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暗礁

人造暗礁

生物學家表示人造暗礁是一把雙刃劍。在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提高海洋生產力和改善當地漁民生活的同時,人造暗礁也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它們會吸引本來生活在天然暗礁的魚類,成為紅鯛魚等熱銷魚類的“屠宰場”並讓一些面臨生存壓力的種群遭過度捕撈的情況更為嚴重。

簡介

人造暗礁人造暗礁
美國海岸警衛隊“杜納”號快艇的艦橋上布滿發光的海綿珊瑚,吸引了大量小口石鱸和潛水愛好者。1987年,“杜納”號被有意沉入基拉戈海域,成為海下120英尺(約合36米)處的一座人造暗礁。 寬嘴石鱸和黃尾鯛穿過海王紀念礁。這座海底墓園座落於邁阿密海灘沿海海床,裝點著大量拱門和圓柱。墓園的紀念雕塑由大約200人的骨灰與水泥混合後鑄成。
生物學家表示人造暗礁是一把雙刃劍。在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提高海洋生產力和改善當地漁民生活的同時,人造暗礁也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它們會吸引本來生活在天然暗礁的魚類,成為紅鯛魚等熱銷魚類的“屠宰場”並讓一些面臨生存壓力的種群遭過度捕撈的情況更為嚴重。此外,一些人造暗礁還可能對船隻航行安全構成威脅,同時因長年泄露污染物毒化所在海域。

飛彈追蹤艦變暗礁

2009年5月一個晴朗的早晨,在距離美國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港11公里處的海域,“范登堡”號飛彈追蹤艦被埋在吃水線下方深處的46個炸藥包炸沉,僅用於兩分鐘便沉入海底。這艘飛彈追蹤艦長159米,已經退役多年,船身上布滿鐵鏽,兩個雷達天線早已成為擺設。隨著爆炸聲響起,刺鼻的火藥味隨風飄散,滾滾黑煙騰空而起。
沉船現場,電視台的直升機盤鏇在上空進行拍攝,數千名旁觀者在距離現場不遠的船上目睹“范登堡”號快速沉入大西洋。沉船項目組織者喬·韋瑟比宣布:“今天下午就會有魚兒在這艘沉船上安家落戶。他指出,“范登堡”號將隨著時間流逝成為一座人造暗礁,將潛水和釣魚愛好者吸引到基韋斯特。
實際上,“范登堡”號飛彈追蹤艦並不是第一艘被有意沉入海底,成為人造暗礁的船隻。佛羅里達州礁島群海域現在已經成為美國海岸警衛隊“杜納”號和“比布”號快艇以及美國海軍“斯皮格爾·格羅夫”號登入艦的墳墓。在距離彭薩科拉海灘大約20英里(約合32公里)的海底,沉睡著美國“奧里斯坎尼”號航空母艦,這是有意沉入海底充當人造暗礁的最大船隻。二戰期間,數十艘貨船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被擊沉,現在也已經成為人造暗礁。

海洋中的“綠洲”

人造暗礁人造暗礁
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沉船所在區域是理想的捕魚地點。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漁民便有意使用相互交錯的原木製造人造暗礁。現在,充當人造暗礁的往往是被丟棄的垃圾,例如舊冰櫃、購物車、報廢的汽車以及自動售貨機。可以說,幾乎所有沉入海底的東西都有可能變成人造暗礁。相比之下,官方批准的充當人造暗礁的東西往往更為怪異,其中包括退役的捷運、過時的坦克、裝甲人員運輸車、石油鑽井平台以及專門用於製造人造暗礁的蜂窩式模組——暗礁球。
類似“范登堡”號這樣的廢舊船隻如何以及能否成為人造暗礁取決於深度、水溫、洋流和海床構成等多種因素。絕大多數吸引海洋生物的人造暗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可預測性。首先,洋流在遭遇類似“范登堡”號這樣的垂直結構時會形成富含浮游生物的上升流,為沙丁魚和米諾魚提供一個可靠的覓食地,同時也吸引鮪魚和鯊魚等捕食者。其次,人造暗礁能夠為穴居和生活在裂縫中的魚類提供保護,例如石斑魚、鯛魚、金鱗魚、鰻魚和扳機魚。狗魚和梭魚等奉行機會主義的捕食者也可以利用人造暗礁,靜等獵物自己送上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在數月、數年或者10年內,取決於海洋的“心情”——人造暗礁上將布滿大量藻類、被囊動物、軟硬珊瑚和海綿,成為海洋生物的安樂窩。
幾十年來,墨西哥灣的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台所在區域便成為釣魚愛好者的天堂,因為很多魚類棲息在鑽井平台的水下結構內。“獵戶座”號船長麥可·米格里尼說:“人造暗礁的經濟效益非常明顯。它們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既提高了海洋的生產力,又改善了附近漁民的生活,可以與沙漠綠洲相提並論。”

也可能成“屠宰場”

但令一些生物學家感到擔憂的是,人造暗礁也可能吸引本來生活在天然暗礁的魚類,並成為紅鯛魚等一些確定熱銷魚類的“屠宰場”。路易斯安那州大學海洋學教授詹姆斯·科萬表示:“對於紅鯛魚來說,人造暗礁無疑就是一個誘餌。如果只以捕撈量作為衡量標準,部署人造暗礁顯然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做法。但這些結構往往部署在淺水域以便於捕撈,它們會吸引生活在距離海岸更遠的天然暗礁的魚類,同時讓一些面臨生存壓力的種群遭過度捕撈的情況更為嚴重。”
一些人造暗礁還可能對船隻航行構成威脅,同時因長年泄露污染物毒化所在海域。“范登堡”號沉船項目耗資840萬美元,其中有近70%的資金用在清理工作上,包括拆除10多噸的石棉和超過80萬英尺(約合243公里)的電線,所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降低污染風險。由於潛在的污染風險,製造人造暗礁必須嚴格遵守美國政府國家人造暗礁計畫的相關規定。

暗礁葬禮悄然興起

奧斯本輪胎暗礁座落於佛羅里達州布羅瓦郡海域海底,是一項臭名卓著的人造暗礁項目。上世紀70年代初,這一項目曾被視為一個能夠實現雙贏的環保舉措,但最終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所謂的雙贏是指在巧妙處理200萬個廢棄輪胎的同時打造一個海洋棲息地。但事實證明,使用硫化橡膠製造的輪胎並不是珊瑚生長的理想基層。這些捆綁在一起的輪胎並未起到“擴張”附近兩個天然暗礁的作用,反而對脆弱的海洋生物的生存構成威脅。成捆的輪胎四分五裂後被衝上海灘。為了清除這些垃圾,政府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實際上,成為人造暗礁不僅僅是廢舊輪胎和船隻的最終命運,同時也是一些前衛人士的歸宿。現在,一些公司正為希望死後化身為人造暗礁的人提供這種服務,也就是所謂的暗礁葬禮。迄今為止,這一產業的市場規模仍小的可憐。
海王暗礁就是這樣一場另類葬禮的主角。根據打造者的最初想法,海王暗礁本是一個藝術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提供葬禮服務成為籌集資金的一種方式。目前,已經有大約200人通過這一項目在死後化身為暗礁。參與者的骨灰與水泥混合後鑄成圓柱、海星、腦珊瑚以及其他造型。他們的這些化身將在不久後被無脊椎動物吞噬,與此同時,雀鯛也會在上面產卵,藻類則在上面開闢自己的殖民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