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紹
時代:新石器(崧澤文化)質地:泥質陶
發掘地址:加興郊區大橋鄉南子村大墳遺址
尺寸:高21厘米 腹圍28厘米
文物特徵
泥質灰陶,呈人首三節葫蘆形瓶體。瓶首塑小頭人面,兩眼內凹,鼻樑隆起,雙耳聳立,張口若語,腦後束短辮,長頸粗脖,溜肩,弧胸,鼓腹,體態肥碩。胸前開一橢圓形大口,口內中空,與瓶體貫通。瓶底作小圈足,略外撇並飾鋸齒狀缺口若干,整個器物造型奇特,生動古樸。此陶瓶很可能與當時祭豐收,求甘雨、降生靈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動有關,這在國內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尚屬首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人首陶瓶:泥質灰陶,呈人首三節葫蘆形瓶體。瓶首塑小頭人面,兩眼內凹,鼻樑隆起,雙耳聳立,張口若語,腦後束短辮,長頸粗脖,溜肩,弧胸,鼓腹,體態肥碩。胸前開一橢圓形大口,口內中空,與瓶體貫通。瓶底作小圈足,略外撇並飾鋸齒狀缺口若干,整個器物造型奇特,生動古樸。此陶瓶很可能與當時祭豐收,求甘雨、降生靈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動有關,這在國內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尚屬首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泥質灰陶,呈人首三節葫蘆形瓶體。瓶首塑小頭人面,兩眼內凹,鼻樑隆起,雙耳聳立,張口若語,腦後束短辮,長頸粗脖,溜肩,弧胸,鼓腹,體態肥碩。胸前開一橢圓形大口,口內中空,與瓶體貫通。瓶底作小圈足,略外撇並飾鋸齒狀缺口若干,整個器物造型奇特,生動古樸。此陶瓶很可能與當時祭豐收,求甘雨、降生靈等原始宗教祭祀活動有關,這在國內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尚屬首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小口尖底瓶與1958年在陝西寶雞市出土,高46.2厘米,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外形 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 歷史 套用 科技界、考古界對尖底瓶的錯誤認識小口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典型水器,BC5000-BC4000,陝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高41厘米,口徑5.8厘米,泥質紅陶,杯形小口,細頸,深腹,尖...
簡介 外形 尖底瓶 歷史 套用魂瓶為冥器(明器),又稱穀倉罐、堆塑罐,也稱魂魄瓶,源於西漢,興於三國,盛於宋代,衰於民國,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的隨葬器物。它由漢代(公元前206年...
歷史發展 代表作品 各地出土《金瓶梅》,也稱《金瓶梅詞話》,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成書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借《水滸傳》中武...
內容 評價 思想內容 藝術成就 文學價值乾隆“六角套瓶”陳設在圓明園中,是當時最新研製而成的“夾層玲瓏交泰瓶”。瓶身的紋飾和釉彩,洋溢著中西合璧特色,與當時圓明園西洋樓風格近似相同,工藝複雜,...
青釉魂瓶,1939年於浙江省紹興縣出土,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口徑11.3厘米。罐體由上下兩部分粘接而成,通體施青釉,釉色純淨,製作集堆塑雕貼模印等裝飾...
文物介紹 相關資料:北首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金陵河西岸,東面隔河,與賈村塬相望,金陵河由此向南流注於渭河,是我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經1958-1978年多次發掘...
遺址發現 歷史研究陶華碧,女,漢族,1947年1月出生,籍貫貴州省湄潭縣,老乾媽麻辣醬創始人。1947年1月,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 現任貴州省人民代表...
人物經歷 所獲榮譽 社會活動人面鯢魚彩陶瓶,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遺址處出土,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反映的是我國黃河流域最為燦爛輝煌的仰韶文化。
簡介 現狀 文物價值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