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綬隸書五言聯

伊秉綬隸書五言聯

此作書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伊秉綬時年55歲,已是晚期作品。 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 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

名稱:

伊秉綬隸書五言聯伊秉綬隸書五言聯

年代:清,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者:伊秉綬
特徵:紙本,隸書
尺寸:縱109.3cm,橫25.3cm。
釋文:
為文以載道,論詩將通禪。書為舫西先生侍御尊兄正。嘉慶丁卯花朝。愚弟伊秉綬。
伊氏早年拜在乾隆四大家之一的劉墉門下學習書法,並與王文治、桂馥、黃易、孫星衍等人師友相交,研討書藝,加之其天資聰敏,融鑄古今,遂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此作書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伊秉綬時年55歲,已是晚期作品。此聯結字方正,舍隸書之波磔,突破了傳統隸書的結構和筆法,凝重整肅,氣勢宏大,顯示出伊秉綬晚年對隸書藝術不斷開拓變革的境界和魄力。
作者介紹: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福建汀州人,故人又稱“伊汀州”。乾隆十九年正月十四日生,嘉慶二十年九月十一日卒。乾隆四十四年舉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嘉慶四年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台,昭雪後又升為揚州知府,1802年(嘉慶七年),伊秉綬54歲時,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鄉,揚州數萬市民灑淚送別。病逝(逝年62歲)後,揚州人為仰慕其遺德,在當地“三賢祠”(祀歐陽修、蘇軾、王士禎三人之祠)中並祀伊秉綬,改稱“四賢祠”。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伊秉綬喜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其書超絕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並稱大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