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雜誌》

《人文雜誌》

《人文雜誌》是我國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學術理論刊物。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形成了它厚重、大氣的獨特風格。

基本信息

簡介

 

人文雜誌 人文雜誌

 《人文雜誌》是我國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學術理論刊物。

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形成了它厚重、大氣的獨特風格。

自1957年創刊以來的近半個世紀,它一貫明確倡導彪炳人文精神,傳承中華文明,踐行學術研究中的學術性、思想性和原創性,以質衡文,出精品,創一流,積極地參與到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進程之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代學界翹楚,如張岱年李學勤裘錫圭史念海霍松林傅庚生黃楠森何煉成張維迎朱立元趙汀陽張一兵童慶炳等,都在《人文雜誌》上發表了精深的研究成果,一大批學界新秀因在《人文雜誌》上面發表他們的論文而聲名遠播。

《人文雜誌》已成為我國學術刊物方陣中有較強的學術性、較高的學術品位和較大的學術影響的刊物。

多年來,《人文雜誌》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哲學類核心期刊,中文類核心期刊及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躋身於全國省級優秀期刊的前列,學術影響遍及海內外,訂戶囊括五大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雜誌信息

刊 名:人文雜誌
刊 期:雙月刊
主 辦: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編 輯:人文雜誌編輯部
出 版:陝西省社會
科學院雜誌社 
社長/總編:楊明麗
副社長/副總編:楊立民
通訊地址:中國西安含光南路177號
郵 編:710065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網 址:www.renwenzazhi.cn
國際刊號:ISSN 0447-662X
中國刊號:CN61-1005/C
國內定價:10.00元

往年期刊回顧

1996年01期詳細介紹:
廿世紀西方情感美學的兩類取向和兩種關係 --- 黃南珊
東坡南遷詞考辨 --- 薛瑞生
唐代長安城中的農藝業 --- 馬文軍
論裴松之的史學思想 --- 李穎科
“相地而衰征”新探──兼談春秋戰國田稅的徵收方式 --- 臧知非
周恩來對我國經濟建設的貢獻 --- 閻樹聲
論西安事變與張、楊的愛國主義 --- 房成祥
1956年波匈事件與中國 --- 黃銘
論“依法治稅”──從契約論角度看國家分配論之不足 --- 宋德安,邢西唯
匯率變動的原理分析 --- 羅源潮
市場經濟與社會保障 --- 趙炳章
社會經濟行為中的隱性談判分析 --- 張銳
論經濟成長方式的戰略性轉變 --- 常雲昆
社會儲蓄結構與通貨膨脹簡論 --- 祝壽洋
關於制定西安跨世紀文化工程的思考和構想 --- 李驪
《老子》的理想人格與人生實踐 --- 高秀昌
圓點哲學 --- 馬建勛
異化與歷史進步 --- 蔡英田
市場經濟與市場評價 --- 馬俊峰
關於後現代哲學的幾個問題 --- 徐友漁
1996年02期詳細介紹:
鄧小平的“人民利益原則”芻議 --- 吳惠之
《鄧小平的價值觀》導言 --- 王玉 
歷史的誤讀與道德的偏執──兼議中國當代文人的“心路歷程” --- 楊曾憲 

國際美學研究的新趨向──第十三屆國際美學大會觀感 --- 周來祥
美學只是一種手法 --- 趙汀陽
實踐美學哲學基礎新論 --- 朱立元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 彭樹智
行香子──祝賀《人文雜誌》復刊100期 --- 夏甄陶
人文境界待新觀 --- 趙馥潔
繼承過去 創造未來 --- 趙炳章
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再做貢獻 --- 祝大征
我從這裡起步 --- 張豈之
贊甘為人梯的編輯 --- 楊學義
祝賀與期望 --- 何煉成
從“人文”兩字說起 --- 肖雲儒
發揚特色 辦好《人文雜誌》 --- 李學勤
《人文雜誌》發揚人文精神 --- 李連科
理論探索 刻意求新 --- 李平安

 我的祝賀與期望 --- 朱德生
《人文雜誌》復刊百期筆談──寄語《人文雜誌》 --- 王正典

1996年03期詳細介紹:
“民間社會敘事”的失敗與張愛玲小說的意識形態性 --- 韓毓海
 論“韻”的美學內涵 --- 陳良運
 胡適在抗戰時期的外交思想及其活動 --- 高拴來
 孫中山的民生史觀及其從國情出發的實踐原則 --- 黃敏蘭
 《甲申三百年祭》與中國革命 --- 張思恩
 試論唐太宗的民本思想與“貞觀之治” --- 段塔麗
 歷代對武則天的評價 --- 王雙懷
 孔氏家族的行輩取名 --- 鎮裡
 籀文時代新探 --- 陳楓
 硬裁判制度和我國法制建設 --- 蔣德海
 中國金融改革漸進式道路研究 --- 劉小明,郝繼倫
 正視收入差距拉大提高政府扶貧幫困功能效應 --- 吳嘉本
 我國社會主義時期所有制結構變革問題研究 --- 曹鋼
 職位壟斷論 --- 馮根福,薛峰光
 現代企業制度與資本經營 --- 楊明麗
 “效率”與“公平”之間和之外──讀盛慶教授的《效用主義新探──一種統一的效用主義及其在分配正義上的套用》 --- 萬俊人
 孔子的中庸思想與儒學的中道性格 --- 李翔海
 從《老子想爾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學化 --- 張運華
 略論人的生命價值 --- 崔新建
 論真假 --- 劉永富
1996年04期詳細介紹:
 康有為思考未來的思維軌跡──“公─平─一” --- 任軍
 國家意識與秦的統一和速亡 --- 程遠
 新發現的《史記正義》佚文考 --- 田大憲
 西周“257”年考辨 --- 吳薇薇吳晉生
 淺議合夥立法與合夥的分類 --- 高在敏,楊森
 區域經濟分工、規劃與聯合 --- 趙永泰
 巨額外匯儲備對通貨膨脹影響的深層分析 --- 陶士貴
 關於產權關係的法律界定 --- 張福祥
 淺談人民幣匯率“隱形雙軌制” --- 韓繼雲
 漫話清代的花翎 --- 扶之
 文化發展的特點與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建設 --- 鄭欣淼
 “矛盾與治不逾官說”辨謬──推薦王元化的《思辨發微》 --- 黃展驥
 命題與判斷本質論析 --- 馬養新
 論轉型時期的負效應及其對策 --- 王康
 修養傳統與道德自我的建構 --- 樊浩
 評戴季陶的文化哲學與歷史哲學 --- 周德豐
 讀《小邏輯》札記 --- 朱德生
 《人文雜誌》復刊100期感懷 --- 郭潤宇
 祝賀 感謝 期望 --- 徐博涵
 在《人文雜誌》復刊百期座談會上的講話 --- 白智民

1996年05期詳細介紹:
 中西文化與康有為的變易思想 --- 吳乃華
 從歷史交往看阿拉伯經濟思想的西傳 --- 彭樹智
 從心族字的語義演變看中國父權文化的確立過程──[心]字原義是陽具證 --- 李驪明
 西部區域市場經濟的特徵和規律 --- 白永秀
 改變西部意識,培養市場主體 --- 文炳洲
 張季鸞拒賄 --- 扶之
 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與大西北旅遊業的優勢 --- 鄭本法
 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與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 李平安
 論過渡經濟中的非正式金融 --- 柴鐵軍
 馬克思商品價值概念的效用意義分析 --- 何煉成,張正軍
 論“可此可彼”!──再答覆馬佩教授 --- 黃展驥
 王傑戲謔和珅 --- 任聞
 論政治團體 --- 王楷模
 論研究文化問題的立足點、期望值和方法論 --- 劉利華
 求解事實與價值的關係問題諸方案述評 --- 孫偉平
 論鄧小平的憂患意識 --- 李宏運,以陽
 改革開放的唯物史觀基礎及其內在關係研究 --- 馮景源
 “人的全面發展”只能在市場經濟中實現──人道主義與市場經濟對應關係再探索 --- 胡義成
 轉變認識“人”的通常觀念和方法 --- 高清海
 子洲石雕──黃土地上的絕活 ---

1996年06期詳細介紹:
 論左宗棠對新疆的經濟開發與建設 --- 牛濟
 《〈漢志〉武功縣淮水祠建置年代考》質疑 --- 周書燦
 中國古代的為官之道──古代“官箴”述論 --- 時運生
 唐長安伊斯蘭教傳播質疑 --- 葛承雍
 防止兩極分化面臨五大難題 --- 賈來喜
 中國呼喚產業化農業──糧食安全前提下本世紀末實現小康目標的思考 --- 楊沛英
 金融資產流失問題研究 --- 朱國華,周洪生,劉愛武
 新古典生產函式的理論困難及其解決 --- 白暴力
 陝西商貿發展模式研究 --- 梁仲勛
 陝西經濟的區域定位 --- 張寶通
 略評《中庸》──是適中至當,還是平凡庸碌? --- 黃展驥
 走出悖論研究的誤區──評沈躍春對黃展驥悖論觀的批評 --- 張金興
 論講政治與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 --- 張憲臣
 《人文雜誌》再次被列為國內中文核心期刊 ---
 論進步人類共享價值體系 --- 徐德明
 論時間管理──汲取我國古代時間思想的精華加強時間管理 --- 馮淑文
 文化脫貧與中國鄉村脫貧致富及現代化進程 --- 高長江
 論文化在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中介作用 --- 韓民青
 社會學與歷史唯物主義 --- 胡壽鶴
 唯物史觀的時空觀 --- 王銳生

評價

從政治科學本體論角度看,政策過程有三個研究途徑:結構主義、行動者、自主性國家,分別可以從觀點或立場、流派、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內部分歧等角度進行刻畫。

國內外對當代中國政策過程的研究,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上看,或陷入一定誤區,或缺少自覺。文章對政策過程研究途徑的刻畫,希望有助於從事經驗政治研究的學者明確自己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有助於研究政策過程的最佳理論框架的形成,有助於推進中國政策過程的經驗研究。

創刊50周年慶典

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主辦,《人文雜誌》承辦的“全國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高層論壇暨《人文雜誌》創刊50周年慶典”11月5日在陝西西安隆重舉行。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題詞,省委副書記、省長袁純清發來賀詞,分別對《人文雜誌》刊慶表示嘉勉與祝賀。著名學者霍松林童慶炳趙馥潔黃楠森李學勤張豈之何煉成等題詞致賀。

趙樂際為《人文雜誌》創刊50周年親筆題詞:“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袁純清在賀詞中說,《人文雜誌》在長期的辦刊實踐中,注重學術性、思想性、原創性的辦刊方針,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刊方向,注重對學術前沿問題、重點問題的追蹤,注重對基礎理論問題的深度研究,刊發了大量學術大家、名家、新秀的作品,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人文雜誌》作為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名刊,已經成為陝西展示新的學術成果的視窗。由此,值得特別嘉許編輯人員長期付出的心智和努力。

他說,十七大提出了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新要求,《人文雜誌》作為重點社會科學刊物,要在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上有新的貢獻,在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上有新的作為,在推動我省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優秀理論人才的成長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