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補醫

以藥補醫

以藥補醫是新醫改以前醫院存在的弊端,就是醫生在治病的過程中掙自己的工資,開的藥越多、越貴收入就越高(賣的藥越多提成就越多),所以就造成了醫生為了掙到更多的工資不顧病人的承受能力加價加藥,從而就產生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長期以來醫療衛生機構依賴以藥補醫維持運行發展,而且現在藥品收入仍然是補償的重要渠道。2012年1月,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取消以藥補醫,理順補償機制。2014年4月1日起,浙江啟動公立醫院改革,“以藥補醫”將成為歷史。2017年我國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回歸公益性軌道。

基本信息

政策歷史

相關圖相關圖

“以藥補醫”的政策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國家財力不足、對公立醫院補助有限的情況下制定的,這項政策在歷史上對於保障公立醫院的運行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從現在的情況看,由於監管制度缺陷和公共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公立醫院收取藥品加成這一“以藥補醫”做法,助長了醫院趨利傾向,導致公立醫療機構的運行和發展嚴重依賴藥品收入,開大處方、多用藥、用貴藥現象的發生,加重了人民民眾看病就醫的費用負擔。

全面取消

相關圖相關圖

全國衛生工作會於2012年1月5日在北京召開,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十二五”醫改需要突破八個關鍵問題,取消“以藥補醫”是其中之一。此外,要使醫患關係在“十二五”期間有根本好轉。陳竺表示,為了衛生隊伍的長遠建設,這個機制早晚要改。

他要求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充分發揮醫保補償作用,穩步推進價格改革,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全系統穩妥有序地革除以藥補醫弊端。2011年300個試點縣先行推開,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十二五”期間要突破的關鍵問題還包括全面推進支付制度改革、鞏固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全面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全面推進藥品集中採購等。

浙江所有公立醫院自4月1日起,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同時上調部分醫療服務價格。一升一降,意味著浙江公立醫院從此將徹底切斷存在多年的“以藥補醫”的生存模式,進一步向恢復公益性方向努力。

我國公立醫院的收入來源長期以來由賣藥獲得的差價收入、醫療服務價格的收入以及財政補貼三部分組成。對浙江的省級公立醫院而言,藥品收入一般占到醫院總收入的40%左右。“實施藥品零差率意味著從此以後,醫院通過浙江省藥品招標平台採購入的每一顆藥,進價是多少,配給患者還是多少,醫院不再從中賺取一分錢的差價。”浙江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楊敬介紹。

2017年3月,根據醫改時間表,2017年我國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回歸公益性軌道。為攻堅取消藥品加成這一醫改“硬骨頭”,相關部門將重點通過“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三條路徑,實施藥品生產流通全流程改革、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政策,確保改革落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