好評。

繼《超人不會飛》發行之後,周杰倫的另一首單曲《煙花易冷》也通過中國移動首發,這是周杰倫最為擅長的一首中國風新作,也是新專輯《跨時代》的第二波主打歌。曾有歌迷自作主張將《煙花易冷》改名為《伽藍雨》,但在周杰倫親口錄製的宣傳其六月份台北小巨蛋演唱會的音頻資料中可以清晰地聽到此歌的名字的的確確為《煙花易冷》,還爆出另一首歌名為《雨下一整晚》。

《煙花易冷》是由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作曲的一首歌。該曲歌詞源於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故事的背景是北魏時期楊炫之所著《洛陽伽藍記》中描述的盛極繁華後傾塌頹圮的千年古都洛陽城。 洛陽城中一名皇家將領因緣邂逅女子後,倆人一見鍾情並且私定終身,此時將領卻被朝廷徵調至邊境征戰,在連年的兵荒馬亂中,帝都洛陽已淪為廢墟,殘破不堪,最後女子苦守將領不遇後,落髮為尼,待將領歷經風霜歸來尋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藍古寺,她卻早已過世。人們告訴將軍,這裡一直有一個女子在等他。周杰倫以這個背景故事為素材,創作了《煙花易冷》這首歌曲。

歌曲歌詞

JAY文本歌詞

繁華聲 遁入空門 折煞了世人 

夢偏冷 輾轉一生 情債又幾本

如你默認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 年輪

浮屠塔 斷了幾層 斷了誰的魂

痛直奔 一盞殘燈 傾塌的山門

容我再等 歷史轉身

等酒香醇 等你彈 一曲古箏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你始終一個人

斑駁的城門 盤踞著老樹根

石板上迴蕩的是 再等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你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 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聽青春 迎來笑聲 羨煞許多人

那史冊 溫柔不肯 下筆都太狠

煙花易冷 人事易分

而你在問 我是否還 認真

千年後 累世情深 還有誰在等

而青史 豈能不真 魏書洛陽城

如你在跟 前世過門

跟著紅塵 跟隨我 浪跡一生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你始終一個人

斑駁的城門 盤踞著老樹根

石板上迴蕩的是 再等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你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 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你始終一個人

斑駁的城門 盤踞著老樹根

石板上迴蕩的是 再等

雨紛紛 雨紛紛 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 我聽聞 你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 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緣份落地生根是 我們

伽藍釋義

伽藍:qié lán

(一)梵samghārama梵語僧加藍摩的略稱

又作僧伽藍。Samghā意為大眾、和合僧,arama意為園林。意譯眾園。又稱僧園、僧院。原意指僧眾所居之園林,然一般用以稱僧侶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後世,一所伽藍之完成,須具備七種建築物,特稱七堂伽藍。七堂之名稱或配置,因時代或宗派之異而有所不同。通常皆為南面建築,就以研究學問為主之寺院而言,須具有塔(安置佛舍利)、金堂(又稱佛殿,安置本尊佛。與塔共為伽藍之中心建築)、講堂(講經之廳堂)、鐘樓(俗稱鍾撞堂,為懸掛洪鐘之所在)、藏經樓(一作經堂,為藏經圖書館)、僧房(又作僧坊,即僧眾宿舍。分布於講堂東西北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稱齋堂)等。

禪宗伽藍,則須具有佛殿、法堂(又稱說法堂。相當於講堂,位於佛殿後方)、僧堂(或作禪堂、雲堂、選佛場。僧眾坐禪或起居之所,中央安置文殊菩薩像)、庫房(又作庫院,為調配食物之所)、山門(又作三門。即具有三扇門之樓門,表示空、無相、無願等三解脫門)、西淨(又作東司淨房,指廁所)和浴室(又作溫室,為溫浴之室)等七堂,其中以僧堂、西淨、浴室為禁語之所,故總稱三默堂

十誦律》卷五十六:“地法者,佛聽受地,為僧伽藍故,聽僧起坊舍故。”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伽藍之內,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唐玄奘 《大唐西域記·阿耆尼國》:“伽藍十餘所,僧眾二千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僧伽藍譯為眾園。《僧史略》云:‘為眾人園圃。園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殖道芽聖果也。’”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後不送出,伽藍盡皆焚燒。”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四:“伽藍宮殿,古者多以宗教或帝王之威力,令國人成之;故時世既遷,不能更見,所當保存,無令毀壞。”

(二)又指寺院護法神

佛教中有十八伽藍之說,其名號分別為:

美音 梵音 天鼓 嘆妙 嘆美 摩妙 雷音 獅子妙嘆

梵響 人音 佛奴 頌德 廣目 妙眼 徹聽 徹視 遍視

十八伽藍是很多供奉在寺廟中的,保佑進香的香客進出平安。伽藍本是印度佛教中的神佛,慢慢傳到中國以後就具有了中國的特色。

(三)、又叫伽羅,也叫棋楠,都是音譯,是一種香。

棋楠是沉香里最頂級的香,其結油的原因也與一般的沉香不同。沉香是瑞香科、橄欖科、樟樹科、大戟科的植物,因為受到外力破壞,而分泌的一種油脂,形成香結,含有香結的這個木就是沉香木。而棋楠其實是沉香一類的,只是在形成香結的過程中,有螞蟻或蜜蜂等昆蟲的分泌物的參與,形成的香結比較不一樣。

背後故事

《煙花易冷》,又名《伽藍雨》

伽藍雨伽藍雨

伽藍,梵語的僧加藍摩,僧伽藍,又有七堂伽藍、十八伽藍之說。

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

源於南北朝時期,以宋武帝劉裕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跋珪為首的北魏,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分裂的時期。公元420年開始,南北朝之間因勢力擴張以及疆土兼併,戰爭不斷,其間南朝負多勝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病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舉攻宋,先後攻取金塘(洛陽)、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劉義隆收復黃河以南失地,迫使魏軍主動撤退,宋相繼占領滑台、洛陽、虎牢。同年,北魏全線反擊,連克金塘、洛陽、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燾大破柔然,之後兵指劉宋,宋文帝為阻止魏軍南下,發兵北攻。由於宋文帝舍功采對,自戳良將,殺害裴方明等名將,使士氣大挫,加上連年征戰,國力漸衰,軍中久無禦敵之將,又不顧朝臣之反對,於太平真君十一年發兵攻魏,魏軍後發制人,以號稱百萬之眾強渡黃河,步步逼近,宋軍無奈只得南撤,從此宋文帝再也無力爭奪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頻繁南下攻齊(479年,宋中領軍將軍蕭道成代宋建立齊朝),至此,北魏、南齊進行了長達23年的戰爭。而伽藍雨的故事,正是對那個戰火紛飛年代一個悽美愛情故事的描述。

僧人在寺里敲著木魚誦經,天下起了雨,僧人拿起木魚,走到禪房之外,看著門外的煙雨、思緒飄到了很遠的地方。

宋文帝時期,一守城將軍奉命駐守洛陽城,其間邂逅當地一名女子,一見如故,很快便私訂終身。此時北魏來犯,將軍奉命出征,臨別時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勝了後,一定回來迎娶你。”

倆人依依昔別,女子守在城門口,看著將軍坐在馬鞍之上,頭也不回地離去。

將軍此征一去便是數月,其間劉宋節節敗退,宋文帝一氣之下連斬二將,北魏全線出擊,強渡黃河,宋文帝不聽朝臣進言,發動強攻,不敵之下,洛陽失守。宋文帝只得撤兵,而重傷的將軍則流落於伽藍寺中。

待將軍傷復之後,本想回朝,無奈此時劉宋大勢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條。死,將軍從未怕過,但想著曾經的誓言,加上對宋文帝亂殺良將之舉已至心寒,無奈之下,委身於伽藍寺為僧,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戰火,再回到她的身旁。

他們昔別的城門,有一位女子經常坐在一塊石板上等著心愛的人回來。每每遇到前方歸來的人,女子便問有沒有見過將軍,但始終沒有將軍得勝歸來的訊息。

女子從未放棄過,仍然日復一日地等著。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傳到了在伽藍寺出家的將軍耳里。

但將軍不能回去,此時北魏已遷都洛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南北朝戰爭還在繼續,他必須活下去,等到戰爭結束那一天。

不知道多少年,戰爭終於結束了。

將軍第一次走出伽藍寺的那傾斜、像要倒塌一樣的山門,回到了那個日思夜想的地方。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來到殘破的早已斑駁不堪的城門前,他走到他們分別的地方,在那棵早已枯掉的大樹旁邊,摸著那塊她天天等待他歸來時坐的石板。

城郊傳來優雅的牧笛聲,路過的人告訴將軍,這裡曾有一個女人一直等著她心愛的人歸來。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裡的感受,卻是那么複雜,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羨煞旁人的當年。

他在這座殘破的孤城裡尋著她的蹤影,但始終找不到,天上的雨紛紛落下。

他相信她一直在等他。

孤城的老者告訴他,她一直是一個人。到死那天都是。

僧人又回到蒲團之上,靜靜地坐著,敲打著木魚。

天上的雨仍然在紛紛落下,落在禪房外那塊石板之上。

歌曲賞析

是一千五百多年前楊炫之筆下那個盛極繁華後傾塌頹圮的千年古都洛陽城中,一名皇家將領與其所傾慕之女子間的愛情故事。該名將領因緣邂逅女子後,倆人一見鍾情並且私定終身,此時將領卻被朝庭徵調至邊境征戰,在連年的兵荒馬亂中,帝都洛陽已淪廢墟,殘破不堪,最後女子一直苦守將領不歸,直至生命終結,待將領歷經風霜歸來尋至兩人分別的伽藍古寺,但卻人事已非,塵緣已盡。只有女子等待將領時常坐那塊石板在雨中訴說著女子的執著和期待。就在雨夜的古寺中,將領看著早已物似人非的寺廟,心中的話語萬千,卻只能獨自低吟,感嘆著世間的繁榮就如同璀璨的煙花般易逝!

歷史背景

《煙花易冷》的故事發生於南北朝時期,當時,以宋武帝劉裕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跋珪為首的北魏,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分裂的時期。公元420年開始,南北朝之間因勢力擴張以及疆土兼併,戰爭不斷,其間南朝負多勝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病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舉攻宋,先後攻取金塘(洛陽)、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劉義隆收復黃河以南失地,迫使魏軍主動撤退,宋相繼占領滑台、洛陽、虎牢。同年,北魏全線反擊,連克金塘、洛陽、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燾大破柔然,之後兵指劉宋,宋文帝為阻止魏軍南下,發兵北攻。由於宋文帝舍功采對,自戳良將,殺害裴方明等名將,使士氣大挫,加上連年征戰,國力漸衰,軍中久無禦敵之將,又不顧朝臣之反對,於太平真君十一年發兵攻魏,魏軍後發制人,以號稱百萬之眾強渡黃河,步步逼近,宋軍無奈只得南撤,從此宋文帝再也無力爭奪中原。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頻繁南下攻齊(479年,宋中領軍將軍蕭道成代宋建立齊朝),至此,北魏、南齊進行了長達23年的戰爭。而《煙花易冷》的故事,正是對那個戰火紛飛年代一個悽美愛情故事的描述。天下起了雨,將軍看著門外的煙雨、思緒飄到了很遠的地方。宋文帝時期,一守城將軍奉命駐守洛陽城,其間邂逅當地一名女子,一見如故,很快便私訂終身。此時北魏來犯,將軍奉命出征,臨別時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勝了後,一定回來迎娶你”倆人依依昔別,女子守在城門口,看著將軍坐在馬鞍之上,頭也不回地離去。將軍此征一去便是數月,其間劉宋節節敗退,宋文帝一氣之下連斬二將,北魏全線出擊,強渡黃河,宋文帝不聽朝臣進言,發動強攻,不敵之下,洛陽失守。宋文帝只得撤兵,而重傷的將軍則流落於他鄉。待將軍傷復之後,本想回朝,無奈此時劉宋大勢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條。死,將軍從未怕過,但想著曾經的誓言,加上對宋文帝亂殺良將之舉已至心寒,無奈之下,委身於他鄉,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戰火,再回到她的身旁。他們惜別的城門,有一位女子經常坐在一塊石板上等著心愛的人回來。每每遇到前方歸來的人,女子便問有沒有見過將軍,但始終沒有將軍得勝歸來的訊息。女子從未放棄過,仍然日復一日地等著。又過數十年,最後女子苦守將領不遇後,落髮為尼。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傳到了在將軍耳里。但將軍不能回去,此時北魏已遷都洛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南北朝戰爭還在繼續,他必須活下去,等到戰爭結束那一天。不知道多少年,戰爭終於結束了。將軍第一次回到了那個日思夜想的地方。一身平民打扮的他,來到殘破的早已斑駁不堪的城門前,他走到他們分別的地方,在那棵早已枯掉的大樹旁邊,摸著那塊她天天等待他歸來時坐的石板。城郊傳來優雅的牧笛聲,路過的人告訴將軍,這裡曾有一個女人一直等著她心愛的人歸來。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裡的感受,卻是那么複雜,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羨煞旁人的當年。他在這座殘破的孤城裡尋著她的蹤影,但始終找不到,天上的雨紛紛落下。他相信她一直在等他。孤城的老者告訴他,她一直是一個人。到死那天都是。僧人又回到蒲團之上,靜靜地坐著,敲打著木魚。天上的雨仍然在紛紛落下,落在禪房外那塊石板之上。

網友賞析

淚水在飄,唇邊是空門。落葉入流水,停不了是千年的宿命。懷念是舊地,那早已經斑斑的痕跡。鎖不住,紅塵紛紛。故事裡,多少斷腸,訴不盡的相思,一遍一遍的傳誦。那孤單的背影,道不盡,有太多無奈。那笑聲,熟悉卻陌生。是你耳邊的呢喃。等一切落盡,聽見了千年的哀怨。人散盡,猜不透誰是誰非。是懷念,卻已分不清當初模樣。擁擠的城頭,扯斷了你和我的依戀,那過往的人群,注定了漂泊。人散盡,刻不出誰的模樣。是傳說,苦等,是一圈一圈的年輪,來了又去的故事,重複不了你我的心痛。那似曾相識的模樣,卻還是一樣的傻。一份旨意,了斷了前世的姻緣。這亂世,了斷了誰的念頭。木魚聲,敲打的心痛。任思緒飛,是拉不斷的愁。一句話,無盡的等待,青燈紗窗看破了紅塵,門外歸來,相望卻是無言,嘆人生,不過煙花般易冷,絢爛後無盡的苦痛。

曲外話題

公元547年,北魏撫軍府司馬楊炫之重過洛陽,見到“城郭崩毀,官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目睹“牆被蒿艾,巷羅荊棘,野獸穴於荒階,山鳥巢於庭樹”,感慨“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聲罕聞”,撫今追昔,寫下了《洛陽伽藍記》。此書僅僅是像《煙花易冷》一樣寫離愁別恨的么?如果是這樣,它就沒有那么高的歷史地位了。楊炫之借佛寺盛衰反映國家興亡,讓我們看到強大的北魏如何四十年就走向滅亡。一提起驕奢淫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西晉,石崇等人熱衷於鬥富,高官們揮霍無度。北魏有過之而不及,按說殷鑑不遠,可北魏不但沒有吸取西晉的教訓,反而重蹈覆轍。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夸競。”高陽王元雍富可敵國,官邸同於皇宮,花園可比禁苑,僮僕六千,伎女五百,出行儀仗阻塞道路,歸來歌舞不絕日夜,一頓飯值錢數萬,“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河間王元琛每與元雍爭富,他曾說:“晉室石崇乃是庶姓,猶能雉頭狐掖畫卵雕薪;況我大魏天王,不為華侈?”他有駿馬十餘匹,皆以銀為槽,金為鎖環,窗戶上玉鳳銜鈴,金龍吐佩。元琛經常宴請諸王,酒器有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數十個,製作精巧,中原所無,皆從西域而來。他又陳列女樂、名馬及奇寶,邀請諸王參觀,府庫中金錢、綢緞不計其數。他對章武王元融說了句特自負的話:“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這位元融也素以豪富自居,從元琛家歸來後嘆息不已,大病三日。胡太后當政時,讓百官到國庫背絹,背多少給多少。群臣莫不使出吃奶的力氣去背,元融與陳留侯李崇背得過多,結果崴傷了腳踝。書中記載的那些輝煌的大寺廟,也無不是用金錢堆成。北魏的元氣就在這樣的揮霍中很快被消耗貸盡。六鎮大起義沉重打擊了北魏的統治,爾朱氏的叛亂,摧毀了洛陽城,也摧毀了北魏王朝。北魏自鼎盛到滅亡只用了四十年——真如煙花一般。

獲獎記錄

2010年度北京流行音樂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