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牌村

介牌村

介牌村位於雲南省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鄉,為振太鄉古村落之一,是中國最後的原生態村落之一,地處集鎮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0.00 公里,目前到鄉道路為三級以下公路,距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116公里。東鄰煥習,南鄰台頭,西鄰山街,北鄰黃梨。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民居 民居

全村土地面積10.23 平方公里,其中農業人口2225人,勞動力 137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84人。

氣候特點

年平均氣溫 16.00 ℃,年降水量 1,730.00 毫米。

旅遊資源

介牌村地處高山,海拔 1470米,高山茶園,原生態彝族古院落,高山原始森林,是徒步,探險,攝影,享受原生態的好去處,具有天上瑤池,地上介牌的美譽,鎮沅獨特的地型地與良好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優越的氣候特點,造就了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其中有國家級動物,植物,中草藥等56科123種。

文化資源

有大量神話、寓言、動植物等風物故事,有民間詩歌、傳說、諺語、謎語等民間文學。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陀螺、射弩、鞦韆、丟包等。民間舞蹈種類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腳"、"羊四打"等20餘種。其中介牌村的鎩戲為目前國內稀少劇種。歌曲主要有傳說歌、情歌、輓歌、古調、苦曲、盤曲等。民間樂器有三弦、蘆笙、簫、響篾、鎖吶、牛角、竹笛等

經濟概況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84萬元,占總收入的35%;畜牧業收入 84萬元,占總收入的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69頭,肉牛82頭,肉羊537隻禽畜5488隻);林業收入68萬元,占總收入的28%;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8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烤菸、養殖、松脂等為主。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擁有教師 8 人,在校學生 人,距離 鎮中學20.0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1 人,其中小學生117人,中學生34人。

人文地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介牌村,民族兒女,依山傍水,繁衍生息。他們團結奮進,辛勤耕耘,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對生活的期盼與想往輾轉於藝術的追捧,浪漫風情天然成趣,形成了具有本土風味的歌與舞,風與俗,形成了獨特的邊地文化氛圍。彝族咪哩人之手工麻紡服飾工藝文化、苦聰人反彈三弦之深谷奇葩、神秘而隆重的苦聰聖節“畲葩節”等,流經千百年亘古不衰,至今仍散發著無盡藝術魅力,讓人嘆為觀止。

介牌村人在黨的帶領下,正已嶄新的面貌,站在原生態彝族村落,迎接遠方的客人,來參觀,來投資。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19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9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7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3.00畝(其中:田63.00畝,地120.00畝),人均耕地2.27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8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80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00萬元,畜牧業收入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頭,肉牛9頭,肉羊52頭); 林業收入4.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7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 ,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9戶,共鄉村人口88人,其中男性48人,女性40人。其中農業人口88人,勞動力62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1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振太中心校,中學生就讀到鎮沅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18.00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7人,中學生2人。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潔、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人文地理

秀美的山色,藏在深山裡的彝家部落,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無污染的生態資源,發展林產業,茶產業,走出致富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