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瑪目清真寺

伊瑪目清真寺

伊瑪目清真寺又稱“馬斯吉迪·賈米伊·阿巴希”或“國王清真寺”,位於伊朗伊斯法汗。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磚鑲嵌而成,其外形為壁競式的正門面向正北。清真寺的大門是鍍銀的,正門高達30米,門上寫有許多詩文,由當時著名書法家用美麗的波斯文納斯塔利克體書寫。

基本信息

簡介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
伊瑪目清真寺始建於1612年薩法維一世時期,1638年完成,又稱“馬斯吉迪·喬密亦·阿保西”或“國王清真寺”。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瓷磚鑲嵌而成,其外形為壁競式的正門面向正北。清真寺的大門是鍍銀的,正門高達30米,門上寫有許多詩文,由當時著名書法家用漂亮的波斯納斯塔利格體書寫。

基本簡介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
伊瑪目清真寺的兩個門於側面的宣禮塔,高達42米;而聖殿邊上的宣禮塔則更高達48米。在正門內類似壁龕處的兩個鑲板上有精美的圖案。其前廳輝煌,呈八角形。它有四個“伊旺”,西邊那個“伊旺”有一個寬闊的前廊,廊頂建有—座宣禮塔。南邊那個“伊旺”是最大的一個,通向一座巨大的祈禱大廳,該廳有兩個圓頂,內高38米,外部總高52米。用大塊碧玉石大理石製成的洗禮盆位於正門附近,東部和西部有兩座經學堂。伊瑪目清真寺是世上最精美的建築物,是伊朗在建築、木雕刻釉磚工程上的一個壯麗雄偉的典型,由於建築的莊嚴和華麗被列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牆壁上還有反映當時文化藝術最高水準的壁畫和裝潢。該寺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是伊斯法罕最大的雙層(層距15米)拱頂清真寺。建築宏偉,設計精美。清真寺拱頂上的尖塔正對著麥加聖地。位於寺院南側的大拱頂高54米,主要部分均為鍍金或鍍銀,輝煌奪目,光彩照人。

若站在正對著拱頂的回音石上拍手,即可聽到多次洪亮的回音。離拱頂中心越遠,回音越弱。在大拱頂的兩側,有兩個尖塔,高43米。寺內還有一個三角形的日晷 ,是當時人們用來測算時間的。在17世紀建寺時,該寺西側有講授神學的教室和講堂。現仍保留多處作禮拜和祈禱的地方。

寺名定義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
伊瑪目是伊斯蘭教教職稱謂。阿拉伯語意為領袖、師表、表率、楷模等。伊斯蘭教集體禮拜時丫在眾人前面率眾禮拜者。最早擔任此職的為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以後是他的主要門第子。他們既是宗教上的領袖,又是行政區和軍事長官。隨著伊斯蘭教的廣泛傳播和清真寺的普遍建立,以及這些長官的軍政事務日益繁重,難以繼續親自率眾禮拜、解釋教法、宣講教義,從而改設宗教專職。率眾禮拜和主持一地或一寺教職工務的稱為伊瑪目,如清真寺伊瑪目、聖地伊瑪目等。同時,專門從事宗教研究並獲得一定成就,或聖某一宗教學科有突出貢獻者,也稱為伊瑪目,如艾卜·哈尼法·努兒曼為教法學的大伊瑪目,布哈里為聖訓學的伊瑪目,泰伯里為經注學的伊瑪目,馬斯歐迪為教史學的伊瑪目等。

遜尼派為哈里發是政教合一的最高領袖,除了沒有先知的身份,不能以安拉的名義宣布啟示外,繼承了和穆罕默德原有的一切包括率眾禮拜的職務,故當時亦稱哈里發為伊瑪目。但對某些沒有宗教造詣、不講宗教操守、生活奢侈腐化、被變為失去為人師表資格的哈里發,一般不稱其為伊瑪目。什葉派雖承認哈里發與伊瑪目是一個同義詞,但十分強調這一職位的宗教性,認為哈里發制由於第三代哈里發奧斯曼的腐化的穆阿維葉的優越而失去了神聖性,故不用哈里發而改稱伊瑪目或最高伊瑪目。

建築風格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
早期清真寺的建築簡樸無華,如麥地那先知寺主要由圍牆圈成院落供禮拜,房頂供喚拜,再設一簡單講台供宣教即可。其後隨著穆斯林建築藝術的發展,結構嚴整、雄偉壯麗和帶有裝飾藝術的建築群相繼出現。清真寺的主體建築是禮拜大殿,方向朝向麥加克爾白。大殿正面牆中ib有凹壁(米哈拉布),左前方有階梯形講壇(敏白爾)。較大的清真寺還有宣禮塔。塔頂呈尖形,故稱尖塔,系喚拜之用。一般清真寺有l~4個尖塔,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素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有6塔,麥加聖寺有7塔。還有沐浴用的水房。在伍麥葉王朝哈里發瓦利德時期(705~715)出現了穹窿建築,多數是由分行排列的方柱或圓柱支撐的一系列拱門,拱門又支撐著圓頂、拱頂。建築物外表,敷以彩色或其他裝潢。其後,清真寺建築藝術形成四大流派和風格:(1)敘利亞一埃及派:主要以希臘、羅馬和當地樣式為範例。(2)伊拉克一波斯派:以薩珊式樣、古代迦勒底式樣和亞述式樣為基礎。(3)西班牙一北非派:即馬格里布式樣的馬蹄形。(4)印度派:大多為圓頂形,有明顯的印度建,築色彩。清真寺的管理在伊斯蘭國家多由政府宗教基金部門領導,人員少,事務簡單,教長不一定住寺,清真寺一般都有宗教公產(瓦克夫)和基金。

職能作用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
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古蘭經》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區回、東鄉、保全、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Jama‘at,即寺坊)。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葉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

歷史發展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
伊斯蘭教初興時,未有專門禮拜的場·所,只是選擇一潔淨之處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在城東南3公里處的庫巴,修建了第一座簡易的庫巴清真寺。到達麥地那後,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後稱“先知寺”,建設時穆罕默德親自參加勞動,隨後率眾在寺內禮拜。637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下令遠征將領,凡開拓一個新地區,首先要在該地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據此,歐太白·伊本·蓋茲旺於637~638年在伊拉克巴斯拉興建了第一座營地清真寺,638~639年,賽爾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庫法城興建了清真寺,642年阿慕爾·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開羅)興建了非洲大陸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歐格白·本,納菲爾在突尼西亞凱魯萬興建了歐格白清真寺。從此,興建清真寺被視為穆斯林神聖的宗教義務和信仰虔誠的體現,哪裡有穆斯林,那裡就建有清真寺。後歷經伍麥葉王朝(661~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政府撥巨資修建規模宏偉和華麗壯觀的寺院群體建築,使清真寺遍布亞、非、歐各地。據歷史學家伊本·拉斯塔統計,891年僅巴格達地區就有清真寺3萬多座。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期,埃及亞歷山大城及周圍地區有l萬多座清真寺,致使阿拔斯王朝時期成為清真寺建築的鼎盛時期。此後伊斯蘭國家將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制度和國策之一。

伊朗習俗

伊瑪目清真寺伊瑪目清真寺寺內壁畫
由於伊朗宗教國家的特性,伊朗要求在伊朗領土上的所有女性(學前兒童除外)外出時須帶頭巾和穿著長外衣,否則可能會受到處罰。男性不可穿著短褲外出。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東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禮而講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時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進行。伊朗人以其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驕做,在交談過程中,可多強調中國與波斯商賈往來的悠久歷史。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定。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