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贈遠

《代贈遠》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以他第二個妻子宗氏的口吻寫的一首詩,從詩中仿佛可見其多情、精明、刁蠻、任性的性格。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代贈遠》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代贈遠

妾本洛陽人,狂夫幽燕客。

渴飲易水波⑴,由來多感激。

胡馬西北馳⑵,香鬃搖綠絲⑶。

鳴鞭從此去⑷,逐虜盪邊陲⑸。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離別。 

燕支多美女⑹,走馬輕風雪。

見此不記人,恩情雲雨絕。

啼流玉箸盡⑺,坐恨金閨切。

織錦作短書,腸隨回文結⑻。

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見察。

焚之揚其灰⑼,手跡自此滅。

作品注釋

⑴《元和郡縣誌》:河北道易州易縣有易水,一名故安河,出縣西寬中谷。《周官》曰:并州,其浸灤、易。燕太子丹送荊坷易水之上,即此水也。陶潛詩:“渴飲易水流。”

曹植詩:“白馬飾金羈,聯翩西北馳。”

⑶《廣韻》:“鬃,馬鬣也。”

謝靈運詩:“鳴鞭適大河。”

⑸《左傳》:“虔劉我邊睡。”《廣韻》:“陲,邊也。”

⑹燕支山,地處張掖所轄山丹縣城東南方向,綿延在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是山丹河與石羊河的分水嶺。

⑺《白帖》:“甄后面白,淚雙垂如玉箸。”劉孝威詩:“誰憐雙玉箸,流面複流襟。”

武則天《璇璣圖序》:苻堅時,秦州刺史扶風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知識精明,儀容秀麗,然性近於急,頗傷嫉妒。滔拜安南將軍,留鎮襄陽,不與偕行。蘇悔恨自傷,因織錦為回文,五采相宣,瑩心輝目。縱廣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為文章,才情之妙,超今邁古,名曰《璇璣圖》。讀者不能悉通,蘇氏笑曰:“徘徊宛轉,自為語言,非我家人,莫之能解。”遂發蒼頭齎至襄陽。滔覽之,感其妙絕,迎蘇氏於漢南,恩好愈重。

⑼古《有所思》曲:“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