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羅夸伊風景

伊羅夸伊風景

【伊羅夸伊風景】, 油畫、名畫出自於安德烈·馬宋(1896年生),創作於1930年。這位法國畫家在20年代接受過立體主義繪畫影響。他的畫上出現了一些描繪自然的形象,在達利的影響下形象無法辨認,仍然依稀難辨。畫上的形象界限面目也猙獰可怖,色彩與形象的狂 亂性,是自身痛苦的色彩表現 。中間那個象眼睛樣子的形象周圍,有著他對天體宇宙的一些幻想。此畫尺寸未詳,現歸巴黎私人(西蒙娜·柯里奈)收藏。

基本信息

簡介

超現實主義在戰前僅有小股文藝勢力,都以詩人為主,力量集中在巴黎。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些文藝代表人物已遍及世界各地,而以美國為持久的中心。另外,超現實主義繪畫一般都以具體的細節描寫為己任。他們作任意誇張,變形、省略、錯位,或採用象徵比喻,或憑藉主觀臆想,創造一些介於現實與夢幻之間的"境界"。不論孰美孰怪,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都能展示出畫家主觀上的圖景和色彩與素描上的奇趣。唯獨安德烈·馬宋這位超現實主義畫家是個例外。他的畫,形象無法辨認,面目也猙獰可怖,色彩與形象的狂亂性,似乎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浮躁表現。

作者

安德烈·馬宋(1896年生)是第一批超現實主義畫家中最激烈的一個。這位法國畫家在20年代接受過立體主義繪畫影響。早期作品帶有立體主義的結構與空間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應徵入伍,在戰爭中受了重傷,幾乎致死,因長期住在醫院,精神出現變態。出院後,他對一切看得十分偏激,結果反把自己的精神弄亂了,於是,不得不重新住進精神病院。後來病情雖有好轉,但在繪畫上的表現卻看不出他的精神已經恢復到完全正常的狀態。這一幅《伊羅夸伊風景》是在他遷居美國時繪成的,與他在1938年畫的《迷宮》,可謂不相上下的兩幅瘋狂、怪異的超現實作品。

馬宋的有些作品不直接描繪他個人的情緒,隱隱透露出一種虐待狂,所有形象都顯得很混亂,還帶有殘忍性表現。如他的《魚之戰》,描繪的是大屠殺場面。這裡的《伊羅夸伊風景》很難說是風景,只能說是夢囈,是自身痛苦的色彩表現。中間那個象眼睛樣子的形象周圍,有著他對天體宇宙的一些幻想。從30年代起,他的作品不管冠以什麼題目,都有些雷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