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輪狀病毒

人類輪狀病毒(rotavirus)歸類於呼腸孤病毒科 (reoviridae) 輪狀病毒屬,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全世界因急性胃腸炎而住院的兒童中,有40~50%為輪狀病毒所引起。

人類輪狀病毒
人類輪狀病毒(rotavirus)
人類輪狀病毒(rotavirus)歸類於呼腸孤病毒科 (reoviridae) 輪狀病毒屬,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全世界因急性胃腸炎而住院的兒童中,有40~50%為輪狀病毒所引起。病毒體呈圓球形,有雙層衣殼,每層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內衣殼的殼微粒沿著病毒體邊緣呈放射狀排列,形同車輪輻條。完整病毒大小約70~75nm,無外衣殼的粗糙型顆粒為50~60nm。具雙層衣殼的病毒體有傳染性。病毒體的核心為雙股rna,由11個不連續的節段組成。在輪狀病毒外衣殼上具有型特異性抗原,在內衣殼上共同抗原。根據病毒rna各節段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中移動距離的差別,可將人輪狀病毒到少分為四個血清型,引起人類腹瀉的主要是a型和b型。

輪狀病毒在一般組織培養中不適應,需選用特殊的細胞株培養(如恆河猴胚腎細胞ma104株和非洲綠猴腎傳代細胞cv-1株)。培養前應先用胰酶處理病毒,以降解病毒多肽vp3,該多肽能限制病毒在細胞中的增殖,在培養時細胞維持液中也應含有一定濃度的胰蛋白酶

輪狀病毒對理化因子的作用有較強的抵抗力。病毒經乙醚氯仿反覆凍融超聲、37℃1小時或室溫(25℃)24小時等處理,仍具有感染性。該病毒耐、在ph3.5~10.0之間都具有感染性。95%的乙醇是最有效的病毒滅活劑,56℃加熱30分鐘也可滅活病毒。

人類輪狀病毒感染常見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主要在冬季流行,一般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病毒侵犯小腸細胞的絨毛,潛伏期2~4天。病毒在胞漿內增殖,受損細胞可脫落至腸腔而釋放大量病毒,並隨糞便排出。病人最主要的症狀是腹瀉其原因可能是病毒增殖影響了細胞的搬運功能,妨礙葡萄糖的吸收。嚴重時可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感染後血液中很快出現特異性lgm、lgg抗體,腸道局部出現分泌型lga,可中和病毒,對同型病毒感染有作用。一般病例病程3~5天,可完全恢復。隱性感染產生特異性抗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