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狳國

仇猶國,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位於現在的山西省盂縣境內。

基本信息

概述

立國時間不長,史書所記不多。仇猶城是白狄於周靈王三年(公元前569年)建立,周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457年)為智伯所滅,置原仇,屬晉國,距今2500多年。

春秋時期,太行山北部地區有一民族,叫,遊牧為生,善騎射。周襄王24年,狄人分赤秋、白狄、長狄、眾狄四支。赤狄集於河北定州新樂一帶,名號為“鮮虞”,白狄建都盂縣城東古城坪,國號“仇狄”。長狄、眾狄結於唐河流域,國號“中山國”。為共同抵禦晉國侵擾,以中山國為首,組成鞏固的狄人族軍事聯盟。

歷史

仇猶國的壯大與強盛,與晉國逐漸形成對立。、晉爭霸,仇猶國受利益驅使,時與秦聯合擊晉,時與晉共同攻秦。鑒於國與國之間政治主張的不同,仇猶常為晉國持不同政見受官府通緝的“罪犯”提供避護。如公元前597年,也就是晉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賈以“治靈公賊之致趙盾”為藉口,滅趙氏九族,大將韓厥命程嬰攜趙氏孤兒潛出國界,逃入仇猶國藏山洞中匿十四年。

因仇猶國內山深林密,地理崎嶇,路途坎坷險惡。仇猶軍身著白銀服飾騎於馬上,勇猛善戰,有“白色鏇風”之稱,敵寡擒之,敵眾隱入高山叢林之中,令你難尋蹤跡。晉為西阻秦軍東進,安撫背部,使用了聯姻之術。公元前650年,晉獻公嬰仇猶公主為妻,生二子,即重耳(晉文公)和夷吾(晉惠公)。

仇猶國建立約百年後中國步入戰國時期,每個有勢力的國家都想統一霸業。晉國首先把身邊的敵對勢力列入清剿名單,晉六卿之一智伯在定襄集結重兵,並以饋贈大鐘為名,出使仇猶,望仇猶國民修好車道,靜等佳音。

仇猶國王聞之大喜,鐘聲一震,四方皆聞,國家集結兵馬,舉行盛大典禮,節日祝賀,益處極大。

大臣赤章蔓枝諫曰:“晉為大國,我為小國。大強小弱。自古小國給大國進貢,弱國給強國送禮,今日智伯送巨鍾與我,其人貪而無信,狡猾多端,大王不可不防啊!”

大王說:“吾與晉國君舅甥之親,歷年禮上往來,不分彼此,兩國軍民,廣結眷屬,其哪來伐我之禮?”

赤章蔓枝說:“晉國多年來不敢小視於我,仇猶仰仗兵強將勇,地勢險惡,晉兵難履仇猶山路崎嶇,今以二軌廣車為送鍾之名開路,師隨其後奈何?”

大王說:“赤章愛卿,依你之說,對誰都懷疑,什麼都怕,明日早朝就不要戴官帽,應換戴20世紀日本人發明的鋼奎一頂,天有不測風雲,小心天上下隕石砸破頭顱。“

殿內上下朝野大臣聞之哈哈大笑。

赤章蔓枝羞愧滿面,仍據理力爭,說:“大王難道不曉得兵不厭詐之說?今日智伯千里送鍾,必凶多吉少,敬請大王清心寡慾,克己復禮,嚴守中立。“

大王說:“我心已定,爾休再胡言。你們這些書生怨不得無所作為,全因膽小如鼠,天上掉飽餡餅唯恐砸傷腦袋。哈、哈——”

殿內又是一片譏笑聲。

赤章蔓枝說:“送鍾、送鍾,鍾和終乃諧音之字,仇猶完矣!這莫非是天意否?”

大王大怒,“放肆!亂我朝野,動我軍心,捧棍打出,永不再用。”赤章蔓枝乃我鮮虞赤狄之族人,殿試入仇猶做官。今日之禍,咎由自取。先逃往山東齊國,亡國之臣不被重用,回鮮虞安度晚年,今日新樂複姓赤章,多赤章蔓枝之後。

仇猶國王隨即款待晉國使者,號令軍民,北接滹沱河南北通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鑿崗墊窪,加寬車道,安然無事,坐候鍾音。

智伯統率的晉軍大搖大擺以方車二軌載運大鐘戰車開道,就象戰場上總衝鋒時步兵尾隨坦克之後一般,直奔仇猶國都而來。大兵壓境,兵臨城下,仇猶國軍民舉手無措,蒼慌應戰,寡不敵眾,城池攻破,國王被斬,香妃殉亡,將士潰不成軍。智伯入城安撫軍民,自此仇猶國士隸屬晉國。晉鍾真正成了仇猶國之喪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